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平面看“到底”和“终于”的异同
2015-09-25范露露
摘 要:“到底”和“终于”是一对容易被混淆使用的词,因此有必要对它们加以辨析。本文试图联系“到底”和“终于”各自所在的语言事实,从语义、语法及语用三个平面来比较其异同,以期为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到底 终于 语义 语法 语用
本文旨在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充分辨析“到底”和“终于”的异同。文中,“√”表示能搭配,“×”表示不能搭配,“*”表示句子不能成立。
一、“到底、终于”的语义辨析
笔者翻看了《现代汉语八百词》《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商务馆学汉语近义词词典》(赵新、李英主编)、《汉语近义词词典》(马燕华、庄莹主编)、《新华同义词词典》(张志毅、张庆云主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刘叔新主编)等,发现不同的词书对“到底、终于”的释义大同小异。现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中对“到底、终于”的释义为例来辨析它们在语义上的异同。
在这两部词典中,“到底、终于”的释义如下: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
1.到底
①动词,到尽头;到终点。如:将革命进行到底。(下文简称到底1)
②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出现某种结果。如:新方法到底实验成功了。(下文简称到底2)
③副词,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如:你跟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下文简称到底3)
④副词,毕竟(多用于强调原因)。如:到底还是年轻人干劲大。(下文简称到底4)
2.终于
副词,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如:实验终于成功了。
(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释义
1.到底
①动词,到达尽头。如:帮人帮到底。
②副词,表示经过某些过程之后出现了最后结果;终于。如:我们的书到底还是出版了。
③副词,究竟。如:他的病到底怎么样?
④副词,毕竟。如:不管好不好,到底是人家的一片心意。
2.终于
副词,表示最后出现某种结果。如: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两部词典对“到底、终于”的释义基本一致。
通过观察,我们得知,“到底”的义项较多,而“终于”义项单一。到底1、到底3和到底4所表示的义项“终于”都没有。
然而,通过比较到底2和终于所表示的义项,我们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能表示“事物最后的状态(情况或结果)”。
二、“到底、终于”的语法辨析
(一)“到底、终于”语法之同
1.“到底2和终于”都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通常可以互换。如:
(1)妈妈早就想来看看长城,今天这个愿望到底实现了。
→妈妈早就想来看看长城,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2)阿莉到底当上了空姐,实现了她多年的愿望。
→阿莉终于当上了空姐,实现了她多年的愿望。
2.作为副词,在句中都可以作状语。如:
(3)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他到底获得了硕士学位。
→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获得了硕士学位。
3.到底/终于+动词,后面至少要有两个音节。
(4)等了很久,他终于来了。
→等了很久,他到底来了。
(5)反复试验,终于成功。
→反复试验,到底成功了。
(二)“到底、终于”语法之异
1.由上文的词典释义可知,“到底”是动词兼副词,“终于”是副词。
2.“到底、终于”的词语搭配差异如下:
3.“到底”修饰的动词或动词词组必带“了”或其他表示完成的词语。“终于”没有此限。如:
(6)几个月过后,杰夫到底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终于)
→几个月过后,杰夫终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到底)
4.“到底”可以用于否定句;“终于”很少用于否定句。如:
(7)小李到底没把事情办成。(*终于)
→小李终于把事情办成了。(到底)
(8)我到底没能说服他。(*终于)
→我终于说服了他。(到底)
5.“到底”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表示追问,相当于“究竟”,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主语前。“终于”没有这样的用法。
(9)他到底是谁?
(10)那里的气候到底冷不冷?
(11)到底事情怎么样了?
主语如是疑问代词,“到底”只能用在主语前。
(12)到底谁去?(谁到底去?*)
带“吗”的问句,不能用“到底”,我们不能说“你到底去吗”,只能说“你去吗”或“你到底去不去?”
6.“到底”还有说明原因和理由的意思,相当于“毕竟”,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主语前。“终于”没有这样的用法。
(13)到底没去过,问了很久才问到。
(14)孩子到底小,不懂事。
(15)到底人手多,一会儿就弄完了。
可见,若“到底”的用法是说明原因和理由,相当于“毕竟”,再给定相关的语境,“到底我们结婚了”是可以使用的。比如:到底我们结婚了,他不会不管我的。
7.“到底”还有“到最后”义;“终于”没有此义。
(16)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坚持到底。(*终于)
8.“到底”作状语,多用于动词之前,较少用于句首。“终于”作状语,可用于动词之前,也可用于句首,还可独立出现在句中。
(17)今天,你到底带来了这个好消息!
(18)他终于来了。
(19)终于他答应了我的请求。
(20)终于,父亲答应带我们去江中游泳。(*到底)
(21)前面的灯光愈来愈密,终于,一座灯火辉煌的城市出现在眼前。(*到底)
在“到底”表示的是“到底2”即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出现某种结果这一义项的情况下,结合上文可知,“到底我们结婚了”是不能成立的,但是“我们到底结婚了”是可以成立的。而“终于”就比较自由了,既可说“终于我们结婚了”也可说“我们终于结婚了”。
三、“到底、终于”的语用辨析
(一)“到底”多用于口语,少用于书面语。“终于”常用于书面语。
(二)在具体的语境当中,“到底、终于”所蕴含的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情感或态度是不完全相同的。
1.到底
1)如果“到底1”前的动词是表具体运动方式的位移动词,如走、跑、踩等,那么“V到底”表示通过某方式运动到终点,与人的情感或态度无明显关系;如果“到底1”前的动词为非位移动词,如说、贯彻、斗争等,则“V到底”表示将某活动进行到达到目的同时还暗含可能存在阻力。如:
(22)在这紧要关头,我们要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例(22)往往暗示当前进行反腐斗争遇到一定阻力。
2)“到底2”表示某种情况最终发生,可用于不如意、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也可用于希望出现的结果。如:
(23)医生尽了最大努力,到底没把病人救活。
(24)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到底把病人救活了。
例(23)中“没把病人救活”是不希望出现的结果,而例(24)中“把病人救活了”则是希望出现的结果。
3)“到底3”表示基于某种情况,信息发出者有疑惑,特别想弄清这个疑惑。如:
(25)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
例(25)的信息发出者对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存在疑问,强烈地想要知道答案。
此外,“到底3”口语化意味浓烈,有时会流露出说话者不耐烦的情绪。如:
(26)你到底想要吃什么?
(27)你到底走不走?
例(26)中暗含“这么多好吃的你都不想吃”,那“你到底想要吃什么呢”,表示一种不耐烦的情绪。例(27)则说明“我”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4)“到底4”常常表示一个主观上的思考,用来劝说他人或者证明后一种情况的产生是合理的。如:
(28)小孩到底是小孩,这些道理他还不大懂。
(29)他到底有经验,很快就解决了。
例(28)中“小孩”可能犯了错误,说话者对听话者进行安慰和劝说。例(29)中如果没有“到底”,则只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加上“到底”,说明“他”“很快就解决了”是合理的,因为“他”“有经验”,从而表现了说话者对这个事件主观上的思考。
2.终于
1)“终于”多用于表示人们希望出现的结果。如:
(30)他又是陪笑,又是打哈哈,一个劲地奉承,终于使她转怒为喜,眉开眼笑。
例(30)中“他”希望“她”“转怒为喜”,经过“陪笑”“打哈哈”“奉承”,“他”所希望的结果出现了。
2)“终于”也可表示人们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如:
(31)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我这希望终于成了泡影。
(32)我乱七八糟地又旋转钥匙,终于没办法。
两个例句期望的结果分别为“实现希望”和“用钥匙把门打开”,但是经过努力或等待之后,最终未能得到期望的结果。
3)“终于”还可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这结果和人们的意愿、喜好无明显关系。
(33)他那单薄的身影,渐渐的远去,终于被一团浓黑的树荫所吞没。
(34)氮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元素化合,因而在大气中不断积累,终于成为大气层中的主要成份。
例(33)(34)中的“终于”都只是表示某一事件的最终结果,与人的主观预期无关。
(三)二者异同
经过比较可以得知,“到底、终于”都可表示人们希望出现的结果、人们不希望出现的结果或者与人的情感态度无关的结果。但是,由于“到底”义项较多,它除此之外的语用情况是“终于”所不具有的。
四、结语
本文结合具体的语言事例,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平面对“到底、终于”作了较为全面的辨析,归纳了二者的异同。希望能为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教学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杨寄洲,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M].北京:北京语言
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李行健.现代汉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5]谢质彬.说“终于”[J].语文建设,2001,(3).
[6]赵运普.也说“终于”[J].语文建设,2001,(6).
[7]鹿荣.从“终于”的用法讨论想到的[J].语文建设,2001,
(8).
[8]张秀松.“到底”的共时差异探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8,
(4).
[9]宋月蓉.副词“到底”的篇章功能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4.
[10]孙杏丽.语气副词“到底”的多角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0.
(范露露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