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5-09-29黄春花
黄春花
摘 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时期重要工作任务。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虽然上海市城镇化水平已达到90%,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文章主要从城乡间的教育、医疗和工业发展水平分析了影响上海市城乡一体化的原因。
关键词: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提出来了。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农村融洽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公共事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同等繁荣。跟从生产力的发展而推动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居住形式产生转变的过程便是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把城乡的居民、生产技术、社会资源等一些首要因素彼此交融,互为市场,互为资源,互相服务,为了达成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空间、制度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程。
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从城乡发展的角度看,城乡一体化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总体,兼顾策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扭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完成城乡在政策上的对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同等,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文化和实惠,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式城乡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相兼顾的城镇化,是增进地区和谐的城镇化。为了解决日益紧迫的三农问题,务必兼顾城乡发展,鼎力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创新研究。城乡一体化既是城镇化的无上阶段,亦然是乡村现代化的最高境界,是城乡现代化融合的过程。
二、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镇和农村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但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仍有很大距离,表现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差异还很大,农村消费水平低于城市消费水平,农业发展速度跟不上城市化进程,使农村社会保障处于落后地位。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达到75%,但上海市惟有65.3%的城市化程度,二者比较差异较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扩大二元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对于中国的其他城市,上海市农村较小、农民较少、农业经济的比重相对较低,但是,看似微小的比例,绝对不是微小的问题。上海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发展的差距明显,投入在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农村户籍制度的不完善,城乡之间的社保水平也存在巨大差距,城镇社会保障比农村社会保障要来的合理的多。农村整体的文化水平较差,在文化设施方面,农村简直少的可怜,农村医疗制度的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比较薄落。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效率低下,土地改革制度缺乏创新。在获得社会资源的方面上海城乡之间真的很不平等。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的限制,现有的城乡和区域分工的双重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上海的统一规划,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仍然未能形成。
三、上海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上海市在城乡间实行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等,这些制度深入上海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前上海城乡二元布局尚未根本转变,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仍旧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上海市的户籍政策导致了城乡发展的不统一。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能力明显不协调,城市户口分割了主要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劳动力的划分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背离。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居民基本上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即使在农村投入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也不能很好的和城市一样发展。农民工是近年来城市经济建设的新力量,对城市的经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则他们全都没有城镇户口。因为不平等的就业政策,户口仍在农村的农民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劳动报酬。他们做着最耗体力的工作,最卖命,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却始终不能胜任城市建设的核心工作,还是在城市社会的边缘地带生活着。他们工作的类型风险都比较大,流动性比较高,工作不稳定,甚至连基本的劳动报酬都不一定能按时领取,同工不同酬,受到各种各样的城市管理制度的限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背景下,上海市实行优先发展城市工业的战略,“重城轻农”的思想导致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工业发展,不合理的城乡资源配置,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相比较具有极大的差距,农村公共设施还有待改善。
其次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上海市从2014年4月1日起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标准。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由每人每个月640元调整到每人每月710元,增加了10.94%;但农村居民最低的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个月500元调整到每人每个月620元,增加了24%。尽管本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幅度急剧增加,但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相对比还是具有一定差距。
再次用于农业的资金严重不够。在资金使用上上海市农业投资逐年增加,但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少,并有一些资金难以到位。农业高新技术的实施和开发都需要高技术人才,但由于城乡存在巨大差距,城里的优秀人才不愿到农村,农村有本事的人都争着往城里跑,能扎根在农村,为农村造福的人才太少。因为农村都处在偏远贫穷的地方,农村信息的不灵通,农民对市场农产品的需求不明确,盲目生产,结果增加了产量却没增加经济收入。
通过以上的分析,作者查阅了2014年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用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应变量,教育、医疗和工业产值作为自变量,做了三元线性模型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5.9776+60.3506*教育+1.93216*医疗+0.5416*工业总产值
由EViews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教育因素无法通过T检验,是不显著的。而卫生(san)和工业生产总值(iov)则分别在0.1和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因而这两项因素的参数估计是显著的。另一方面,F值较大(86.7871)说明方程通过了F检验,这说明对该方程的参数估计结果是显著的;并且校正后的拟合优度达到了96%以上,说明方程的整体解释程度也是较高的。总体来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拟合上述各变量,即这些变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上海市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二元结构,而就是因为存在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上海市的城乡居民在工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工业对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非常大。随着上海市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也需要尽快解决,因此城乡一体化也随之出现。
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上海市可以采取加快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措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政府补贴和政策性融资等手段,推动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确保农村地区涌现出一些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们将为吸納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随着农村地区工厂的增多,农民就能够在农忙时耕作,农闲时做工,从而可以形成大规模兼业队伍。兼业将逐渐成为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这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陈江.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制度创新——以黑龙江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4):141-143.
[2] 卢中华,王郡华.城乡一体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30(5):84-89.
[3] 张宝利.洛阳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6):3739-3742.
[4] 赵保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学术论坛,2008,31(3):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