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中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浅析

2015-09-23王芳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王芳

摘 要:新疆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以培养生产一线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旅游专业的建设及发展。本文梳理旅游管理专业中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存在的现状及对策,望能促进新疆旅游职业教育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新疆高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已成为一支强力股入住新疆经济发展大潮中。新疆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培养生产一线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旅游专业的建设及发展。新疆旅游业起步较晚,高职旅游教育起步更晚,人才培养和社会供给需求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新疆民族众多,能满足目前新疆旅游业发展对少数民族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其经济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

1.1 旅游业发展现状

在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中最受青睐的国内旅游目的地排名榜中,新疆跃升至第六位。新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多元民族文化,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国际旅游者,同时也得到了区内外游客的青睐。基本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五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业发展格局。截至2012年末,共有星级饭店472家,比2009年增加1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7家,四星级饭店55家,三星级饭店237家;客房总数4.87万余间,床位9.24万余张。旅游股份公司7家,旅行社413家。

1.2 旅游业从业人员基本现状

从1997年至2010年,伴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新疆导游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从民族结构看,少数民族导游只占。从专业结构看,目前导游队伍中旅游类专业毕业的占,外语类专业占,管理类专业占,其他专业占。地域分布不均,专业性不强,民族导游稀少也是目前新疆导游队伍结构不合理的体现。

2 新疆高职旅游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必要性及意义

2.1 发挥民族地区人才优势,提升旅游资源优势

研究高职旅游专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改善民族地区高职旅游教育现状,使高职旅游教育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培养满足新疆旅游业所需人才,对促进新疆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2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就业率及生活水平的需要

民汉甚至外语兼通的少数民族导游队伍建设不仅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为维护新疆稳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着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的增多,使民族地区社会上闲散人员的数量大大缩减,这对于确保当地地方安定有序有重大作用,从而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

2.3 创立新疆旅游品牌的需要

旅游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其发展水平俨然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新疆,要提升本地旅游业竞争力,创建新疆旅游品牌,发展成为我国旅游大省,除了要更好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更关键的是为新疆旅游发展提供旅游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大力发展新疆地区旅游教育是全面提升新疆旅游竞争力,创立新疆旅游品牌的需要。

3 新疆旅游专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生源问题

少数民族受到传统观念及就业压力的影响,造成了民族学生尤其是女生对旅游专业不认可。虽国家一直在给予少数民族如免费、免收、降低分数相等多项优惠条件,公共教育资源也相应的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政府也规定新疆各中职、高职院校每年定额招收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学生,以保证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但是这么多优惠条件,依然没有对当地少数民族形成吸引力。

3.2 师资力量薄弱,语言沟通教育困难,缺乏民族教师

新疆少数民族旅游教育晚,新疆旅游高职师资队伍中少数民族老师比率极低,有的学校该专业没有一个民族教师。在新疆各个民族学校都在使用汉、民两种语言授课,但是效果一直不很好,造成南疆学生汉语水平较差,北疆学生民汉双语,甚至部分英语表达都不错的地域差距。即便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强化学习,其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对许多专业语言无法理解,而汉语老师又不懂民语,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及解释,这也影响了民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3 少数民族旅游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实际不相符

旅游管理专业少数民族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授课内容都采用原汉班教学模式,未能与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民族文化背景相适应。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课程改革也只限于基础汉班模式进行。

3.4 企业与市场产生供需矛盾

游客到了民族氛围浓厚的地区旅游,非常期望有个地道的民族导游作为自己的向导。企业也应该应旅游者心理需求聘用民族导游。但结果却相反:究其原因一是和少数民族学生表达能力还是有限不能很快适应,二是因为害怕民族学生和客人因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产出不必要的麻烦和影响。

4 新疆民族地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措施保障

4.1 政府引导宣传保障,扩大民族生招生比例

政府应积极宣传,使社会能够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歧视服务性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重视旅游专业民族人才队伍建设,为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给与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出面协调社会各方资源,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严格按规定使用人才培养经费,做到專款专用,大力支持培养、引进少数民族人才。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大奖助学金的力度,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状况不同适当降低减免费用,吸引少数民族学生就读。

4.2 丰富专业汉族教师民族文化知识和体验,并有意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教师

目前阶段新疆实现旅游品牌优势的新疆少数民族旅游行业从业者很少。改变现状的途径除了扩大少数民族学生招生比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重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想方设法创造机会支持民族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等,领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接触旅游学科前沿知识,走进企业、旅游局等相关行业单位挂职锻炼,加强自身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做到理论知识的升华,提升现有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他们吸引更多的民族学生投入到新疆旅游建设大军中来。

4.3 明确民族学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习需求

对于我们的少数民族专业学生,相对应基础汉班制定适当降低标准的,制定符合其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民族背景等综合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民族学生喜爱的类型是专业实践课和活动课,简单的说就是注重毕业后从事一个相对稳定,专业相关程度较高的职业。故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也应应对他们的这种学习需求进行改革。

4.4 利用学生资源,互助了解,拓宽学习途径

民族学生入校后可以利用民汉合班、结对子、民汉合宿,定期联谊等增加民汉学生互助了解,交流沟通。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汉族学生,汉族学生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习俗,学习欣赏民族文化歌舞。用此方法丰富汉族学生的民族文化基础知识,搭建少数民族学生对今后工作游客之间的桥梁,方便以后工作。

4.5 针对民族学生进行对口实习基地建设

综合考虑旅游专业少数民族培养目标定位、知识应用优势发挥两个方面,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实习基地选择上,多考虑民族企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主要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单位企业或者类似旅行社自创立之初,就把经营产品的重点及特色定位在民族学生擅长的新疆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为各民族以及新疆赴沙特朝觐人员提供配套全方位服务等各类旅游产品的企业,因为他们设计的旅游产品能更好的突出新疆民族文化特色,更能发挥少数民族学生专业优势。

参考文献

[]杨发义.改革开放三十年新疆旅游铸辉煌[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28(3)

[2] 罗永常.郑茂刚.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黔东南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08,,26(8)

[3] 霍云霞.徐友梅.少数民族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研究新西部[J].新西部.2007,6

[4] 秦少卿.民族地区生源状况对其高职教育的相关制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