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2015-09-23张军富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数学课堂

张军富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不仅是求真的课堂,也是追求情感体验的课堂,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或引导问题、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教师在解题的引导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验研究性学习,获得解决问题过程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数学课堂 研究性学习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127-01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之所以提倡与推崇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以往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开阔的生活场景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获得获取知识的那种情感体验与思维逻辑过程。在现实中,很多教师认为数学是自然科学,是求真的学科,无法实施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其实是没有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真正含义或是不愿意去为研究性学习作一些探讨。下面,笔者对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一些体会总结。

1 通过创设情境渗透研究性学习

众所周知,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我们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就我们教师本身与学生学习的经历来看,在学习数学中,解答出题目能激发我们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学习的动力,但大家都知道,这种成就感是在完全正确解答的情况才有,很多情况下我们冥思苦想,都解答不出来的时候往往我们学习的动力都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型学习,就首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体方式是不能直接让学生去解答题目,而是通过在教学中可引趣、激疑、设置悬念等多种途径,来让数学课不那么简单,不那么程式化,让数学课成为解答题目课。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如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具体如讲授映射时,我采取的事引入生活情境:放学了,这么多的孩子没有走出家门的吧,都是谁家的孩子到谁家去。然后引导学生注意一一对应和多对一的对应,从而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映射的含义与特征。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我就没有直接去推导,而是在学过的正弦、余弦基本公式的基础上去让学生自己去推导出公式来。

2 通过设置或引导问题渗透研究性学习

研究型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所以要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形成问题或是老师引导出问题,为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数学就是数字的关系,而应把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题通过情景引导出来,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不是脱离生活的计算与证明,更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适合生活的拔高。比如,在讲授椭圆知识的开始,笔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工具画个圆,学生很快完成了,因为用圆规或是自己现时制作的圆规都能完成,而且很自信自己画的是圆的,然后笔者让学生画个椭圆呢,学生要么唉声叹气,要么自己瞎画,有的画的自己都觉得不对,有的认真在画,即使很像但毫无底气认为是椭圆。那么此时引导之:如何画椭圆呢,要想画的“像”个椭圆,就要知道椭圆的相关特征,下面自然过渡到学习椭圆的轨道上来,从而带给学生别开生面的开场,同时也让学生无形中带着学习的目的来了——学习椭圆的特征。

3 在讲授解答数学题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讲授数学解答过程能很到渗透研究性学习,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很多的方法,特别是思路的点拨是很重要的。当如做的所有一切都不能忘记渗透研究性学习,不应该是为了讲解题目而讲解题目,而应该是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不会解答,或是怎么样解答的问题。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来就要注意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会的,更不是老师在解题,学生在看、在理解。而应该是学生是主体,教师点拨,告诉他为什么即可。如讲授时引导学生在读完一句话后,你想到了那些知识,逻辑推理有几种可能性,分别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想,想起来了说明知识很熟,想不起来说明知识本身就存在模糊或不知晓的情况。然后哪种可能性的推理是和题目下面的已知条件可能发生联系,这样就意味着你在逻辑推理上能否走下去,逐步推理,步步为营,慢慢的学生就打开了思路,知道怎么解题了,逐步学会如何思维了。这一过程中切忌出现,老师解题给学生理解的情况,那样的话,学生只会“一听就会,一做就错”。

4 在主体发挥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按照现代的教育学理念,不管是何种教育理论与方式,都必须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才行,也就是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想真正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研究性学习,必须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作为教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不是老师的活动,学生要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获取探索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总之,“研究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让学生只看到问题解决的结果,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数学课堂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