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平面重建CT图像在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中的应用

2015-09-26付春明赵春花张宝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鞍区蝶窦鼻尖

付春明,杨 铭,赵春花,张宝刚

(1.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2.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近年来随着神经内窥镜技术的兴起,经单侧鼻蝶入路鞍区手术已成为治疗鞍区病变的常用手术入路[1-3]。但由于垂体位于鞍底,可供手术的操作范围较小,且毗邻颈内动脉、海绵窦和脑神经等重要结构[4,5]。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本文对正常头颅三维重建CT图像进行了经鼻蝶入路的解剖观察及相关数据的测量,为开展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2013年吉林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150份正常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我们选取以平行和垂直于眼球边缘的CT图像为基准进行多平面重建,以经鼻道正中的矢状面和经鼻尖与鞍背两端的平面[5]作为重建平面进行观察和测量,重建后图像的数据获取由zioTerm2009工作站完成。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包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2 结果

2.1 在多平面重建的矢状位上观察蝶窦的气化类型

依据蝶窦向蝶骨体内气化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型:甲介型(见图1)9例(占6%):蝶窦腔气化仅位于蝶骨甲内;鞍前型(见图2)33例(占22%):蝶窦腔气化还没有超过鞍结节;鞍型(见图3)108例(占72%):蝶窦腔气化已超过了鞍结节。

2.2 经鼻尖与鞍背两端平面的数据测量结果 见表1。

表1 经鼻尖与鞍背两端平面的数据测量表

2.3 经鼻道正中矢状面的数据测量结果 见表2。

图1 甲介型

图2 鞍前型

图3 鞍型

3 讨论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方面的优点,已经成为颅底手术治疗的常用入路。由于蝶鞍区结构复杂,邻接脑和很多重要的血管神经,因此蝶窦和鞍底的准确定位为手术顺利实施的安全保证。蝶窦的气化类型与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关系密切,直接决定了手术风险及能否进行。甲介型为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的禁忌征,因为此型蝶窦气化差,很难凿开骨质较厚的鞍底;鞍前型增加了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的风险,因为此型鞍底不膨隆于蝶窦内,手术中很难准确定位鞍底的位置;鞍型在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时极易损伤斜坡上的重要结构而产生致命并发症,因为此型蝶窦气化完全,使斜坡和脑干之间只有薄层骨板[7]。本文研究发现在蝶窦CT的重建层面上可清楚显示蝶窦的气化类型,测量出蝶窦各径的长度、各壁的厚度以及垂体窝各径的长度和鞍底的厚度。因此采用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之前应该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决定是否能施行手术,并为手术的正确设计提供影像学数据。

表2 经鼻道正中矢状面的数据测量表

近些年来外科应用的螺旋CT空间分辨率高,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人体的骨性标志,特别是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正常横轴位扫描的图像上重建出任一方位上层面的图像,对于显示解剖结构和位置关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各种损伤的定位和治疗上提供影像依据。单侧鼻经蝶入路鞍区手术的操作平面分别为经鼻道正中矢状面和经鼻尖与鞍背两端平面,因此在两平面测量的角度和距离应为该手术操作的最大距离和角度[5]。本研究选取的重建平面即为单侧鼻经蝶入路鞍区手术的操作平面,因此为了提高该手术的安全性,在鼻道正中的矢状面上,手术操作的直线距离应低于(66.8±1.7)mm,摆动角度应低于(10.8±1.4)°,摆动幅度应低于(16.9±1.9)mm;在鼻尖与鞍背两端所构成的平面上,手术操作的直线距离应低于(65.4±2.6)mm,摆动角度应低于(8.7±1.5)°,摆动幅度应低于(14.5±1.9)mm。

[1]郭振峰,任红岗.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2):1119.

[2]Nikolaos L,Konstantinos N,Juergen K,et al.Nasal,Sellar,and Sphenoid Sinus Measurements in Relation to Pituitary Surgery[J].Clinical Anatomy,2010,23(6):629.

[3]刘志坚,蒋 健,梁维邦,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60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1,24(3):141.

[4]Wang Q,Lu XJ,Ji WY,et al.Visual outcome after exte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for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J].World Neurosurg,2010,73(6):694.

[5]杨 铭 ,高 玲,胡金秋,等.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安全距离和角度的头颅CT图像重建及测量[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6):1178.

[6]胡军民,薛德麟,马廉亭,等.蝶鞍区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1):17.

[7]黄冠敏,牛朝诗,傅先明.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准确定位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显微外科杂志,2007,13(8):794.

猜你喜欢

鞍区蝶窦鼻尖
自体肋软骨雕刻“新月形”帽状移植物在鼻尖精细化的应用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疗效观察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鞍区肿瘤合并鞍区动脉瘤临床分析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尖上的小花(外一章)
不同方式修复鼻尖和鼻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