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5-09-25袁平戈主任医师

肝博士 2015年3期
关键词:核苷乙肝患者类似物

文· 袁平戈(主任医师)

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 袁平戈(主任医师)

乙型肝炎病毒( H BV)载量是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危险因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止慢性乙肝患者的疾病进程,有相当部分的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我国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 4 种 :拉米夫定( L AM)、阿德福韦( A DV) 、替比夫定( L dT) 和恩替卡韦( E TV),第五种核苷(酸)类药物替诺福韦( T DF) 也已批准在中国上市。核苷(酸)类药物是 H BV的 抑制剂,它不能彻底清除人体内的H BV。所以在慢性乙肝患者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时,需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过程中需要长期管理,并注意许多问题,如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耐药风险、患者依从性及安全性等。

一 定期监测疗效

慢性乙肝患者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需要定期监测。定期监测的目的是观察、评估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评估有无耐药发生。专家提出的“路线图概念”, 其关键是在适当时间点监测一些疗效评价指标,如血清转氨酶( A LT) 水平、 H BV标志物(俗称二对半)的变化和HBV DNA载量变化来判断是否有原发性治疗失败(即这种药对患者无效)及预测治疗效果,以决定是否继续,或调整治疗方案。根据12周监测结果确定患者是否有原发性治疗失败,根据 2 4周监测结果预测早期的疗效。原发性治疗失败的定义为治疗 1 2周时血清HBV DNA 下 降< 1 log 拷 贝/m l 。若原发性治疗失败的原因不是患者的依从性问题,则需要更换治疗方案。 2 4周时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即理想效果,HBV DNA<300 拷 贝/m l ) 的 患 者 ,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并可以延长随访的间隔时间,如每6个月1次。病情较重者随访间隔时间为每 3个 月 1次或更频繁。对于部分病毒学应答(HBV DNA 300 ~ < 1 0000 拷 贝/m l) 的 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至少每3个月随访 1次。如果患者 3 6周前达到理想应答, 可依照理想应答方案随访;如果患者 H BV DNA持续下降,但 3 6周时病毒载量仍高于理想应答水平,则每3个月进行 1次随访监测;如果患者应答不充分(H BV DNA> 10 000拷贝/m l),或病毒载量持续升高或持续平稳,应考虑换药或加药,并进行更密切的随访监测。最初达到完全应答后又转为应答不充分者,在任何时候均可应用加药的策略,加药后随访监测为每31个月次。

二 耐药监测

HBV的基本特征是病毒基因易变。HBV复制过程中缺乏自我校正机制,一个单克隆的病毒株可因复制变异。约有5% 耐药株可在用药前即存在。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药物敏感的病毒株被抑制,而耐药株存在且获得复制。长期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病毒在外界压力下,为了生存,发生变异耐药,在理论上讲,是必然的,可在用药几个月或几年出现。HBV耐药影响慢性乙肝治疗目标实现、耐药使已经获得的疗效丧失、耐药导致疾病进展、耐药限制了后续治疗药物选择、耐药降低了后续治疗药物的疗效,所以一定要定期进行耐药监测。

我国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耐药问题较为严重。如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存在多种不规范的治疗情况,包括单药随意序贯、短期内频繁换药或加药,以及耐药后不合理加药或换药等。在发达国家,在核苷(酸)类似物初治患者中,高效、低耐药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比例达 8 0 % ~ 9 0%,而我国81%的患者仍用低效、高耐药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其中30 % 使用拉米夫定, 3 5%使用阿德福韦酯。这除与我国患者的经济条件有关外,还与医务人员对耐药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

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HBV DNA 载量是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耐药监测的最重要指标。开始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应对患者定量检测 H BV DNA,治疗期间至少应每 3个 月检测 1次,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后,可每3~6个月检测 1次 。 临床耐药可出现血清HBV DNA水平出现突破和反跳,而后 A LT水平突破和反弹。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是预测耐药发生率的重要指标。因此各国指南均建议根据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耐药发生率。此外,HBV DNA检测对于发现治疗失败至关重要,依从性好的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与病毒耐药相关,一旦耐药,应启动合适的挽救疗法。

三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总的来讲,核苷( 酸)类药物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治疗中断率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恶心、头痛、皮疹、腹痛或腹泻等,这些症状均较轻微,发生的频率较低,且不需要停药、减量等处理。

但每个人机体情况不同,有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后可发生肌酐清除率异常,肌酸激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升高等。在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治疗中,应特别关注肾脏、心脏及骨骼等重要器官的健康状况:慢性HBV感染与骨密度下降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常见症状;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 H BV感染可增加患者肾脏终末期疾病的风险;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可能进一步增大慢性乙肝患者肾损伤的风险。因此,慢性乙肝患者能否实现长期治疗,取决于其整体健康状况,有的患者可能因不耐受而中断治疗,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健康损伤。核苷(酸)类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是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核苷(酸)类药物所致的线粒体毒性相关临床表现包括如神经病变、肌病、肝细胞脂肪变性、肾毒性、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急性胰腺炎、血液系统疾病及心肌病等。所有核苷(酸)类药物说明书中均有关于线粒体毒性的黑框警告。

四 依从性问题

依从性是指遵从建议或指令的行为。在医学上,它反映了患者对医疗工作者的依从程度,简单的说,就是患者执行医嘱的程度。

我国慢性乙肝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差,据调查,患者自行停药、换药者为 4 7 % ~ 4 9%,其中治疗 1年内自行停药、换药者占 1 9 % ~ 2 4%。患者依从性差是影响我国慢性乙肝疗效的最重要的因素,依从性差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1)疾病复发、恶化甚至死亡;( 2)治疗失败,出现耐药,增大后续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患者的依从性对耐药的发生尤为重要, 4 0%左右的耐药患者与其依从性差有关;( 3)出现不良反应或严重中毒,部分患者不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随意增加剂量或者联用其他药物,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发生。

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 1)绝大部分患者为自费用药,受个人经济开支能力影响较大;( 2)患者可自由选择医师,受多种意见左右;(3)众多医院人满为患,挂号看病困难,又不愿随便更换医师;()部分4患者已习惯于自己安排治疗。据统计,慢性乙肝患者用药不规范或中断的原因,第一位是因未能及时就诊开药而致药物中断,其次是有时忘记服药,第三是因担心不良反应,或因经济条件不佳,或因自我感觉良好,或其他医师让其停药等。

猜你喜欢

核苷乙肝患者类似物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维生素D类似物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
蛹虫草中4种核苷的含量分析
长期治疗,受益终生:浅谈核苷(酸)类药物的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