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
2015-09-28张燕峰
张燕峰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
张燕峰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情绪变化的影响。方法 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科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等心理状态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减少负面情绪, 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护理干预;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1], 或两者兼有引起,患者发病率高, 对各种组织如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造成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且影响患者血糖控制, 易引发患者负面情绪。所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对控制患者血糖, 改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情绪变化的影响, 本院选取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 并通过相关检查确诊为糖尿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23~67岁, 平均年龄(43.6±5.8)岁, 病程6个月~12年, 平均病程(7.4±1.2)年;1型糖尿病3例, 2型糖尿病29例, 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12.36±3.57)mmol/L, 餐后2 h血糖为(16.75±3.49)mmol/L, SAS评分为(54.63±10.55)分,SDS评分为(55.72±11.64)分。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5例,年龄24~66岁, 平均年龄(43.2±5.3)岁, 病程7个月~12年,平均病程(7.8±1.1)年;1型糖尿病2例, 2型糖尿病30例,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12.45±3.26)mmol/L, 餐后2 h血糖为(16.95±3.47)mmol/L, SAS评分为(54.77±10.24)分, SDS评分为(55.68±11.29)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通过普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科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交流,给予精神支持;②饮食护理, 杜绝暴饮暴食, 鼓励少食多餐,适当选择食物, 多食用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 指导患者戒烟戒酒;③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耐受度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锻炼, 增强体质, 运动量可由少增多, 循序渐进, 坚持每天运动锻炼;④健康教育护理, 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疾病知识、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 以及情绪变化情况;分别于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抽血, 检验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并进行对比;护理4周后评定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 每个量表的评定内容均包括20个项目, 评分标准为1~4分, 标准分=总分数×1.2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护理前比较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值比较(?±s, mmol/L)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值比较(?±s, mmol/L)
注:与护理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观察组32护理前12.45±3.2616.95±3.47护理后 6.21±2.14ab 7.69±2.42ab对照组32护理前12.36±3.5716.75±3.49护理后 9.64±2.57a 10.27±2.83a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SAS评分SDS评分观察组32护理前54.77±10.2455.68±11.29护理后 41.36±8.37ab 40.28±10.23ab对照组32护理前 54.63±10.5555.72±11.64护理后52.49±9.76a 51.36±11.48a
3 小结
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护理干预的优点为:①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并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感和焦虑情绪。②合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③运动护理可以增强患者体质;④健康教育护理, 引起患者重视, 增强健康意识, 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专科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钟涛.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23):4554.
[2] 周淑琴.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6):149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71
471000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
20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