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9-23秦云飞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秦云飞

摘 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已深入教育教学中,面对此轮新课程改革,如何尽快适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精心备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重视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四方面,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简要探究,以期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094-01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与方法的体现。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1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重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教材,要在“语文教材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任教初中语文多年,但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方法最好,用什么形式才能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去琢磨,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我从实践中总结了创设情景如下方法: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②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景;③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景;④利用名言警句创设问题情景;⑤借助各种故事创设问题情景;⑥借助各种媒体创设问题情景。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一是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用暗示激励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话语,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允许学生提出无价值的问题,不轻易否定。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①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②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③组织汇报讲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④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三是重视对问题的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

3 坚定一个理念,略去无用环节

要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高效有序,教学过程中要坚定一个课堂有效的理念,略去无用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以导入环节来说,在之前我所上过的公开课上,总是把导入设计过繁,虽然语言优美或设计新颖能吸引听课者的眼球,但是归根结底如果没有很好地达到为教学任务服务的目的,那么它还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需要认真改进。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华娟博士谈到,导入便是“读书人的引子”,要精粹、要短,重点在于让听众安静下来,进入状态,巧妙地衔接到说书人要讲的故事中去。我从实践中对比总结出好的导入要做到三点:“衔接紧密”、“引起兴趣”、“富于实效”。我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拿出一本事先准备好的《山海经》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看其中令人惊叹的插图——“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这些图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紧接着我问:“想要这本书吗?”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响应,我又不紧不慢地说:“鲁迅先生当年也怀着和你们一样的心情,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是谁把这本让他朝思暮想的《山海经》带给他的。”很自然地就导入了课文中经典的一段“阿长送书”。这样的导入环节用时少,但学生的热情已被充分调动,思路已随老师的导入进入文本,这就体现了导入的高效性。在备课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更不能为热闹而活动,要看学生能通过每个教学环节收获什么,在高效的理念指引下进行教学,略去那些无用的、花里胡哨的环节。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凸显实效。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