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草华南一号高产栽培技术

2015-09-28肖咏梅泰和县苑前农业综合站刘姗泰和冠朝农业综合站

江西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绿肥农业生产

◇文/肖咏梅(泰和县苑前农业综合站) 刘姗(泰和冠朝农业综合站)

◇文/程快生(黎川县老科协农业专

象草华南一号高产栽培技术

◇文/肖咏梅(泰和县苑前农业综合站) 刘姗(泰和冠朝农业综合站)

华南一号象草是华南农业大学南方草业中心卢小良教授选育的优质牧草品种。2013年引种江西省泰和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经过几年的观察比较试验,表现优质、高产、高效,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将其品种特征特性在泰和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经济性状

叶片和嫩茎产量高。在中等水肥条件下,每667㎡产鲜草一般在15-20吨,在高水肥条件下,可达30吨,比普通明草增产30%-40%。茎叶比小,叶片占总产量65%以上。同时,华南一号象草的茎比较柔软、脆嫩,牛、羊、鱼都可以吃掉。

品质好,饲喂效果好。象草华南一号选自美国矮象草,据测定,美国矮象草粗蛋白质含量达13.34%,粗脂肪3.32%,粗纤维28.15%,无氮浸出物39.1%,粗灰分15.6%、钙0.35%、磷0.12%。华南一号象草叶面没有茸毛,工人收割时不会划破皮肤,叶片柔软,适口性好。

适应性、抗逆性强。在我国南方各省均可种植,红、黄、砂壤土均能生长良好。耐热、抗寒、抗涝、病虫害少。一般栽培和管理,均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在江西地下水位高、淹水田块不宜种植,种植时间以每年3-6月、10-12月种植为宜,7-8月份有灌溉条件的土壤也可以种植。

一次种植,利用多年。种植以后,可多年利用,在江西冬季埋土护蔸,就可以过冬,6-8年更新栽培一次。

生物学特性

华南一号是禾本科狼尾草多年生草木植物。株直立圆形、茎粗1-2cm,高可达3m以上,一般在株高100-150㎝时收割。节间比甜象草密、节间较短,成熟时节间具有白粉。叶鞘包茎,叶质薄,直立;叶特宽,有3-5㎝,叶片嫩绿,长而下垂,叶片不具茸毛或具少量茸毛。茎丛生,分蘖力一般,一般每蔸分蘖20-30个。

较耐寒,在江西可安全越冬。气温在14℃则开始生长,适宜气温25℃-32℃,在35℃以上的高温,只要水肥充足,仍生长茂盛。

栽培管理技术

土肥要求。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土壤栽植,深耕30-40㎝,清除杂草,平整土地后开穴或开沟种植。开穴栽培株行距均为50㎝,穴深10-15㎝,每穴种一棵种茎,开沟栽培以行距60㎝开沟,将整根种苗平放沟底,然后盖土。每667㎡施土杂肥或牛粪2000㎏,或三元复合肥50㎏,施入穴或沟内作基肥。

种植。选用新鲜粗壮无病虫害的种茎,切成每段具有2个节,穴种时将种茎横放入穴内,覆土1-2㎝,或将下部斜插入土,覆土盖没种茎。我区一般分春、种两季种植,春季3-6月份,用上年贮藏的种茎种植;秋季10-12月份用当年成熟种芽饱满的种茎作种种植。种植后春季以排水为主,秋季以抗旱为主,10-15天即可出苗,20天出分蘖,发现缺苗及时补植。

肥水管理。华南一号前期生长慢,要及时中耕除草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每667㎡用尿素10-15㎏,或三元复合肥20-25㎏中耕除草时穴施。以后每收割一次施沼液4000-5000㎏,或猪牛粪施于牧草行间。干旱季节引水漫灌。

收割利用。适时收割非常重要,过早影响草的产量,过晚又影响草的质量,导致适口性变差,粗蛋白含量下降,利用率降低。作鱼饲草,以嫩为主,作牛饲草以老为主。每年收割6-8次,一般在种植后60-70天后进行收割第一次,以后每隔30天左右,草自然高度达100-120㎝时收割一次。11月中旬应停止收割利用,以提高抗寒能力。

保温越冬。在霜冻来临前收割地上部分后,撒施一层暖性肥料,如草木灰、火土灰等于表土,然后松土培土护蔸,将草蔸培成一个个小山包,确保安全越冬。

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光大传统农业瑰宝

◇文/程快生(黎川县老科协农业专

绿肥作物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绿肥能固氮、吸碳、节能减耗作用显著;绿肥是一种完全肥料,含有各种植物所需的N、P、K等营养元素,并且分解慢、肥效持久、不易流失、能够保证农作物在全部生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而且对后作也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既提高了土地肥力,还能有效改善土壤质地;同时,绿肥是清洁的有机肥料,没有化肥和畜禽粪便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物,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坚实保障。

江西绿肥种植历史悠久

经研究证明,种植绿肥翻压肥田,可以减少化肥用量30%左右,同时可提高化肥的使用率10%以上,水稻产量可增加8%至10%。江西绿肥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曾是冬季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紫云英—稻—稻”生产模式一度成为江西最主要的耕作制度。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全省绿肥年种植面积曾达23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4%。

绿肥(以红花草为例)属豆科类作物,因其根瘤菌作用,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态氮素,故养分含量高。据相关资料介绍,有专家测算:每1千亩绿肥每年的养分生产能力相当于25吨尿素、20.5吨硫酸钾,每千斤鲜草含有4-5斤氮素,如按亩产鲜草8000斤计算,其所含氮素肥料相当于160-200斤硫酸铵化肥或相当于100斤左右的尿素;绿肥还是饲养牲畜的优质饲料,因其所含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多、营养价值高,牲畜喜吃长膘快,且其粪便又是沼气的好原料,这种“吃草长肉”的“过腹饲养”方式符合当前倡导的“循环经济”理念;同时,绿肥作物对于我国履行减排二氧化碳等国际公约具有重大意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黎川县每个乡村每当二季晚稻稻穗勾头时(一般为9月中、下旬)农民就会忙着播种红花草种子。一到冬季,60%左右的冬闲田里那幼小的绿色生命与寒风冷雨、冰雪霜冻抗争,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奉献给人们一片绿的温馨,带给人们来年新的希望。如今,化肥的大量使用,绿肥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淡化,现在大多数乡村一到冬季,广袤的田野里大多数田块不是禾蔸朝天,就是杂草丛生,这些田块既未种绿肥也未种上任何作物,浪费了长达四、五个月的土地和光热资源。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绿肥这种农民公认的好宝物种植面积近20多年来直线下降甚至绝迹呢?

绿肥种植没落原因

黎川县老科协农业专委会老农技干部通过调研并参照相关学者、领导和农民看法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化学肥料资源因素。随着我国化肥工业迅速发展、化肥的大量使用,绿肥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淡化,使包括绿肥在内的有机肥料被忽视了,加上绿肥的相关研究也大大萎缩,合理利用模式及生产利用技术严重滞后,促使农民尤其是贪图轻快作业的年青一代农民弃绿肥而不种。

绿肥品种资源因素。实践证明,绿肥作为一种作物,其品种资源是最根本的问题,而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绿肥作物大多数仍是三、四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品种,这些品种已严重混杂退化、产草量严重下降,甚至部分优良品种已经在生产上消失。即使农民意识到绿肥的重要性时,想种绿肥也因无处购买到优良种子而犯愁,因而从整体上难以全面恢复绿肥生产。

农民对绿肥认识因素。农民都知道绿肥的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也不错,但由于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加上目前种田的年轻人存在怕吃苦意识,他们往往认为种田购置化肥虽然多增加一点支出,但减少了种植绿肥的用工,这点损失可从事其它工作获取的收益来进行补偿;再加上绿肥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流失,国家政策性投入和引导不足,因而农民种植利用绿肥的积极性不高。

绿肥生产技术模式因素。绿肥种植利用技术及经验形成于上世纪70-80年代,和当时比较,当前的作物品种、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绿肥种植利用需要占用空间、时间、劳力庞大,如何根据不同生态区的特点将绿肥纳入种植制度,解决绿肥与主作物之间的合理搭配,是绿肥种植利用的主要问题,而往往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而拖了绿肥开发利用的后腿。

如何光大传统农业精华

为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解决农民稳步增收和种粮经济效益增长的难题,我们基层一线的农业工作者责无旁贷。通过调研,黎川县老科协农业专委会的老农技干部们结合黎川县的实际就恢复发展绿肥生产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宣传开路。各级政府和组织,各涉农部门尤其是基层一线农业技术人员应大力宣传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的好处,宣传绿肥生产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瑰宝、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宣传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对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乃至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支撑作用;要用通俗易懂精炼的词句,通过各种媒体采用各种形式宣传就绿肥的特征、生长规律、轮作调茬、适宜播期、精播技术、合理密植、水分管理、壮苗越冬、水肥养大肥、以磷增氮、防治病虫害、适时压青利用、留种选种等关键性技术,以期取得最佳效应。

资金扶持。要在短期内抢救绿肥这一传统农业瑰宝、光大传统农业精华,尽快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离不开各级财政的资金扶持。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视恢复发展绿肥生产为己任,要筹措资金像发展粮食、生猪、奶牛等农产品生产一样进行资金扶持,可考虑绿肥种子和生长所需化肥由政府买单进行扶持,同时还可按实播面积进行补贴,以刺激农民种绿肥积极性。农业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核实和掌握绿肥生产面积、布局、资金使用情况,以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技术支撑。县乡农技人员必须在抢救传统农业瑰宝、光大传统农业精华、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中打头阵,为农民种好利用好绿肥提供技术支撑。具体来讲,要做好绿肥生产技术的宣传普教工作,要办好培训班、选好示范点;通过“三进三送”方式做好高产栽培的“传帮带”;要实行包干负责制,建立考核和奖惩兑现制;要在生产实践中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就其种植利用中的关键技术进一步研究和集成优化,总结提高。

打造示范点。为了使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落到实处,可考虑以我全县2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从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并通过其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县展绿肥生产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绿肥种——我国传统农业的瑰宝和精华真正发扬光大,为粮食生产安全、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绿肥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绿肥黄瘦』
知否知否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