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起始年级的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2015-09-27赵功海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原生态南京细节

高中起始年级就是指高一。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走来,畏惧写作是其突出的表现。无论量(字数)上,还是质(立意高度、写作技法)上,高中作文写作要求远远高于初中。也因此,学生畏惧心理有之,且大量低幼草率之作也随之产生。为此,高中起始年级的作文教学,一方面,要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还要能高效地引领学生的写作,即从写作主客体实际出发,尽可能多地总结一些可以操作的写作方法。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中起始年级作文教学方法的一点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一.自信原生态写作,学会细节展现

这是写作的理念或曰指导思想。从自信角度看,起始年级面对字数增加的作文要求,加上生活阅历不广,学生往往显得自信心不足,因此,提倡原生态写作。在具体操作时,或者说指导具体写作时,甚至可以提倡学生写流水账式的作文。对于流水账式的作文,我们应该给予辩证的评判。其实,就内容而言,那样的作文是繁多的,只是因为剪裁的问题而显得杂乱些。但要达到巧妇的地步,其关键或曰基础不就是要有米吗?有米了,就有了内容,就好办了。至于下一步,则是剪裁、语言的问题了。而这流水般的内容对于起始年级同学写作的信心很有激发作用。

有了原生态的生活内容,接下来就是对它的进一步的组织。而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组织其实就是将一个个文字排序。排序可以有若干个层次,有词的、词与词的,段的、段与段的,章的、章与章的。作为起始年级,注重语言的安排,其实就是对流水般的内容的有意识的作文,而有意识的作文往往是有意味的作文的前提,因为只有人的意识的介入,才有意味产生的可能。

孙绍振《名作细读》中在欣赏名作时,主张原生态的还原欣赏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的方式还原文字所构成的画面、形象等。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孙教授告诉我们的是鉴赏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即还原法。而就写作而言,写作就是重现原生态的过程,两者的过程正好是相对相成的。

再以叶思思的《让我许个愿吧》(《高中读本(必修二)》)为例,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给我们所勾画的她的生活情景,也即原生态的生活情景,自然这一情景是在作者精心的却貌似流水的叙述中来勾画的。从这里,我们又不难让起始年级的同学发现,原生态的写作,对于语言来说,它无需华丽的辞藻,其更需要对所经历的生活的真挚情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有意识的合理的语言安排。而一旦有此“发现”,那么他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将会大大降低。

如果原生态是理念的问题的话,那么细节展现则是具体的操作了。细节是最包孕的东西,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获得审美愉悦。很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优秀,很大程度得益于其细节的展现。作为读者,我们很感兴趣的也往往就是那些细节。那些细节,在很多年之后,还会留存在我们的心里,对我们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此,从操作层面上说,就要学会展现细节了。细节是文之出彩处,出彩更体现在其所描绘的情境。细节描写得越细腻,就越能把读者带入作品所创造的情境中去,就越能使读者“同情”、“同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共鸣”)。

千万不要小觑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不要小觑他们展现细节的能力,虽然这样的展现不是普遍的,但只要有,就可以引领同学们学会展现细节。请看如下片段:

小时候,顽皮的我每每进门,都会重重推开那扇门。木门已经很旧了,斑驳着年代的痕迹。稍稍一碰,便伴随着“嘎吱”的声响。爸爸却和我不同,他总是轻轻推开又慢慢关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睡觉时有一点声音都会被惊醒。所以关门时尽量轻一点。”这是爸爸叮嘱我的话,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

光阴荏苒,似乎只是一眨眼的时间,我已褪去稚嫩。

那是一个宁静的下午,阳光懒懒地洒在屋前的空地上。爸爸在奶奶的房中安睡。表弟调皮地说要去房间拿玩具,然后等不及似的冲开了木门,跑进了房间。我赶紧跑过去拉住木门,等表弟出来后再轻轻合上。

我突然觉得这一刻无比的熟悉,眼前似乎又出现了爸爸关门的身影。那一刻的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背后的意义。

(高一7班 丁艺)

轻轻关门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动作细节,竟然包孕着如此丰富的亲情感悟,读之心为之鸣矣。

二.学会抽象的具象化,学会排比、对比等的表达

文章的生命力实质上在其思维的深度上。或者说,一篇文章的思维深度决定了它的高度和品位。从思维流变的角度看,写作就是要学会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具象的语言进行表达。史铁生的文章是最好的证明: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质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我与地坛》)

作者将对生活的三种态度具象成了三种不同的人,老年人对死亡的坦然、孩子的好奇以及热恋中的情人,他们的言行具象化了对生活的三种态度,即从容坦然、无怨无悔,对生活的新奇和充满渴望以及满怀激情、更充满眷恋。特别要注意的是,到了高中,对景和事及物的角度看,它们已经不仅仅是情的载体,更有了理的更为深度的内容了。

如果这是从写作操作技巧的角度来看;那么,从表达的角度看,要文章能有表达的力度,运用适当的修辞方式很有必要。而在所有的修辞格中,排比、对比显得相对重要。前者主要是句式,后者主要是内容。一篇文章的句式表达及内容突出,自然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我的空中楼阁》)静态的小屋在三个比喻的排比句式之下,显得灵动起来,作者炽热之情深味之矣。endprint

而如果写南京呢,原来可以这样对比着写:

“走到哪里,我都不觉得哪座城市比南京好。比若说上海,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然而我会打心底认为它的年代太少,对南京来说宛如美国对中国;比若北京,中国政治中心,历史悠久的城市,然而我会认为它名胜古迹太多,重重叠压在一起,时刻提醒着它的辉煌过往。不像南京,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处处是历史,那样的自然似乎是天成,不加矫饰;再比若海南,空气质量世界第二,但仅仅适合度假,长久的生活会闷死人,有人呆了一周不到,就不住哼唱‘远离家乡,不胜唏嘘,幻化成秋叶了;近来在网上读了一篇名为《中国城市PK》的文章,上面说‘苏州GDP连续多年超过南京,苏州一直盼望南京能成为直辖市,那么苏州就能成为省会,符合它的GDP地位,读到此处,我一笑而过,苏州必然是美丽,但美得太过小气,不若南京大气而潇洒,……”(高一6班 谢碧遥《想南京》)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小作者文章受老舍《想北平》的写法的影响,正如对比着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老舍那深深的对北平的爱渗入其中一样;对比着上海,对比着北京,对比着海南,对比着苏州,《想南京》里也自然流露着作者对故乡南京深深的爱。

三.学会从对面写起

这一点涉及写作的构思,是倾向于内容方面的写作技巧。这样的学会其实是对写作内容上的进一步思维挖掘。比如《我的地盘我作主》,从我的地盘我作不了主写起;比如《不见落叶》,从眼前落叶写起,写落叶的形色等,并由此深入挖掘落叶给人的人生思考,最终落脚再写对不见落叶的反思。

自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对面”既指主客体之间,也可指对立着的两方,而有时这两者又合而为一。比如以“领悟”为题的文章,有位同学这样写:常携自己外出的父亲的一位富豪朋友,感觉他很潇洒,觉得他的生活才是自己所向往的生活,进而觉得自己的学习没有什么意义,甚而坚持买了一段时间的彩票,妄想一夜致富,学习自然一落千丈,直到父亲某天的一大早有意带自己去富豪朋友办公的地方。那时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他的形象便出现了: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忙得连招呼也来不及打,一直在设计工程,而一旁绘出的成堆的草图,加上黑着的眼圈,足以证明了他的辛劳和付出。由此,比照他表面上的所谓潇洒,就不难领悟出深刻的道理了。这便是从对立面写起了。

而同题的另一位同学却这样写:“花儿使我领悟到了,无论我们是谁,都需要自信;蝉儿使我领悟到了,无论做什么,只要做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到底;叶儿使我领悟到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冷静;雪儿使我领悟到了,无论遇到什么,都要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文章从客体写起,将主体附着于客体之上,主客一体。对面写起,形象地展现着主客关系。

总之,高中起始年级的作文教学方法,见仁见智。而无论什么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其所面对的主体对象是具体的、鲜活的、发展的,这是高中起始年级作文教学必需面对的首要的实际。也因此,尽可能多地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其基础上,才能再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的写作。自然,这或许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或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

赵功海,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生态南京细节
南京大闯关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