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的酒歌略论

2015-09-29姜军委

文艺评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酒歌

姜军委

中国古代的酒歌略论

姜军委

酒歌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风俗歌曲,主要是用于传统节庆、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场合,亦称“酒礼歌”。关于“歌”这种文体,历代出现的体裁形式不同,如“乐府”、“歌”、“辞”、“曲子”、“山歌”、“小令”、“小曲”、“小调”、“竹枝词”等等,都属于“歌”的范畴。我国古代的酒歌起源甚早,具有形式活泼、内涵丰富和感染力深厚的特点,全面地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各方面状况,是一座丰富的民俗文化宝库,因此它也是研究我国古代酒文学史发展的一个独特视角。

一、酒歌起源于酒礼献歌

酒歌即饮酒时的赞歌、对歌等歌唱形式,现今人们一谈到酒歌,自然会想到各少数民族多种多样的饮酒献歌风俗,实际上现存的各个民族的文化风俗,它们都有历史的传承性,追溯其源头则会看到它与古人的各类礼仪形式有关。在中国古代社会,酒礼首先渊源于祭礼,最早出现的食礼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此后逐渐衍化为人们日常的饮食之礼。上古时期“饮食必祭”,国事决策也先行祀礼,其中的颂歌、祝辞以酒为赞,起到沟通人神关系的作用,整个祭拜过程要有韵体祭文或歌词来配祭。周代的礼制有吉、凶、军、礼、嘉“五礼”之说,其中祭祀天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以及乡饮酒礼等,都属于政治范畴,归于朝廷主持,而在民间则有众多的民俗礼仪,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等。在这些礼仪中原本都包含有进献礼,即在行礼的同时要配以赞辞和歌唱。许慎《说文解字》释“赞,见也”,古义是拿着“贝”类钱币进献。古人称“赞礼”,是指举行典礼时司仪宣唱,导行仪节的人,在祭祀和晋见尊者的时候有进献之赞,酒歌就是在敬酒时的献歌。《诗经·小雅·楚茨》:“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畿如式。”这里写人们怀有恭谨的心情敬神,礼仪周全完备,司仪致辞,请求神灵赐福给孝敬的子孙,这里太祝的“致告”即举酒告神的祝辞。后来人们所称的“赞歌”主要是在社会交往和民俗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有称颂、赞美之意,这是因为在饮酒的场合主人和客人之间要互致歌赞。古人劝酒首先要进歌,按照礼俗举酒的主人在宴饮宾客时,要通过致辞和献歌表达自谦或致谢之意。在我国古代,最早的酒礼歌应该是传说中周穆王与西王母的酬酢。《穆天子传》写到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于西王母之邦。穆王执白圭圆璧以见西王母,在瑶池上与西王母奉觞会饮,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作歌答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这段交往被后人演绎为神话题材,很富有浪漫色彩,这个故事在《列子》和《拾遗记》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早期的酒歌在《诗经》中有大量的记载。《诗经》作品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原本都可以配乐演唱。《墨子·公孟》云:“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称:“三百五篇,孔子皆歌弦之。”都说明了《诗经》是当时都是合乐的篇章。《诗经》有一些《风》《雅》歌曲被用于“乡饮酒礼”,它们是《鹿鸣》、《四壮》、《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帷》、《葛草》、《卷耳》、《鹊巢》、《采蘩》、《采苹》,被称为“风雅十二诗谱”。后人所见这套诗乐用律吕谱记写,为宋人赵彦肃所传唐开元年间所用之歌曲。周人的饮宴还常伴以“献酬”礼。《诗经·小雅》有《彤弓》《瓠叶》篇,各以三章写宴饮中的献、酬、酢之程序。《小雅·彤弓》郑笺云:“饮酒之礼,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又饮而酌宾谓之酬。酬,犹厚也,劝也。”“迎宾”和“酬”、“酢”、“献”的环节,在饮宴活动中占据主体,表明这样的饮宴“非专为饮食,为行礼也。”《诗经》中的饮酒诗贯穿着明确的礼义精神,其中有很多祭祀诗,写人们的祭天敬祖活动,其主要的篇目关于祈求自然山川之神赐予农业丰收以及《周颂》中祭祖的作品,还有“大雅”中的描写周族先人开创基业的功绩的作品等。《诗经》中宴饮诗也具有相同的功效,宴饮诗描写的是君臣上下、同宗近族、亲朋好友之间宴饮欢聚的活动,表现贵族的威仪礼节,体现了宗族和睦、敦结情谊的宗旨,因此这类诗无疑带有政治色彩和伦理观念。《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宴饮诗不但突出了礼乐文化的道德精神,而且还生动地展现了它的外在形式,这类诗都与饮酒接引宾客的礼仪相关,因此,在宴饮诗中也多有献歌、对歌等形式的表演。汉乐府民歌中即有“对酒”一题,为乐府相和歌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曰:“魏乐奏武帝(曹操)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若梁范云‘对酒心自足’,则言但当为乐,勿循名自欺也。”古人写祝酒歌辞,经常用“对酒”为题来冠名。如南朝的范云、张率、张正见、岑之敬、庾信,以及唐代的王勃、李白、贾至、韦应物、白居易等十人,都有同题的作品,总体上它们都属于劝饮之作。

二、酒歌与文人的“歌诗”

在文学发展的源头上,诗歌是最早的文学体裁,而“歌诗”则是最初的文体形式。“歌诗”是我国民族诗歌的显著特色,从整体上看,《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基本上都是入乐的歌诗。①《周礼·天官》有“以乐侑食”的说法,表明在周代就已通行用音乐歌舞佐酒,其中必然有诗的歌唱。《诗经·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鼓瑟?”《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宾之初宴》:“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没,举醻逸逸。”这些都是写贵族以音乐佐饮宾客的场面,在迎宾的宴席上有钟鼓乐器鸣奏,主客相互举杯敬酒。春秋战国时代有“当筵歌诗”的风俗,秦汉时人们在席间联句,名曰“即席唱和”,这些也都属于歌诗的范畴。

除了《诗经》和《楚辞》中的饮酒诗外,汉代的乐府民歌中的酒事描写也非常丰富,反映出多样的民风习俗。如《鼓吹曲辞·将进酒》、《四厢乐歌·上寿酒歌》、《清商曲辞·宴酒篇》、《杂曲歌辞·饮酒乐》、《横吹曲辞·高阳酒人歌》等,都直接以“酒”字标写题目。《将进酒》是乐府饶歌鼓吹曲的一部,歌词专写宴饮赋诗之事,后世常将其用于军中激励士气或朝廷宴享功臣。《乐府诗集》相和歌瑟调曲收有汉代古辞《陇西行》,诗中描写了一个女主人待客的情景,表现了主客献酬之间的礼仪:“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本诗塑造的“好妇”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女性迥然不同,她能执礼有节,从容地独步于上层社会,是一个具有独立性格的女性形象。

唐代文人席间作诗之风盛行,在传统酒文化中,酒歌还是劝酒和行令的一种形式,及至隋唐五代以来,文人诗词及歌舞等进入酒令,由此逐渐形成了专门的酒令艺术。②唐人薛用弱《集异记》卷二载有“旗亭堵胜”的佳话,说到盛唐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在那里观看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歌妓分别唱出三人的作品,而色艺最佳的歌女最后唱的是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三人依此而分胜负。在唐代诗人中,李白、元旗、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李益等诗人的不少诗篇都曾被人们传唱,最为传颂的是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历来被传唱的酒曲,另有题名《阳关三叠》,这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或末句重叠三唱。这种音乐的处理,有助于送别亲友时情感的表达。

“词”这种文体是由民间配合乐曲的民歌发展而来的,与音乐歌舞有着天然的联系。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云:“词自南唐以来,但有小令。其慢词起自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榭,竞赌新声。”词这种文体属于音乐文学,自唐五代和宋初它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因此它也获得了“乐府”的称谓。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歌曲所起”云:“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今人于古乐府,特指为诗之流,而以词就音,始名乐府”。现今我们看到的古代歌诗由于脱离了原先的曲谱,致使许多原本入乐的古代“歌诗”失其本色,变成了文字意义上的“诗歌”。③

宋代的歌曲“以协音为先”,音乐性是它的首要特点,尤其是其中的饮词酒,风格柔媚,语言清新,音律精审,声调和谐。这些特点,都源自生成它的生活背景。词的创作和发展,适应了都市文化生活的需要。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所记汴梁城内:“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文人墨客游乐其间,所填歌词当即就转到歌女手中传唱。歌妓们的演唱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强化了词的艺术魅力,扩大了词的社会影响。可见当时商业繁荣的市井局面,为词人创作提供了特定的生活背景。宋代的饮酒之作与唐人相比,形式方面由“依诗被律”变为“按律填词”,内容主要表现个人的生活,在艺术上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十分细腻,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景状物手法极为灵动,浪漫的抒情特色也更为显著。宋词之后,散曲和杂剧新的文学体裁的代表,反映出文化阶层市民化的审美意识。杂剧的兴起,代表了诗词逐渐向散曲、套曲转化,酒席宴间的歌词分化出杂剧中的唱词,使诗词摆脱了单纯“歌诗”的束缚,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传统的戏剧文学贯穿着诗歌的体式特征,是以诗歌为母体,从诗性审美角度发展起来的韵语文学。宋元以来的戏剧唱词,大量呈现以酒入词的现象,而且这类酒意象的描写,大都取自前人诗歌的境界转化而成。这些特征在我国音乐文学发展中是独树一帜的,此后的酒歌在文人创作方面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民间的歌唱。明代文学的特异之处在于民歌的兴起,其中有大量的酒歌作品,这些民歌感情真纯,趣味野朴,与文人的制作大异其趣,呈现出与传统诗歌分途发展的繁盛局面。

三、酒歌中的民俗风情

酒歌是各族人民生活中常见的进赞礼仪,它与民族文化生活结合得最为紧密,每逢佳节之期,祝寿贺喜、婚庆礼仪,以及欢庆丰收、建房立屋、逢年过节、祭祀庆典、乔迁新居等活动,人们都要用酒来表达酬谢和祝福之意,不同的场合要唱不同的酒歌。现今我们看到的各民族的酒歌是历史生活的展现,很多民族的歌唱传统都在酒歌中保存下来,它们既是现代的,也是古代的,人们可以从中来领略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情。清人郁永河《裨海纪游》记载高山族民众“秫米登场,即以为酒,男女藉草剧饮歌舞,昼夜不辍,不尽不止”;“无分男女皆嗜酒,酒熟,各携所酿,聚男女酣歌,歌呼如沸,累三日夜不辍。”④无论是民间的歌唱还是文人的吟咏,酒歌的内容一般都取自当下的生活,歌者可以即兴编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从内容上来分,可分为待客酒歌、婚礼酒歌、满月酒歌、祝寿酒歌、节日酒歌、祭祀酒歌、丧礼酒歌等,这些歌唱在交往活动中以歌代答,有的还可以当做酒令来指挥饮酒,具有情感、信息的传递功能。⑤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饮酒活动视为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在和乐的氛围下,酒歌发挥了沟通人际关系的功能。酒是人类精神情感的粘合剂,酒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亲和力。在我国少数民族的礼仪中,歌舞迎宾被视作隆重的接待。藏族同胞在客人到家时总是要连斟三杯青稞酒给客人,并献赞歌。一般的敬酒歌,要由主客互答的方式来完成,主人劝酒要唱出对客人到来的欢迎,并为酒淡肴粗,招待不周,向宾客表达歉意。

酒歌中常见的一个主题,是关于酒的历史以及对酒神的礼赞。在古史传说中,有仪狄造酒和杜康造酒的说法,因此,古人的酒歌也经常歌咏他们的事迹。仪狄和杜康所处的时代不同,仪狄是夏代人,杜康是周代人,他们各自所造的酒也不同,仪狄造的是醪汁和酒渣混合的酒,亦即醪糟酒,杜康所造的是秫酒,即高粱酒。杜康史无确载,属于传说中的人物,今河南省汝阳县有以杜康名字命名的村子。据《汝州全志》记载:“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有杜水。”晋人江统《酒诰》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说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记载秘书侍郎赵整:“以坚(苻坚)颇好酒,因为《酒德之歌》,乃歌曰: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可见古人通行的说法是将杜康推为造酒的祖师,前人的酒歌中多有传唱。在很多少数民族酒的神话传说中,也都把酒的产生视为神灵的赐予,人们对酒充满了崇敬之情。怒族的神话认为酒的名字为“挫辣”,是神仙赐给的。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说,民族的始祖密洛陀创造了人及世间万物,而在创造人之前就已经为人创造了酒。在拉祜族创世神话里,最早的酒是由天神厄莎掌管,人间万物的出现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酒在各族人民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所以在很多民族酒事活动里都保留着“酹酒”的习俗。唐柳宗元《饮酒》诗云:“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这里体现的就是洒酒祭奠的古俗。迄今在很多民族风俗里,饮酒之前,主人高举酒杯,先用手指尖蘸酒,向天弹去,这一动作重复三次。藏族人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中指和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敬天地神灵。藏民认为是神灵赐予他们的青稞酒,故而人们在享用酒之前,就应该先敬神灵,这样的程序完成之后才可以进入席间礼仪环节。这些民间传说表明在各民族的先民的眼里酒是神圣的祭品,因而对人以酒相敬就是最高的礼遇。

在众多的酒歌当中,婚礼颂歌是最为普遍的歌曲。虽然不同民族的婚礼乐歌风格不同,但其内容一般都表达歌者吉祥的祝福,对新郎、新娘智慧与品德加以赞扬,祝愿恋人经受住各种风雨考验,并祝福新人婚后生活甜蜜和美。例如,在云南拉祜族地区,青年人的婚礼上要请老人唱《祝酒歌》,为新郎和新娘拴红线。老人边饮酒边缓缓唱着祝福的歌词,表达出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真诚祝愿和美好希望。酒歌的叙事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仅在迎接贵客和重要的礼仪上使用,而且在一般的会友和欢庆的场合,也都要歌唱,实际上它已成为各族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自主娱乐的一种方式。高山族的酒歌有《敬酒歌》、《饮酒歌》、《会饮歌》等,清人黄叔璥《台海使槎录》中记载了34首清代的高山族民歌,其中《会饮歌》唱道:“耕田园,过好年岁;收得麻,收得米,捕得鹿且多。父子祖孙齐来饮酒,欢呼唱歌为乐。”这样的歌词颇见古风,是在农耕、捕猎得到收获之后聚众会饮时所唱的歌曲。现今所见歌民族中的酒歌都具有当代生活的内容,但实际上它是由古老的民间歌曲形式演绎而来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以歌代言的叙事和清丽摇曳的曲调,人们从中可以看到历史民俗文化对它的久远影响。

四、酒歌的演唱形式

我国的古代酒歌多属于舞曲性酒歌,演唱的时候伴随着简单的舞蹈,这是原始艺术诗、乐、舞一体的综合形式带给它的印痕。原始的宗教娱神必然伴随着歌舞举酒,在这样的情景下,酒歌与舞蹈自然结为一体。《诗经》的“颂”体诗都是祀祖先神灵的祭歌,也要配以舞蹈。上古时“颂”与“容”意义相通。《毛诗序》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清人阮元指出“颂”即“容”,“容”是容态,为歌舞者踏着音乐节拍舞动的样子,《诗经》“三颂”各章皆是舞容,它们都是施于祭祀的歌舞曲。⑥沿袭上古风俗,迄今在一些民族生活中,酒歌演唱一般也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多数是集体的表演,动作规则且反复,并非以表演技巧为目的。晋《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倒戈。”这里说的是彝族先民喜好歌舞,且在歌舞中贯穿着尚武精神。清《康熙鹤庆府志·风俗》记载彝族风俗说:“彝俗,饮必欢呼。彝性嗜酒,凡婚丧,男女聚饮,携手旋绕,跳书跃欢呼,彝歌通宵,以此为乐戏。”彝族姑娘出嫁时要表演“酒礼歌舞”。傍晚的时候,在主人家门前院坝场子中,篱笆园内,天井溪旁,到处燃起一堆堆的篝火。人们围在火边,由“酒礼婆”唱“勺果车”,此为酒礼舞的开头歌,然后宾客们开始跳起“酒礼舞”。舞蹈者列成长龙阵,逆时针方向边舞边歌,缓缓踏步而行。这样的舞蹈辗转轮回,此起彼伏,直至酒礼婆唱“鼠果者”即收尾歌时,酒礼方告结束。傣族传统的饮酒在明代就有咂酒之俗,遇有节庆宴会,必痛饮而后快,且饮酒不限于吃饭时,凡跳舞、唱歌、乐,必皆以酒随身,边饮边歌舞。⑦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离不开酒和舞蹈。无论是狩猎归来,还是放牧休息,牧民们燃起熊熊篝火,和着悠扬的马头琴声,牧民们举杯对饮,翩翩起舞。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元代诗人乃贤在《塞上曲》中描绘这一图景:“马乳新同玉满瓶,沙羊黄鼠割来腥。踏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诗里写牧民们饮着新鲜的马奶酒,吃着刚刚猎来的野味,晚上伴着篝火在尽情歌舞。

酒歌之所以有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在于它在现场演唱过程中产生情感交融的效应。我国古代文艺评论对声乐的感染力有明确的认识。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说:“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肉居诸乐之上。”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有“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的诗句。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乐府”引《毛诗大序正义》:“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声,故诗乐同其功也。”又:“原夫作诗之始,乐写人音。人音有小大高下之殊,乐器有宫徵商羽之异。依人音而制乐,讬乐器以写人,是乐本效人,非人效乐。⑧这表明歌唱能将人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它的现场效应为其他表演形式所不及。民族传统的酒歌,一般都具有说唱性和山歌性特点,不仅内容贴近民众,而且在演唱中也容易产生互动的效应。说唱性酒歌叙事成分重,曲体多由一个基本腔调反复叙唱构成。比如用酒歌来传唱历史、歌颂民族英雄和祖宗的业绩,其内容广泛涉及到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如开天辟地的传说神话,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川河岳,乃至于自己民族的历史,村寨生活及主人的家庭等都可以即兴的咏唱出来,这类歌曲很多都由老年人来歌唱。这类酒歌最为著名的如流传于我国区西部山区凤阁岭一带的酒歌,是最具原生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间群众性自娱自乐的一种说唱艺术。西山酒歌源于宫廷礼仪,吸收了各地民间曲调的精华,属原生态的说唱艺术,在两汉时期最为流行。

山歌性的酒歌也较为常见,它的特点是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歌唱的音域较宽,音调悠扬开朗,其抒情性表现得较为直接,劳动人民常用来直畅地抒发感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酒歌是将当地流传的小调当作酒曲来演唱的,此类酒歌的曲体多为四句方正型结构,节奏、节拍比较规整,曲调优美、雅致,多属于典型的分节歌。酒歌的演唱形式常见的有独唱、对唱、双人齐唱、众人齐唱和一领众和等。藏族的酒歌历史十分久远,在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里,诗中写到送格萨尔出征以及迎接将领们凯旋的时候,都有献茶敬酒的礼仪,它的唱词形成联章复叠的形式,有唱有和,或彼此衔接对唱,其节奏简洁明快。高山族民众在长期的生活中创作了很多的酒歌,而且还有助兴劝酒的酒舞。酒歌常常采取对歌的形式,对不上或答不对的则要罚酒。这个场面既有赛歌的意味,又有主人与客人的情感交流,现场充满了欢乐的情趣。布依族民众在各种交往场合下,往往都要用酒歌来表达美好的祝福。他们在长期的礼俗中,产生了劝酒歌、定亲歌、送亲歌、接亲歌、起房歌等,这些酒歌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情景。布依族人每逢娶嫁迎亲或佳节日子,客人来到时,主人要在大门口摆上酒桌,客人来到,主人当即在碗里斟了酒,双手端着,唱起迎客歌。客人若是能歌者自然就会以歌作答,这样的场面给人们增添了欢乐的气氛。甘肃陇南的白马族人以歌谣闻名四方。《文县志》记载:“白马氐人性嗜酒,喜歌,侑客觞不饮,即跪唱番曲,必饮而后止。”⑨白马人喜欢喝咂杆酒或蜂蜜酒,老幼妇孺都喝,喝酒必伴以歌,有时喝酒唱歌通宵达旦,酒曲子弥漫着酒意,挥发一种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气息。⑩白马人唱酒歌时有自己的礼仪规矩,每首歌由男性长者领唱,男人应唱,到一定的节拍时有女声加入。白马人的歌唱素来以古朴、粗犷著称,洋溢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显现出豪放乐观的民族个性,被誉为“民间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401331)】

①钟军红《中国古代歌诗传统之于新诗发展的启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②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东方出版中心1995年版,第23页。

③仇海平《中国古代歌诗之艺术再生产发展现状分析》,《艺术百家》,2008年第2期。

④郁永河《裨海纪游》卷下,商务印书馆1935年,粤雅堂丛书本。

⑤刘军《少数民族酒歌的类别、特点及社会文化功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⑥阮元《揅经室集》一集“释颂”。广东学海堂,清道光九年刻本。邓经元点校,中华书局1993年版。

⑦裘亚萍《浅析傣族酒歌舞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

⑧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乐府”,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页。

⑨《文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63页。

⑩蒲向明《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源流简论》,《甘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4期。

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赋酒诗研究”(编号:2012YBWX080)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酒歌
乡酒歌
酒歌
彝族传统酒歌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文化视域下的天水酒歌探析
城步苗族《酒歌》及其艺术特色阐释
浅谈撒尼人酒歌的音乐文化
文县白马人民歌的种类与特征
黔东南地区苗族酒歌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酒歌研究现状不足简述
宝鸡西山酒歌的传承谱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