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表达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2015-09-29高方
○高方
自媒体表达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高方
自2003年7月美国人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We-Media”一词,“自媒体”就在全球成了时常被提及的词汇。从专业和学术意义上讲,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途径。①虽然自媒体的产生和壮大是全球性的现象,不仅限于我国,但国人对此的热衷却可以从传统文化和文学思想中找到些许依据,或者说中国人的自媒体依然有着传统文化的留痕。
一、“诗言志”与“立言不朽”
人们都有表达思想的愿望和需要,语言和文字的产生就与这种愿望和需要密不可分。《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又说“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早期的世界文化史上,“诗”并不仅指诗歌,而是指所有形式的文字表达,就如同古希腊最早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古罗马最早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贺拉斯的《诗艺》。“诗言志”一语最早出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诗言志”说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开山纲领”,强调的是人们自我表达的需要。
当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精神需要就被提上了重要日程,而肉身朽烂的必然也使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思想和功业的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鲁国叔孙豹与晋国范宣子曾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对话,对话中,叔孙豹提出了著名的“三不朽”:“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建立德行、功业和言论自此成为人们明确的精神投奔方向,而“立言”也成了古代士人最好的人生选择——他们的政治理想要靠文字来表达,他们的君臣策对要靠文字来表达,他们的私人感情也要靠文字来表达,甚至连身为帝王的曹丕都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大多有着大大小小的政治身份——那不是因为政治地位决定了文人的等级、水准,而是因为这些知识文化的掌握者较其他人有着更为强烈的自我抒发的需要和“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
虽然胡适也说“三不朽”只适用于少数人,但它毕竟为人们的“精神长生”打开了一条通道,而其中适应人群相对更为广泛的“立言”更是在这样的语境之中显示出了它的非凡意义。美国现代哲学家詹姆士在《人之不朽》一文中曾这样讲:“不朽是人的伟大的精神需要之一。”“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②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原的《离骚》讲:“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云:“立名者,行之极也。”今天的自媒体的践行者虽然未必都熟读古书,更未必在主观上有追求“不朽”的愿望,但“言志”却是他们共同的选择。今天的自媒体不但可以自由开通而且有着信息发布极其便捷的特征,在博客、微博客、微信等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观点和宣言。
“作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传媒理念深度融合的产物,自媒体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其平民化、碎片化,以及即时海量、分享互助等特征,其传播过程日显纷繁复杂和多元多变。”③在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平台上,社会精英在传授成功经验和处世之道,政务微博的公共知识分子在评论社会、引领时代,小商小贩们在发布商业信息、网店广告,美食家们在图说菜品、推荐小店,凡夫俗子在宣泄情感、谈爱说恨……不同的文字内容和不同的表述风格背后,相同的是人们自我表达的满足和对受众关注与认同的需要。而后者又直接表现为自媒体行为的额外追求,那就是让自媒体经营者骄傲和让观众艳羡的点击率、评论数和粉丝量。
自媒体平台上信息的出现和存在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原创,一是转发。客观地说,选择哪一种作为自己的主要表达方式取决于自媒体经营者的态度,但能否进行原创和原创内容的影响力却要依赖于自媒体经营者的能力。自媒体信息的原创决不是人人能为的,即使只是晒一句简简单单的“@XX我爱你”也需要极大勇气。自媒体经营者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敏锐性、积极性和文字表达的吸引力、准确度上。人气极高的自媒体,通常都是原创性的,无论它谈论的主题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商业、情感、娱乐八卦。被誉为“微博女王”的演员姚晨就是一个很好的自媒体经营者,其微博的主要内容来自于原创,时而公益、时而感悟,时而说事、时而明理,以其自我内心的抒发和相对具有主动性的社会干预性获得了广大网友的高度认可。对自媒体的转发者而言,转发者所转发的内容也一定都是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部分的文字和图片,是典型的“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某名人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一句话:“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一时间获得网友强烈共鸣。从“转发即观点”的角度来讲,转发与原创传情达意的本质是一致的。
二、非主流媒体的主流表达
极度平民化的自媒体几乎没有入门的限制,只要拥有基本的硬件设施、最基础的技术手段和自我表达的愿望就可以实现这种自由、自主的媒体行为。“各种自媒体现象是现实世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虚拟空间的映射,自媒体空间和现实生活一样,协同与冲突并存,围绕价值观的话语纷争时有发生,也不乏爱心的传递、正义的伸张,要使其有序运行,必须通过科学的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④作为非主流媒体,自媒体虽然由于缺少监管会发出些许杂音,甚至不乏惑众的妖言与谣言,但多数情况下进行的都是昂扬向上、关注民生的主流表达,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吻合的。
1.合道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思想核心之一便是对“道”的阐释。整部《周易》依托乾坤阴阳而来,“一阴一阳之谓道”说的当然不仅是狭义的“阴阳”的问题,而且包括了所有自然和谐的道理。儒家之外,传统文化也一直在对“道”进行着积极向上的阐释。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完全可以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进行解读,深入血脉的民族思想使绝大多数自媒体的发声都是合于“道”的,那些众所周知的公益微博洋溢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许多不知名的自媒体人的“小语小道”也透着对“真善美”的追索与期待,那些“治愈系”的图和文带给人的是无法言说的温暖,那些被网友随时上传的“最美”的人和现象表现的更是时代的特点和强音。优酷之类的视频网站接受各类人员向网络上传视频,那些年青人制作的志气昂扬、诙谐乐观的微电影和人间真实而温暖的片断总是点击率极高的部分。自媒体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在彼此的信息链条和“利益”链条上永远是互为因果的,只要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是社会、时代和舆论的主体,与“思想市场”相适应的“正能量”的传递就会是自媒体的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而如果一个社会的“负能量”无限增殖,传统文化所崇尚的“道”也就会变得很难实现,所幸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那样的时代。
2.适度
儒家学说中有“中庸”一词,孔子评价《诗经》中的《关雎》篇时亦曾以其为标准说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同样为后人所推崇的“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等语,我们就可以知道传统文化一直在强调“度”的问题。“度”不是手舞足蹈,不是暴跳如雷,而是进退有据、过犹不及。出于对社会和时代的爱,出于做人的良知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媒体上难免会有批评的声音。但更多的自媒体发声即便是抨击和讽刺也都在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而不会“越界”,即使是那些针对民主、法制、经济、文化所发出的“呛声”也不是为了将时代乱棍打死,而是在期望着变革和新生。自媒体经营者的身份并不相同,但很多人都在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重大问题。这里面既有于建嵘这样以发现社会问题为本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也不乏虽有本职工作却不时客串一下社会评论员的其他人士,李承鹏、白岩松、张泉灵、孟非等人都是。除了这些所谓的“名人”之外,在对自媒体的掌握和使用过程中,“人微言轻”这个词语的意义似乎被更多人所无视——虽然“微”者甚众,也就是更多的人都知道自己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也缺少一呼百应的影响力,但他们从不畏惧发出自己的声音,很多热点事件的当事人、爆料人、评论者都是如此。自媒体为他们提供了最便捷的平台,而他们也没有滥用这个平台。
3.据实
实录是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受这一传统影响,自媒体在报道事件的时候也很负责地多以陈述为主,多用事实说话。抛开那些故意造谣和有意歪曲事实的自媒体,以实事求是方式表达心声和观点的自媒体就成了我们眼中最常见的景观。而那些迅捷、简便之中传达的信息也更加有助于我们对世事的判断。那些不曾被主观篡改、不曾被歪曲和扭曲的据实表述,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世界和世界的真相。“自媒体的信息生成特征使得信息获取的渠道由之前的相对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这种用户自产生内容与交互为核心的传播特征,极大促进了自媒体信息传播在虚拟社会中对于现实生活全景的建构,让信息传播环境呈现逐渐向‘实态’靠拢。”⑤但与此同时,每个人也都知道“自媒体信息发布者需慎持公共话语权”⑥,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文史女教师等自媒体经营者也都是通过“实话实说”这一方式赢得了众多的粉丝和听众。在近年发生的相当多的“微博反腐”事件中,民间反腐斗士的举动或因与自身密切相关,或出于公益责任,或出于其他原因。从事后查证结果看,这些微博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其所披露的相关内容为公检法机关办案提供了正确的侦破方向和有力的证据。这一系列“查有实据”的“微博反腐”事件,或许也是我们党重申“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重要诱因之一,而依赖和信赖民众无疑会让自媒体产生更多良性的社会效益。
三、“大文学观”的回归
“文学”在汉语的历史中曾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词语。由先秦而魏晋而唐宋明清,再到现代汉语的形成,“文学”的含义也有一个由宽泛到狭窄再到宽泛的演变过程。从自媒体的博客时代、MSN平台,到今天以微博和微信为重要承载方式的言论表达,几乎无所不包的“大文学观”已经深入人心。就如同那个“笔者”可以置换成“键人”“鼠辈”的笑话所说的那样,和从前相比,电子时代的书写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者教诲晚辈的时候时常要告诫我们要“敬惜字纸”。就这四个字,古人提倡节约,今人重谈环保,古今一致的则是要人们郑重落笔、慎重发声。自媒体可以是每个人的权力,但每个人都不能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每个人都不是自己的,而是时代的、社会的,是父母的,也是子孙后代的,缺乏必要责任感的人是没有未来的人,也是没有意义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媒体所有不良的行为在本质上都缘于责任的缺失,违背了从古而今负载着“教化”意义的文学观。
“日常私语,是社会化媒体传播内容中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也是广为垢病的内容。诸如‘做什么’、‘在哪’的生活记录、喜怒哀乐的心情描述等有关个人生活的内容,呈现的是‘私语化’,构成了社会化媒体上庞大的碎片化内容。”⑤这些“私语化”、“碎片化”的内容即使涉嫌生硬、枯涩、矫情、千篇一律,也是“大文学”的组成部分,是微博等自媒体的重要填充。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海量的信息阅读中总是能够惊喜地发现一些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温暖、人生启迪和思想碰撞的文字,那里面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美好,有我们期待已久的火花。事实上,无论是“大文学”还是“小文学”只有适应共性生活、能够引起阅读者共鸣的自我表达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表达,逞一己之私、足一己之欲的过于自我的自媒体永远不会拥有广泛而持久的受众。
古人的文学观念里包括诸多文体,或者说所有文体无所不包,但古人对所有这些文字成果都有“气”“韵”“格”“调”的要求。由文及人,就有了人气、人格这样的词汇。某些励志榜样、草根明星的文字能力和思想感悟并不超越常人却能拥有无数“粉丝”,我们会说这就源自他们的“人格魅力”。相反,自媒体中的粗口、对骂,以及各种形式的低俗语,都不会带给人任何的审美愉悦,并且会引发自媒体受众对自媒体主人的厌恶甚至抛弃。“文”有“文饰”之意,在“大文学观”回归的时代背景之下,所有的自媒体都应该有向真、向善、向美的愿望,这样才能使自媒体不但可以成为记录世事抒发情感表现性灵的工具,而且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生成更多的正能量。
“在当下的中国,不少热衷政治事务的人希望在微博上建设一个理性包容的对话平台。活跃在微博上的‘意见领袖’、‘网络推手’、‘异见人士’、‘维权公民’、‘草根记者’等恰好扮演了‘公民意识启蒙者’的角色。他们通过传播信息、发表言论、争取民意、组织动员,在自觉或无意中凝聚了公众的关注度,间接培养着公众的公民意识。”⑥而这些公民意识培养者无不是在“大文学”的概念下进行着自媒体的大规模原创和有意识转发。新民周刊首席记者杨江在2013年7月17日发表过这样一则微博:“网传湖南临武今日中午,一个城管当街砸死了一个卖西瓜的农民。目前这条消息真伪尚未得到确认。”⑦杨江的微博在较早时间表示了对一个社会事件的关注,却通过严谨的措词,如“网传”,如“真伪尚未得到确认”,坚守了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和底线,表现了自媒体该有的文字态度。
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谷歌等公司担任要职,后来创立创新工场的微博达人李开复干脆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微博改变一切》。这本书的内容简介说:“李开复与你分享他的一切微博经验。生活因微博而完整,因为有微博,网络传播的社会化时代已经到来!因为有微博,每个人都有可能,也都应当参与进来,让自己成为新媒体的创建者!微博是一种态度,意味着走向更开放、更有想象力的人生!”⑧辞去公职创办优米网,将网站定位为“服务于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网络电视的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利芬,也曾专门向公众推荐李开复的这本书。李开复的微博充满着激励、激进与激情,开通第二年就列腾讯微博粉丝数第12位,新浪微博粉丝数第二位,这和他语重心长、感情丰沛的“文学”手段密不可分。
“中国的信史,就如同其他文明一样,被认为只有在发明了文字之后才算正式开始”⑨,由此我们可见文学对于社会的重要。而“倾诉是卸去精神重负而获得精神健康和享受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唯一法门”⑩,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到文学对个体的意义。同时,这些相关论断或者也可以作为自媒体时代“大文学观”回归的原因。“大文学观”的回归创造了自媒体的繁荣以及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但那些不顾及其他只是自说自话的自媒体却让我们不能不加以提防。
如果举一个并不恰当的例子,或者说是打一个并不恰当的比方,甫一出世便创造了数亿票房的电影《小时代》,虽然走的是院线渠道,但在本质上却似乎更接近自媒体表达。《小时代》的小说原作者是郭敬明,电影编剧是郭敬明,电影导演也是郭敬明。鉴于编剧和导演对于一部影片的重要意义,我们完全可以说《小时代》整个融合的主要是郭敬明这个个体的社会理念与审美理想。作为以青春题材为主打的类型片,《小时代》在拍摄之前就已将主要受众群体设定为青少年,也因为这一主要受众群体的设定,影片就要在无形中承担起不可或缺的教育和引导的担当与责任,而无法定位于一般娱乐片纯粹娱乐的性质。虽然郭敬明和他的团队表示他们在说的是向上的爱情与友情的故事,但从作品反观创作者的内在之“气”与外在表达时,从作品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意义上看时,我们却不得不表示失望。而影片票房的大卖,郭敬明及各位俊男美女主创的各类自媒体信息发布或者说自媒体经营则确定起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①喻国明《全民DIY:第三代网络赢利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2期。
②张海晏《谈谈“三不朽”》[N],《光明日报》,2007年7月6日,第9版。
③季卫兵《从福柯微权力观点看自媒体的话语传播》[J],《学术论坛》,2013年,第3期。
④李炜娜《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秩序——以微博传播模式为例》[J],《今媒体》,2013年,第4期。
⑤曹慧丹《论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J],《新闻前哨》,2013年,第4期。
⑥陈晓明《微博在我国公民意识培养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13年,第3期(下)。
⑦http://weibo.com/yangjiang001
⑧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⑨[美]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M],王立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页。
⑩叶知秋《精神现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