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5-09-23常怀云
摘 要:文学作品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语文老师可借助中专语文教材所选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从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审美理解和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审美情感活动能力的培养、审美敏感能力的培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浅文学作品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形象地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汇聚了人类的各种美好情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中专语文教材所选的文学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因此,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去欣赏、评价、探索美,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是语文老师应有的责任。
所谓审美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知、欣赏、理解和评判的一种情感活动。这种情感活动要求具备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审美客体具备客观物美;二是要求审美主体必须具备足够的审美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这样审美主体才能对审美客体产生审美关系。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是美的化身,已经具备了客观物美。但客观物美程度再高,审美主体没有审美能力或审美能力很差,也产生不了美感。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要使学生欣赏美的客体,必须先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这几年我在中专语文教学时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培养。
1 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感受开始的。审美感受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通向审美境界的桥梁。审美感受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诸因素进行直接把握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审美感觉能力和审美知觉能力。
审美感觉能力是初级的,是一切美感活动的心理基础,是进入审美世界的门户。任何审美对象的形式都具有具体可感的直接的属性,如形状、色彩、声音、质地和气味等,他们在美感活動中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只有充分地对这些形式因素进行感受才能体会出他们的审美内涵。语言是文学塑造艺术形象的首要因素。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审美的感觉能力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借助语言这个媒介零碎的感觉审美对象。就是叙事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来说,借助语言首先感觉到的是形体外貌、言谈举止、风度仪表; 就抒情作品如抒情诗来说首先感觉到的是音律铿锵,动听悦耳,由音韵再感觉到色态、物态、景观等。但审美感受仅靠零碎的片段是不够的,只有在直觉中将其“复合”为完整的表象,才能进入作品描述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物的整体印象。这种整体印象使学生产生喜悦之情,从而得到更深层的理解。
2 审美理解和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
审美理解是审美判断的基础。所谓审美判断就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总体把握,它是审美感受的深化,最终达到对审美对象的理解。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所以理解能力在审美活动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人物形象从外貌到心灵都是美的,很容易理解。但有的形象外部特征并不美,甚至有生理缺陷或者是丑的,为什么也能引起美感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体察艺术形象所揭示的社会生活实质及艺术魅力。在活跃流动的情感激动中渗入更多的理解因素,做出理解性的情感判断。例如《 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独眼、驼背、跛脚、聋哑,各种残疾集于一身,相貌奇丑,但内心却无比美好,品德无比高尚,作者让她与外表美心灵恶的副教主克洛德形成鲜明对比,卡西莫多的命运体现了善良战胜邪恶,真诚战胜为善,内心的美好战胜了外貌的丑陋,是真善美对假恶丑的胜利,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提体会卡西莫多形象美的内蕴。再如《死魂灵》泼留希金那样的形象,从外表到灵魂都是丑的,穿得像叫花子,难辨男女,既贪婪又吝啬。但这种丑恶的形象正好真实地揭露了腐朽农奴制的罪恶。这种制度使它的主人失去了人性,成为真正的死魂灵。这种通过否定创造的美,比单纯的反映现实美更具有深刻性,更能给人以认识,教育和启迪。使美的形象更完整,更富有立体感。
通过这样分析理解,学生的灵魂就不能不为这些文学形象所震颤,肯定他是成功的美的形象塑造。之所以肯定它是因为他给了我我们情感的满足和真正的艺术所显示的真理。也有的形象难以用好人、坏人去评判。如 阿Q既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这类形象更应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判断去挖掘其性格本质,认识它独特的美学价值。
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把美丑交织的形象进行仔细辨析,正确判断每一个文学形象所具有的价值,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3 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 ”想象可以使感性和理性达到高度统一。没有想象便不能进行艺术创作,没有想象也不能进行审美,想象能力在美感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其想象思维的开阔性、独创性。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借助文字媒介,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已有的客观表象更生动更丰富,创造出新意境。主客体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状态,获得美感愉快。因为文学作品塑造的形象具有强列的直观性。形象思维很弱的人难以在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从而得到审美愉悦。要相想欣赏文学形象的美,必须展开联想,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审美对象中去,加深对客观物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发现更多美的东西。
为了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独创性,除了借助作品中的描绘让他们各自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审美形象外,我设立了一些拓展思维的练习题如《项链》结尾玛蒂尔德知道她借的那挂项链是假的后会怎样?请你续写下去。阿Q精神在压力山大的今天有什么意义?等。通过这样的锻炼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而且使审美形象更完整或、立体化和深层次化。
4 审美情感活动能力的培养
从美学角度看文章的创作走过程就是一个由审美到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贯穿作品始终的是作家的情感活动占主要作用。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时必然伴随强烈的情感活动。人们常常读物伤感触景生情,刘勰也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正是审美活动中笼罩着浓厚情感色彩的生动表现和写照。审美活动若不伴随情感,就不成其为审美活动。所以在教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就以作品表达的情感为基础,借助优美的语言,发挥想象力,调动多种感受因素,激起学生的情感兴奋,领悟美的内涵。体味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流动和作者个人情感流动,长期潜意默化学生就能形成体验美好事物的审美活动能力。
5 审美敏感能力的培养
仅仅会审美还不够,还要使学生学会迅速进入美的境界,物我一致,这就需要培他们的审美敏感能力。所谓审美敏感能力就是一种在生活自然艺术中发现美的能力。这种审美能力的获得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以及艺术素养、文化知识等因素有密切联系。正如狄德罗所说“艺术鉴赏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早就说过“操于曲而后晓声,观于剑而后识器“,只有看得多听得多才能有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能力
首先 从分析最好的作品提高鉴赏力,培养审美敏感能力。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 因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美的创造规律,给人以丰富生动的美感知识,是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
其次从杰出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来提高鉴赏力,培养审美敏感能力。鲁迅讲过从分析作家的草稿中可以了解如何做和不应如何做。 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看,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的复活也是数易其稿。这样的创作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知道如何把形象塑造得更完美,更丰富感人,更具有艺术魅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敏感能力。
再次 从对同一作品鉴别优劣精粗培养审美敏感能力。不仅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就是同一作品也要善于鉴别优劣。伏尔泰认为:“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
最后还要将作品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历史鉴赏,培养审美敏感能力。这样可以使审美更有深度。
通过上述五方面的引导培养,让学生能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对文学形象的审美价值做出客观评判,具备了较强的审美能力,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的观念,并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克罗齐,《美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2.黑格尔,《美学》
3.刘勰,《文心雕龙》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5.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
常怀云,女,山东省鲁东,大学2013级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