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性诱剂防治
2015-10-06吴一羚李元喜
吴一羚,李元喜
(1.无锡市惠山区农林局,江苏 无锡 214023;2.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江苏无锡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性诱剂防治
吴一羚1,李元喜2
(1.无锡市惠山区农林局,江苏 无锡 214023;2.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利用性诱剂调查江苏无锡地区三个水蜜桃Prunus persica种植区梨小食心虫Gtapholitha molesta成虫的年发生动态,并比较不同时间挂放诱芯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无锡地区,梨小食心虫年发生5代,部分发育较快的五代幼虫在越冬前发育为成虫,但因无法找到合适的产卵场所而成为无效虫口。越冬代成虫和一代成虫发生较为整齐,可以使用性诱剂集中诱杀,但从二代成虫开始,发生呈现多个高峰,田间世代重叠明显。对梨小食心虫的性诱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无锡地区,需高密度放置诱芯并2周更换1次诱芯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发生规律;防治;江苏无锡
梨小食心虫Gtapholitha molesta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分布于大洋洲及亚、欧、美各大洲,是世界性害虫,又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简称梨小。在我国分布较广,各地果园均有发生,目前重发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在我国各地因气候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从北方到南方年发生代数由2~3代增加为6~7代[1]。在辽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年发生3~4代,黄河故道、陕西关中地区年发生4~5代,长江以南以及四川年发生6~7代。在我国北部梨树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年发生3代,其中3代成虫发生于 9月初,约存活半月时间。此外,梨小食心虫发生代数还受当地果树种类的影响。李润临等[2]发现,在山西梨园年发生3代,少数4代,但在桃园或梨桃混植园每年发生4代。
梨小食心虫繁殖能力强,在华中及以南发生代数多,越冬地点多;幼虫蛀入新梢、果实后,用药防治效果差,已有的关于梨小食心虫用药防治效果不甚明显[1,3—6]。近十余年来,我国各地基本都有使用性诱剂进行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和防治的研究报道[7—9]。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交配前,雌成虫释放出性信息素,雄虫通过跟踪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寻找到雌虫,进而完成交配。性诱剂的防治正是通过田间放置雌性信息素,诱集雄虫后进行杀灭,减少田间雄虫数量,从而降低雌雄虫交配的几率,而未交配的雌蛾无法产出有效卵,从而降低田间虫口数量,达到防治目的。
水蜜桃 Prunus persica是无锡市主要的出口创汇水果之一,近年来桃树受梨小食心虫为害严重。2008年,梨小食心虫首次被报道在无锡地区桃树上产生较大程度的危害,部分地区桃梢受害率高达50%,严重影响了该地区水蜜桃生产。鉴于梨小食心虫在不同地方发生规律不同,且性诱剂防治的用药及防治效果因各地环境因素不同差异较大,本研究选择无锡市三个水蜜桃种植区进行试验,利用性诱技术,调查害虫的发生规律;并以折梢数为指标,探讨性诱剂防治效果,为无锡地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于江苏无锡三个水蜜桃主要种植区阳山、杨市和陆区的桃园进行。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
1.2.1诱集方法及成虫数量统计在种植面积较大的阳山设置5个诱芯,在面积相对较小的杨市和陆区分别设置3个诱芯。每两个诱芯间距约为50 m,诱芯设置高度为1.5 m,每天更换粘虫板,于2012年4月至10月记录每个诱芯的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统计每试验点每天所有诱芯诱虫数量,分析各试验点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的高峰及发生规律,最后综合分析梨小食心虫在无锡水蜜桃种植区的发生动态。
1.2.2性诱剂防治试验
1.2.2.1性诱剂悬挂持效期试验于2013年5月9日~6月20日进行。在无锡惠山区阳山镇安阳山村选择品种、树势一致的连片桃园4000 m2,每666.67 m2为一个重复,共6次重复。自5月9日起悬挂第一组诱捕器,之后每7 d增加一组诱捕器,至6月15日悬挂第6组诱捕器结束。每7 d调查一次诱集成虫情况。比较不同时间放置的各个诱捕器的诱虫数量,分析诱芯的持效性。
1.2.2.2性诱剂防治效果调查选择品种、树势一致的连片桃园,分别设每666.67 m2悬挂3、6、9个诱捕器三种密度,每处理面积3333.35 m2,三个处理分别悬挂15、30和45个诱捕器。选择相同面积的桃园以不悬挂诱捕器为对照区。调查时在每处理区随机选择6株桃树,6月15日前每7 d调查一次折梢,6月15日至8月29日每3~5 d调查一次折梢,每次调查后剪去折梢,共计查2000个折梢。防效按以下公式计算:防效 = (对照区折梢数 - 悬挂性诱剂折梢数) / 对照区折梢数 ×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
由图1可知,4月2日在阳山诱集到梨小食心虫成虫;而陆区发生稍迟,第一次诱集到成虫的日期为4月5日;杨市成虫出现的日期最迟,为4月7日。随后在4月9~11日,三个区均出现成虫诱集的高峰日,其中以阳山出现较早,其次为陆区,最迟为杨市,但三者之间只相差一天。除在4月9日和11日出现高峰外(平均每诱芯分别诱集了115头和87头),阳山在4月16日还有一小高峰,平均每诱芯诱集成虫47头;陆区在4月26日也出现一次成虫诱集高峰,每诱芯诱集成虫58头。
除杨市在5月仅有一次诱集高峰外,阳山和陆区在整个5月诱集期间均出现多个高峰。杨市的诱集高峰发生在5月17日,每诱芯诱集成虫28头。阳山和陆区诱集成虫最大量的时间均发生在5月16日,单诱芯诱集成虫分别为46、67头。
6月,三个种植区诱集的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阳山的最高诱集数量发生在6月29日,每诱芯诱集到58头,前期在6月17日和22日出现两个小高峰,单诱芯诱集量分别为34、35头。杨市在6月13日出现高峰,单芯诱集量为43头;陆区在6月28日出现诱集高峰,单芯诱集量为32头,其发生高峰日及发生量和阳山的发生日及发生量均比较接近。
7月,三个种植区成虫诱集数量均呈现多个高峰,且较为分散(图1)。杨市在7月10日、13日、24日、28日及以后均出现较高的诱集数量,每诱芯诱集数量分别为89、72、68和66头(29日为78头,30日为80头,31日为73头)。阳山在7月1日、9日、14日、23~24日及29日均出现高峰,平均每诱芯单日诱集数量分别为30、29、31、26和58头。陆区的诱集数量较少,但也有多个高峰,分别发生在7月1日、6日、10日、15日和23日,对应的每诱芯诱集数量分别为22、22、24、19和27头。
杨市种植区从8月1日开始,逐日诱集数量相对变化不大,维持在较高水平,除8月3日、10日、13~14日和27~28日外,每诱芯单日诱集成虫均在70头以上,其中8月21~22日、30~31日单诱芯单日诱集量均超过100头。阳山在8月25日以前,诱集数量除7~9日外,数量呈上升趋势,在24日诱集数量达到高峰,平均单诱芯单日诱集数量达130头,单诱芯诱集最高数量达252头。诱集数量在8月16日、21日和24日出现上升高峰,单诱芯单日诱集数量分别为88、116和130头。陆区诱集数量相对较少,在8月6日、11日、14日和18日出现小高峰,每诱芯单日诱集数量分别为26、55、30和40头。
图1 无锡三个水蜜桃种植区2012年4~10月每诱芯逐日诱集梨小食心虫数量Fig. 1 Numbers of Gtapholitha molesta traped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12 in three grown districts of Wuxi
9月,杨市种植区梨小食心虫诱集数量呈逐日下降趋势(图1),9月1日诱集数量最高,每诱芯单日诱集109头,在2日迅速下降到54头,9月5日、10日和11日出现稍高的数量(分别为52、46和49头),9月17日后,单诱芯单日诱集数量在10头左右或更低。阳山种植区诱集数量波动较大,诱集数量大的高峰和小的高峰各有2个,大的高峰出现在9月5日和9月20日,单诱芯单日诱集成虫分别为74头和87头;小高峰出现在9月10日和16日,单诱芯单日诱集成虫分别为34头和30头。陆区诱集数量整体较少,9月8日出现一个高峰,单诱芯单日诱集数量为26头。
三个水蜜桃种植区10月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均较低。其中杨市悬挂的3个诱芯在10月3日仅诱集到1头成虫;阳山种植区在10月1日诱集到45头成虫,随后诱集数量逐日下降,在10月8日和14日分别出现一次上升,诱集到的数量分别为22头和37头。陆区在10月10日开始出现成虫,3个诱芯共诱集到45头成虫,但随后迅速下降,10月12日共诱集到2头成虫,随后每日诱集到的成虫数量低于10头(图1)。阳山悬挂的5个诱芯仅在1~4日单诱芯诱集到的成虫数量超过5头,其余诱集日单诱芯诱集数量均低于5头(图1)。
2.2梨小食心虫性诱剂防治
2.2.1试验地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阳山诱集梨小食心虫的结果见图1。结果显示,5月成虫发生数量有1个高峰,6月底和7月底各有1个发生高峰,而8月成虫发生数量持续上升,诱集数量远远高于前3个月的数量。
2.2.2性诱剂悬挂持效期不同时期悬挂的诱捕器诱集成虫量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除在悬挂后第一周(5月24日)诱集结果略高于5月10日悬挂诱芯诱集虫量外,5月17日悬挂的诱芯在其他所有的检查日期(6月1日、6月8日、6月15日及6月20日)诱集到的数量均偏低,在6月15日检查时,诱集数量还显著低于5月10日悬挂的诱芯诱集虫量,推测该批次诱芯可能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或者悬挂位置不当,因此,在后续比较中剔除该诱芯。此外,6月1日悬挂的诱芯存在类似问题,悬挂后第一周诱集结果显著低于5月24日悬挂诱芯的诱集数量,在后续比较中一并剔除。根据6月1日检查诱集,5月10日诱集数量显著低于5月24日悬挂诱芯诱集的虫口数量,这一结果在6月15日的检查中有类似重现,6月8日悬挂诱芯诱集数量与5月24日悬挂诱芯诱集的差异不显著,而6月20日的检查结果显示,6月8日悬挂的诱芯诱集虫口数量显著高于5月24日悬挂的诱芯诱集的虫口数量。这一结果说明诱捕器保持有效诱集的最佳时期为15 d左右。但在6月20日检查时,5月10日悬挂的诱芯诱集的虫口数量和6月8日及15日悬挂的诱芯的诱集虫口数量间无显著差异。
图2 不同时期挂放诱芯诱集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Fig. 2 Numbers of Grapholitha molesta trapped by trappers set at different times
2.3诱捕器设置密度对田间折梢的影响
在不同诱捕器挂放密度条件下,各防治点桃树折梢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与对照相比,三种不同放置密度对一代折梢情况均有控制效果。三种密度对二代幼虫造成的折梢防控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放置密度为9个·666.67 m-2时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但3或6个·666.67 m-2的密度处理后折梢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或略高。对三四代累计折梢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发现3和6个·666.67 m-2的处理和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仅9个·666.67 m-2的处理显著低于对照田梨小食心虫造成的折梢数。
表1 性诱剂放置密度对梨小食心虫防效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trapper density on rate of broke tip of peach
3 讨论
3.1梨小食心虫在无锡地区的发生规律
根据梨小食心虫雌性信息素开发出来的性诱剂已经在多个实验室进行验证,室外试验也证明了性诱剂效果[10—13]。本研究使用的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及其装置已在国内普遍使用[14—16],结果表明该性诱剂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能基本反映田间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
本调查根据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出现时间,从3月底开始悬挂性诱剂诱芯,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直至连续数天诱集不到梨小食心虫成虫为止。诱集时间覆盖了梨小食心虫在一年里的发生时间,能反映出梨小食心虫在无锡三个水蜜桃种植区的发生规律。从诱集结果看,2012年4月上中旬,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较为整齐,应是越冬代成虫羽化发生的高峰期,5月成虫的发生高峰期也相对比较集中,在5月中旬,三个水蜜桃种植区也相对一致(图1)。6月,种群波动在三个种植区间开始出现差异,其中阳山种植区和杨市种植区的第一次高峰期较为一致,中旬后出现分化,由此可以认为,6月中旬后,种群发生分化较为明显。因 6月底在杨市、陆区和阳山三个种植区均出现一个成虫发生高峰,距离前一发生小高峰超过15 d,可认为梨小食心虫下一代将出现世代重叠。至7月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杨市种植区出现两个明显的高峰(7月10日~13日和7月24~29日)(图1),阳山和陆区两个种植区更是出现多个峰值,说明世代重叠较为明显,代数的划分已经不明显。世代重叠的出现可能和梨小食心虫幼虫生长的环境有关,有调查发现梨小食心虫在阳面和阴面越冬羽化的时间相差10~15 d(青铜峡县广武公社)。8月在阳山种植区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下旬达到高峰,而陆区和杨市的诱集数量相对较平稳(图1),这可能和当地对该代幼虫进行喷药防治有关。但由诱集数据可判断 8月有一次成虫发生高峰期,可判定为有1代。9月20日阳山有一次明显的成虫诱集量高峰,此后各诱集点虽然诱集到成虫,但数量较低,因此推测此次诱集到的成虫是部分应越冬的老熟幼虫因为营养条件较好或所处位置温度较高而提前羽化。根据杜娟等[17]观察到的温度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考虑其有效积温及无锡当年的温度,可以推断,4月诱集到的成虫为越冬代成虫,5月诱集的高峰为一代成虫,6月诱集到的为二代成虫,7月为三代成虫,8月为四代成虫,9月诱集到数量不多的成虫为越冬代羽化的成虫。
综合以上结果,梨小食心虫在无锡三个水蜜桃种植区年发生5代,少量第5代成虫可能交配产卵,但由于温度下降,田间桃树均已落叶,不适合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生活,该部分六代幼虫为无效虫口。
由于田间发生的第2代成虫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世代重叠(图1),其子代幼虫及后代世代重叠将更显著,给防治带来难度。因此,建议在无锡三个水蜜桃种植区,重点抓好越冬代成虫产卵的时机进行防治,加强一代和二代的防治,同时做好三代和四代的监测工作,在越冬前或越冬期间进行越冬代幼虫的防治工作,压低来年的虫口数量。
3.2性诱剂对无锡地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诱捕器之所以具有诱捕效果,是因诱芯粘附有人工合成的梨小食心虫雌性信息素主要成分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18],该物质在空中的挥发速度和温度有关,诱捕器持效期长短也与温度有关。温度低时性诱剂释放慢,持效期长,温度高释放快,持效期短。因此,5月中旬悬挂的诱捕器比5月下旬悬挂的诱捕器持效期长。应用于生产时,根据当地日均温度,在5~6月温度相对较低时,应20 d左右更换一次诱芯,7~8月温度相对较高时,应15 d左右更换一次诱芯。
通过增加田间诱芯使用数量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防治的出发点是使得雄蛾在高密度诱芯存在的情况下迷失方向,找不到雌蛾,从而使得大量雌蛾无法完成交配[19—20]。但这一方法要求使用的诱芯数量较多,何超等[19]使用25根引诱丝或200个性诱芯,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1.61%和73.72%。诱捕器低放置密度对梨小食心虫没有防治效果,在诱捕器放置密度3或6个·666.67 m-2情况下,诱集的雄蛾在进入诱捕器之前也可能有机会和雌蛾进行交配,反而增加雌蛾的产卵量,从而导致二代造成的折梢数上升的现象;而密度进一步增加则诱集到更多的雄蛾,使得雌蛾的交配受到限制,可产生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密度为9个·666.67 m-2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虫可能还不够,需提高诱捕器的放置密度,综合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进一步得出有效的放置密度才能在田间推广应用。
用性诱剂诱捕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试验显示其防治效果较差,远远达不到化学防治的效果,可能与使用面积有关。性诱剂一般在较大面积范围内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孟宪佐等[18]在1600 hm2面积上大规模应用性诱剂,每666.67 m2放置1个诱捕器,解剖检查雌蛾的交配率不到5%,在5400 hm2面积上进行重复试验取得了类似的良好防治效果。在无锡,水蜜桃的种植相对比较分散,难以在大范围内使用性诱剂以诱杀的方式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在无锡如果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防治,目前可取的办法是利用迷向原理,通过大量放置性诱芯来开展防治,根据本研究中诱芯的有效期的试验结果,建议每两星期更换一次诱芯。
[1] 陈梅香,骆有庆,赵春江,陶万强,马万娥,王合. 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09(8): 144—147.
[2] 李润临,徐宇新,薛维虎.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I、成虫消长规律的研究[J]. 山西果树, 1983(3): 38—40.
[3] 蔡明飞,沈健,仵均祥. 不同杀虫剂对梨小食心虫卵和成虫的室内防效[J]. 果树学报, 2010,27(4): 636—640.
[4] 范仁俊,刘中芳,陆俊姣,封云涛,庾琴,高越,张润祥. 我国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 2013,50(6): 1509—1513.
[5] 刘中芳,王振,庾琴,封云涛,高越,张润祥,范仁俊. 氯虫苯甲酰胺添加有机硅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增效作用[J]. 果树学报, 2014,31(1): 96—100.
[6] 张勇,王宏伟,王小阳,满中合,王少敏.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及药剂防治试验[J]. 落叶果树, 2013,45(3): 33—34.
[7] 刘双平,师贵生,庞志煌.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8(增刊): 155, 181.
[8] 韩淑琴,王树尧,王新东,沈平,张永强,常承秀. 梨小食心虫性引诱防治试验[J]. 甘肃林业科技, 2001,26(4): 10—15.
[9] 王洪军. 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试验[J]. 中国果树, 2009(5): 46—47.
[10] Geroge J A. Sex pheromone of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Lepidoptera: Tortricidae)[J]. Canadian Entomologist, 1965,97: 1002—1007.
[11] Roelofs W L, Comeau A, Selle R. Sex pheromone of the oriental fruit moth[J]. Nature, 1969,224(5220): 723—726.
[12] 李梅,刘洁,李捷,等. 梨小食心虫高效性诱剂使用方法[J]. 中国植保导刊, 2010(3): 44—46.
[13] 李小燕. 性信息素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J]. 山西果树, 2002,89(3): 28—29.
[14] 胡雅辉,张夏芳,张青文,赵章武. 梨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在桃园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 昆虫知识, 2009,46(5): 727—731.
[15] 梁泊,唐欣甫,韩新明,张承胤,刘明,杨海清. 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中国果树, 2009(3): 57—59.
[16] 万洲,周京华,刘进法,曹建祥. 赣中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 中国果树, 2010(1): 38— 40.
[17] 杜娟,王艳蓉,仵均祥. 不同饲料配方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0(3): 228—231.
[18] 孟宪佐,汪宜蕙,叶孟贤. 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大面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试验[J]. 昆虫学报, 1985,28(2): 142—147.
[19] 何超,秦玉川,周天仓,花蕾,张锐.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J]. 西北农业学报, 2008,17(5): 107—109.
[20] 李波,秦玉川,何亮,吴学民. 不同性诱芯与糖醋酒液防治梨小食心虫[J]. 植物保护学报, 2008,35(6): 285—286.
Occurrence Dynamic of Gtapholitha molesta and Its Control by Sex Attractant in Wuxi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WU Yi-ling1, LI Yuan-xi2
(1.Wuxi Huishan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Wuxi 214023, Jiangsu China; 2.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Jiangsu China)
The occurrence dynamics of Gtapholitha molesta in three peach pear growing regions in Wuxi, Jiangsu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oriental fruit moth sex pheromone; the sex pheromone lure effectively hang time by hanging lures at different times was illustrated; the effect of sex pheromone lure density on control of oriental fruit moth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iental fruit moth occurred five generations in Wuxi, part of the larvae of fifth generation could develop into adults before wintering, but could not find a suitable place to spawn and became invalid insect population. Both of overwintering generation adults and first generation adults occurred with one peak. So the sex pheromone trapping could be used in control of these two generations. There were multiple peaks appeared since the second generation adults, which mean field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f population were monitored in following generations.
Gtapholitha molesta; sex attractant; occurrence dynamic; control; Wuxi of Jiangsu Province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3.012
S436.621.2
A
1009-7791(2015)03-0235-06
2015-07-19
吴一羚,本科,农艺师,从事农业害虫防治研究。E-mail: yilingwu@21cn.com
注:李元喜为通讯作者。E-mail: yxli@nj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