APP下载

新形势下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研究

2015-10-08王同昌

党政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保障机制党组织

〔摘要〕

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党员要对党忠诚,也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新形势下党员对党忠诚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对党忠诚的内涵不够精准,对党忠诚激励机制不足,对党不忠诚的惩处机制难操作,对党忠诚缺乏严格的评价标准。为此,要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对党忠诚的内在动力机制;制定对党忠诚的明确细则,使党员对党忠诚有基本的遵循;完善党员对党忠诚的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对党忠诚;建立健全对党不忠诚的问责惩处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营造党员对党忠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政治品格;党的建设;党性修养;政治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D2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5-0038-04

党员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高尚的政治品格。我们党之所以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就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的党员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不懈奋斗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要增强党的意识,“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对党忠诚。这既是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殷切希望,同时,也内涵着党内存在一部分党员对党不忠诚的现实忧虑,他们只是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离党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实际上,党员对党忠诚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机制,用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

一、构建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的主要依据

当前,我们党通过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强调党员不但要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员对党忠诚基本上有了党内法规依据、理论依据,党员队伍的现状以及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教训,为构建党员对党忠诚提供了主要依据。

1.党章及党内相关规定为构建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提供了基本依据

党章第一条实际上就包含着党员对党忠诚的要求。其规定党员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这里的“承认”、“愿意”、“执行”等词语都包含着认同的意思,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内心的忠诚,而不能表面承认,而内心不承认,表面愿意而内心抵触,更不能口头上执行而实际上并不执行。党章第三条对党员义务的规定就有:“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1〕党章第三十四条对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又作了规定,也强调干部要对党忠诚,其中规定:党的干部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2〕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五条就是“要讲真话,言行一致”。其中规定:“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共产党员要忠诚坦白,对党组织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思想、观点。对人对事要开诚布公,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批评,摆在桌面上。不要会上不说,会下乱说;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要口是心非,阳奉阴违。”〔3〕党章及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对党员忠诚的相关论述,为构建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提供了党内重要法理依据。

2.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构建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的重要依据

我们党是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创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党员对党忠诚。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对党员对党忠诚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地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取决于他们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性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其既是对全体国民的要求,更是对全体共产党员的要求。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诚信”。这里的诚信,当然包括党员对党要讲诚信,也就是忠诚。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党员、干部要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5〕这些要求,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党员要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新时期党员“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6〕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就是对党忠诚。这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构建党员对党忠诚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3.党员队伍的现状是构建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的现实要求

截至到2014年年底中共党员人数已经达到8779.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党员2286.0万,〔7〕也就是说60岁以下的青壮年党员仍然有6400多万,这些党员仍在工作岗位。这个庞大的超级规模,已经超过一些国家人口的数量。如果每一个党员都能对党忠诚、质量过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共产党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资本,党的长期执政就具有坚实的保障。如果党员对党不忠诚、离心离德,共产党就会蕴藏着危险。经过多年的教育,我们党的广大党员,从总体上是忠于党的,是能够脚踏实地跟党走的。但是,随着党的长期执政,以及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党员队伍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一部分党员对党不忠诚,“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8〕甚至欺骗组织。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凡是腐败分子也都是对党不忠诚分子。有的党员对党隐瞒自己的错误,蒙混过关,经过多年才被查出。我们党还要求领导干部要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但是一部分党员对党不忠诚,隐瞒事实,不如实报告自己的情况,致使党内存在的问题多年得不到有效解决,给党的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是构建党员对党忠诚机制的现实要求。

4.苏联共产党的教训是构建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的重要借鉴

苏联共产党在党员对党忠诚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借鉴。苏共在党员规模达到20万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党员规模达到200万时,打败了法西斯,而在党员规模达到2000万时,却失去了政权,党自身也解散了。其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党员对党不忠诚,可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曾反思说:“那时党内、社会上普遍养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风气,这是造成苏共党内离心倾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9〕苏联著名学者阿尔巴托夫也指出了党员对党不忠诚给党造成的致命危害。他说:“这些人从来没有相信过一天党的信仰和传统,必须说明的是,这些人与有些真诚信仰资本主义制度的年轻人还不一样。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信仰是可以随时改变,或者说是无所谓信仰的。他们多数人对权力和特权的渴望要胜于其他活动动机。这些是看风使舵的反复无常的人。他们只不过是一些为了自己可以背叛一切的人。”〔10〕由此可见,党员对党失去忠诚,将使政党只能徒有其表,不堪一击。吸取苏联共产党的教训,也要求我们构建党员对党忠诚机制,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当前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与党员队伍质量建设的新要求,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新要求还有不少不相适应的地方。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党员对党忠诚的标准不够明确

党员对党忠诚,是我们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但到底怎么做才算对党忠诚,没有统一的标准。现代汉语词典对忠诚的解释是:(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按照这种解释,对党忠诚应理解为对党尽心尽力。但是,到底怎么做才算对党尽心尽力呢?在实践中还没有明确的标准。而且,对党忠诚主要来自主观感受。一方面是党组织对党员评价,党组织对党员行为的主观感受。另一方面是党员对自己行为的主观感受。有的党员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算是对党尽心尽力了,已经算是对党忠诚了。而其他党员或者党组织则不这么认为。党组织的评价与党员自身的感受有一致的时候,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常常在实践中出现,有的党员认为自己对党是忠诚的,但是,其行为却给党的形象带来了危害。这就说明,对党忠诚的标准不明确影响了党员对党忠诚。

2.党员对党忠诚的激励机制不足

党员对党忠诚与否关系党的力量是否真正的强大,关系到党能否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应该鼓励党员对党忠诚,而且应该制定一系列制度机制保障党员对党忠诚。对那些对党忠诚的党员进行表彰,形成对党忠诚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在历史上,有一部分对党忠诚的优秀共产党员,由于敢于直面问题,对党说出了心里话而遭到打击的现象,例如,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的彭德怀、张闻天等同志,就是由于对党忠诚,忧患百姓忧患党,提出了正确的意见而受到错误的对待。在现实中,也有人“说假话占便宜,讲真话吃亏”,甚至极个别的党员凭借着对党说假话,欺骗组织而走上高级领导岗位。而那些对党忠诚的党员,在一定时期内则受到组织的忽视,得不到应有的提拔。因此,胡锦涛不得不在十八大报告中警醒全党:“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11〕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员对党忠诚的激励机制不足。

3.党员对党不忠诚的惩处机制未能有效实现

党员对党不忠诚的惩处机制,与党员对党忠诚的激励机制属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激励机制是从积极的方面鼓励党员对党忠诚,是对党员对党忠诚的积极认可。惩处机制则是从消极的方面警告党员不要欺骗组织,对党不忠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乃至开除出党。对于欺骗组织的党员,党内有五种纪律处分,分别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也就是说,应该根据党员对党不忠诚的程度,构建不同程度的惩处机制,直到最终开除党籍。但是,当前党员退出机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2〕一些对党不忠诚分子没有被及时清除出党。同时,一些地方党委和组织部门疏于对党员的管理,对党员的要求也不严格,为一部分党员欺骗组织、隐瞒事实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致使一些对党不忠诚的党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惩处。

4.党员对党忠诚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待优化

相信党、相信组织,是我们党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指出:“相信组织,这是党内很多老同志最可贵的品质,他们把相信组织、服从组织视为生命。”但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对党忠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受到了削弱,一部分党员对党逐渐不忠诚了。“有的领导干部不知哪来的神通,办了好几个身份证,违规办了因私护照甚至持有外国绿卡,有的有几本港澳通行证,有的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国外去了,根本没给组织上说一声,没把组织当回事!”〔13〕这些行为已经成为小部分党员干部的惯用做法。不但如此,在党内还逐渐形成了一些潜规则,在党组织运行程序、意识形态、选人用人等方面都有表现,这些潜规则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制度的贯彻执行,也是党员对党不忠诚的重要表现。这样的对党不忠诚的政治生态环境,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必将对党的力量和团结产生致命的伤害,应该引起我们党的高度重视。

三、完善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的路径分析

党员对党忠诚问题关系到党的力量强弱,关系到党能否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强调党员对党忠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员对党忠诚保障机制。

1.加强党性修养,构筑党员对党忠诚的内在动力机制

党员对党忠诚,实际是党性修养问题。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建设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尤其要强调党性修养。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党员“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其次,要加强党员的道德修养,发扬诚实守信的道德传统,要做老实人,“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14〕第三,教育党员正确理解对党忠诚的内涵。所谓对党忠诚,就是要有党的意识,对党负责,把党的利益作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不能把党忠诚与对个别领导干部个人的忠诚混淆起来。把对党忠诚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党员对忠诚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2.制定党员对党忠诚的明确细则,使党员对党忠诚有基本的遵循

党员对党忠诚是一种思想上的认可程度,但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一个党员,通过其行为表现,就能够判断其是否对党忠诚。在实践中,党员对党忠诚与否,更多地表现为其是否遵守党的规章制度。在实践中,一部分党员对党不忠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有意对党不忠诚,故意欺骗;另一类是不知道如何对党忠诚,自以为已经对党忠诚了,实际上没有对党忠诚。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需要制定对党忠诚的明确细则。对党忠诚,最根本的就是要遵守党章,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办事,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具体地,就是要遵守党的各项具体纪律。

3.完善党员对党忠诚的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对党忠诚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其要对党忠诚。但是,共产党员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也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实践中,之所以有党员对党不忠诚,是因为他们从对党不忠诚的行为中获取了个人私利。换句话说,也就是一部分党员对党忠诚没有获得党组织的充分认可,或者一部分党员认为“对党忠诚吃亏了”。因此,要完善党员对党忠诚的激励机制,对向党组织讲真话、报实情的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都要支持和保护。在干部的提拔使用、优秀党员评选表彰等方面,更多地关注对党忠诚的党员,使对党忠诚的党员都能得到党组织应有的关怀。

4.建立健全对党不忠诚的问责惩处机制

“官员诚实守信,在现代政府治理体系中,是具有严格要求和惩戒措施的。”〔15〕因此,要实现党员对党忠诚,就要建立健全对党不忠诚的问责惩处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党员是否忠诚于党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欺骗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要让其作出说明,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乃至开除出党。其次,要完善干部的选拔考核制度,把那些对党不忠诚而投机钻营的党员干部淘汰出官员使用和升迁范围。对那些因为对党不忠诚或通过欺骗组织获取升迁的党员干部,一旦查出,决不手软,都要一视同仁地进行惩处。健全对党不忠诚的问责惩处机制,还需要拓展问责监督的主体。除了纪检组织部门之外,还应发挥新闻媒体对党员不忠诚的问责。一般而言,媒体记者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对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往往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因此,加强舆论监督,能够在党员对党忠诚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5.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营造党员对党忠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党员对党忠诚与否,涉及到党内的政治文化氛围,只有营造讲诚信、对党忠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才能够促进党员对党忠诚。首先,要在全党全社会宣传培育忠诚的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就有“诚信”、“爱国”的规定。虽然“诚信”与“忠诚”是一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一般来说,讲诚信的人往往就是比较忠诚的。爱国是对公民的基本价值要求,而爱党则是对党员的基本价值要求。因此,在全社会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在党内宣传培育热爱党、忠诚于党的价值观。其次,要宣传对党忠诚的优秀典型,对那些对党不忠诚的退化分子进行一定的揭露,在党内形成崇尚忠诚的文化氛围。当前,在全党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就是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聚焦对党忠诚,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营造对党忠诚的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2〕〔5〕〔11〕 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Z〕.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59,71,41,39.

〔3〕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23.

〔4〕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5.

〔6〕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Z〕.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74.

〔7〕 中国共产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N〕.中国青年报,2015-06-30.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9〕〔俄〕麦德维杰夫.苏联的最后一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27.

〔10〕〔俄〕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327.

〔12〕 王同昌.当前党员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论坛,2014,(6).

〔1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68.

〔14〕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144.

〔15〕 宫希魁.加强对政治性失信行为的治理〔J〕.理论视野,2014,(4).【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保障机制党组织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如何切实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加强新毕业党员培养教育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制度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