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对策探析

2015-10-02浙江万里学院李新

办公室业务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管理人员岗位

文/浙江万里学院 李新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对策探析

文/浙江万里学院李新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作为高校现代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他们有序高效的工作是高校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他们通常工作内容繁杂、工作时间不定、工作压力巨大,却地位较低、待遇较差、晋升困难,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严重制约,这一人群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文章对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成因、内外部解决对策等进行了研究。

高校;行政人员;职业倦怠;对策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作为高校现代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他们有序高效的工作是高校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然而这一人群的职业倦怠现象却普遍存在。对高校基层行政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研究,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对提高高校基层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改善办公室服务质量、促进和谐办公环境创建、加快学校办学目标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概说

(一)职业倦怠内涵及相关理论。职业倦怠一词听似生僻,实则是一种心理综合征。职场中的人们对其所从事的行业工种不再有兴趣,明显缺乏工作动力,却又由于种种原因必须继续保持原有状态,己所不欲却不得不为之,由此产生消极、厌倦情绪,使得身心俱疲、绩效下降。简单来说,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映,个体伴随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早在1974年,美国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了“职业倦怠(JobBurnout)”的概念,又称工作倦态或工作耗竭。随后,心理学家Maslach进一步将职业倦怠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划分:Emotionexhaustion即情绪或情感耗竭、Depersonalization即人格解体/去人性化、Ineffectiveness即个人成就感低落。

(二)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特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指直接为高校工作运转和决策服务的党政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是行政管理的主体。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是指高校行政部门中包括科级管理人员和科员在内的工作人员,这一人群处于高校管理队伍金字塔的最底层,是行政事务的执行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高校办学规模的普遍扩大,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日趋繁重,高等学校对校内基层岗位行政人员的要求逐年提高,使得他们承担的工作负荷和压力日益加大。虽然相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较为简单、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但其工作纷繁复杂、程序性极强,比其他岗位工作更耗费时间、精力,且他们的工作辅助性造成了其创造性和自主性的长期压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还面临着申报职称评定困难、晋升受阻、薪资待遇低下,以及由此引发的职业与家庭生活冲突激烈等多层压力。

(三)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按照Maslach的三维度观点理论,当前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1.态度上,对工作缺少热情活力,工作投入不足,责任心差,对人冷漠,没有耐心和爱心,情绪一直处于低落状态,缺少职业精神和敬业态度。

2.情感上,为人处事常流露出悲观失望情绪,性急易怒,对自身认同感低,前途感渺茫,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失衡,长期处于紧张、忧郁、疲惫的身心状态。

3.行为上,工作上不愿多思考,怕麻烦,没有钻研、探索、求知精神,不愿与同事多交流,工作方法单一,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即可,回避任何难题与挑战。

(四)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在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中,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广泛重视教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而基层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则始终被遗忘在角落,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

高校基层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一旦发生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其个人会身心俱疲,工作状态也受到相应影响,工作热情明显消退。而办公室里一旦有某一个人产生职业倦怠,其负面感染力会快速传播至周边,整个办公室的工作状态和环境都会遭到殃及,进而让前来办事的师生对办公室的工作感到不满,由此损害办公室甚至整个学校的工作形象,最终影响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诱因分析

(一)由行政工作性质本身造成。通常人们用“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来形容工作压力与待遇所得的不对等,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正具有这样的职业特征,这是造成职业倦怠的最根本原因。

1.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高校的基层岗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远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学校正常运转离不开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高效工作,基层行政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公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等,此外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没有基层行政人员的辛勤付出,学校的正常运转便可能受到影响,工作压力比外界想象得大得多。

2.薪酬福利待遇偏低。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等学校的教职工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能惠及到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改善却并不明显。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后,原来的事业单位因人设岗,现在则是以岗定人,行政管理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的薪资福利待遇差距一年年拉大,这显然非常容易挫伤基层岗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削弱其工作战斗力。

3.职业上升空间不明朗。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极其繁杂、琐碎、要求程序性、技术含量不高,长年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办公室人员在辛劳工作积累之下,难以形成专业优势和个人优势,其成果的表现形式极其抽象。高校人事的定编定岗制度难以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职位数的限制使得许多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发展的空间非常狭小。

(二)由学校风气和管理缺陷造成。1.重教师轻行政,风气使然。日常情况下,高等学校的工作基本都是以教学与科研为中心的,学校的发展依赖教学科研人员这是必然情况,于是教科研人员顺理成章成为高校的重视主体。重教师轻行政,高校基层岗位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地位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被日渐边缘化。2.管理制度不细致,职责不明晰。由于办公室行政人员工作范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几乎所有的行政人员岗位职责中最后一条都是“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因此,越基层的工作人员,越面临着工作不定时、职责不明确的困境。尤其是高校的校务办公室、二级学院的综合事务办公室,只要是不明确责任归属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律交由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来解决。3.考核机制不健全,积极性受挫。目前,高校考核从人员分类上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和管理人员的考核两类。教学科研人员的考核基本能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业绩预工作汇报相匹配;相对来说,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单一,不论什么岗位,一律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再由领导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来进行协调考虑,“轮流坐庄”成为高校年度考核评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一些优秀管理骨干由于长年累月坚持优质工作,却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待遇,其积极性因而遭到打击,造成心理失衡。

(三)由个人主观原因造成。近年来,高学历人员越来越多地加入到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在从事该工作之后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落差,渐渐使他们产生了工作的无价值感。随着工作的逐年推进,晋升和待遇方面的失落感又不断加强,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从另一方面考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于行政工作的现在与未来认识模糊,对自身工作的优势与劣势缺少足够重视,自我职业发展能力止步不前。

三、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外部对策解读

(一)改变观念,构建和谐办公环境。构成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包括社会环境、高校领导、同事及学生。首先,社会应转变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狭隘观念,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得以正常运作、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其次,高校的各级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使人们认识到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带头积极营造一种氛围,让社会对行政人员与教科研人员受到同等尊重。高校行政人员作为服务人员,为领导和师生服务。最后,领导在行使领导职权的同时,也应关心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与之交流沟通;同事之间也应互相帮助,以免挫伤新进人员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办公环境。

(二)科学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分工。高校办公室是管理与服务部门,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在适当的时候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能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结构合理、职责明晰,使办事、办会、办文流程得以简化,减少繁琐环节,改善工作效率。明确岗位职责的好处是,能让高校基层行政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份内工作得以集中精力完成,防止出现行政人员工作中领导太多的状况,造成角色冲突。

(三)合理评价,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干预职业倦怠现象的生成。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须以人为本,在充分研究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特点的前提下,不光只知道考察德、能、勤、绩、廉这一系列指标,还可尝试对其进行基于工作年限和业绩表现的分级考核管理。高校可以根据岗位、个人工作状态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执行力与效果、服务对象对其满意度等,考核必须力求科学规范,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尽量客观、真实地反映基层行政人员一年的工作评价。此外,营造公开、透明的双向沟通渠道,让考评双方能就考评结果进行及时沟通交流也相当必要。

(四)薪酬改革,打开职务晋升通道。长时间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相匹配,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改变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务晋升困难和薪资待遇低的困境,可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基层行政人员应该与教师科研人员一视同仁,在奖金津贴发放、职称申报评定、薪资福利待遇等方面,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年限越长,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根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特征,可以尝试以下发展方向:一是向当地地方各级组织部门推荐高校的优秀行政人员,鼓励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到地方行政事业单位挂职、工作;二是在本校内部党政的干部培养选拔上,考虑将基层行政人员作为其重要来源,让优秀行政人员走上学校职能部门领导的岗位;三是根据本人志向和条件,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人才。

四、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个人对策建议

(一)端正态度,加强自我调适。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为预防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高校基层岗位行政人员应适时主动地做好自我调节,来化解职业倦怠现象。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显得很有必要,在职业倦怠发生时,勇于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主动寻求帮助,化解矛盾,恢复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二)明确目标,做好职业规划。高校基层行政工作人员要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要求他们首先了解自我需求,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设定目标,增强自身安全感以应对各种压力,防止空无目的或目标空泛不切实际带来的低成就感和挫败感。

(三)加强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高校基层行政人员需要在政治立场上保持坚定正确,经常补充先进的政治理论,还要不断学习相关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组织协调管理知识。要掌握这些知识技能,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技能培训,这样也可减少和避免倦怠情绪的产生。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为顺应时代需求,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致力钻研新知识,不断提高应对各种工作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李万福,谢新伟.浅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改进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216.

[2]吴铁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探析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8):185.

[3]王伶俐.绩效考核应对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可行性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1(10):123-124.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管理人员岗位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