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业设计之我见
2015-09-29巩淑芳
巩淑芳
摘 要:时代在发展,传统作业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要,作业布置要与时俱进,务实高效。
关键词:高效作业;设计;认识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新课标下,如何高效地设计布置作业,让学生乐做、让作业更好地为高效课堂服务,更科学、更全面、更高效地检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要质高量精
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有这类想法的教师认为作业的类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然而,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前,各类学习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适量,应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规定。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力。在质方面,教师应进行认真地筛选,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要因材设计
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不够吃”,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因此,教师设计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生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对班级中的优等生,可布置一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布置一些发散求异的题;对中等生要抓住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这一环,注重读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布置一些叙述性、辨析性习题以及程度适中的题目让他们做,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对平时作业有困难,经常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完成(包括抄袭他人作业)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依样画葫芦的题目让他们做,以便他们熟悉最基本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这样也才不会出现作业拖拉或不交现象,也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巩固、检测、提高的作用。
三、要多样有趣
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2)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这些作业给我们的启发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不仅有书面的,更有非书面的,让学生一看到作业就有想去做的“冲动”,使学生不感觉到完成作业是一种任务。如初中语文就可以设计语言积累型、文学欣赏型、朗读感悟型、练习写作型、实践活动型、问题探究型 、情感体验型等类型的作业。 传统作业设计多表现为单一形式习题的反复练习,是一种无差度的重复练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这样的练习是机械的、枯燥乏味的,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持久记忆,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教师设计作业“形式要多样、难易适度,有可选择性,以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完成作业的过程是体验乐趣的过程。因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剂,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那样学生就会减少对做作业的厌烦。在做作业中创造、发现,促进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四、要与时俱进
传统作业是为巩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高效课堂、洋思教学、杜郎口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尝试,要求与之配套的作业体系,作业设计可分预习作业、课堂检测、课后巩固与提升,分书面和非书面作业等。如果还用现有的或传统作业模式,显然与新的教学模式不相匹配。教学改革如果仅仅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业布置若仍停留在原地不动,那么,教学改革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业布置只能流于形式,就不能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重新运用已有资源,编排设计阶段作业,改革作业布置形式。我校正在尝试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高效课堂模式,我们也正在尝试与之匹配的高效作业设计。
总之,作业量过大或不够科学会挤走学生应有的欢乐时光,暗淡青少年绚丽的七彩人生。作为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要与时俱进,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業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其龙:《面临21世纪到来德国教育家在思考什么》.
[2] 陈志伟:《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研究》.
[3]吴芳兰:《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