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转型与融合之道
2015-09-23刘昱星
刘昱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挑战纷纷开始转型。在中央近期密集推出的顶层设计、改革措施推动下,新型经济实体、经济领域、经济转型结构模式会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出现在现实社会面前,互联网+、科技引领、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设立、“一带一路”经济区域、自贸区设立等等,很快会带来中国经济各层面的勃勃生机。在保障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政府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将金融当作产业去发展,把金融业的发展程度当作地方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因此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趋势,整合银行上下游的产业链,发现金融产业转型的应对策略,对提高银行竞争力、抵抗金融业全面开放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业发展趋势研判
国际化转型趋势明显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的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改革开放是高速增长期的“利器”,也仍将是新常态下的“不二法宝”,而且改革开放本身也是持续不断的创新。因此,改革开放和大胆创新是新常态下的根本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积极地参与新一轮全球分工,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走出去”“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以及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上海自贸区等多个自由贸易区,逐步放宽和简化多项外汇监管手续,继续推进PPP——政府与公司合作模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发展战略举措相继推出。通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产能输出,不仅能解决我国与基建相关的水泥、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又能对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起到结构调整的作用,还蕴藏着装备制造业出口等方面巨大的机遇。在国务院“一揽子”措施实施过程中,将激发出巨大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和增长潜力。
以建行为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走出去”政策要求,建行总行于2014年年底召开了全行国际化转型发展工作会议,专门安排了全行的国际化转型工作。王洪章董事长指出,“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中央领导对我行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国际化转型发展,是国际业务条线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全行上下共同的使命。其他大型银行也必将高度重视国际化转型发展,跟着境内开户客户同步到国外开展金融服务以及与境内外银行合作服务国际客户。打通国际化金融服务的通道,会给长期在国内竞争的银行业带来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放性与规范性并举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部署的强力推进,各种经济结构相互融合、自由贸易区多样化发展、全民创业潮风起云涌、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客观上需要金融产业同步改革。
一是地方政府会把金融当作经济支柱产业去发展,早在2013年,山东省就将金融业定位为一项产业去发展,全省推出了金融改革二十二条,县以上成立金融办和地方金融监管局(合署办公),规范小贷公司不得吸收存款。严厉打击民间非法融资,同时全省设立转贷平台公司、股权借贷登记公司、民间资产管理公司,将地下金融非法业务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全省已基本不存在跑路和民间非法融资现象,金融业良性发展,仅在最小的莱芜市,就拥有11家银行,25家保险公司,3家证券公司,1家期货公司,9家小额贷款公司,6家融资担保公司,8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二是产业链金融爆发。一家核心企业,会自然把其上下游合作公司串联起来,形成整体金融合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买方信贷、相互参股、订单融资封闭授信等,特别是这些企业集群应用互联网金融后,线上线下的P2P、O2O模式等更会层出不穷,集中爆发。
三是金融产业更加集聚。总体经济的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推动、政府扶持政策的吸引,都会使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更加明显,银行、证券、保险、期货、股权交易、资产管理、担保融资、小贷、拍卖、理财等等金融公司的集聚,会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创新产品。要在日益综合开放、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金融市场中及早谋划,寻找应对挑战的有效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下游产业链逐步融合
在经济生活中,银行也是一家企业,银行业务同样有相互关联和依存的上下游客户群,比如,银行业务的上游是存款客户,存款客户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的业务规模;银行下游客户是信贷资产客户,客户越诚信则越有可能得到银行的支持。银行的业务很多,其上下游客户的分类也很多,如果能满足或开发出上下游客户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机融合,就能使银行获得更多提升竞争力的机会。事实上,银行业已经做了一些,比如针对行外客户科技系统的开发、外联平台的建立、母子公司组合支持客户的举措等等,但系统化对银行上下游体系的认识和对应的措施仍处于初级阶段。
商业银行应对之策
面对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推进自身业务转型,顺应改革发展方向,主动出击,积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本文以建设银行的转型之路为例,分析面对产业转型,商业银行如何在体制上实施战略调整。
加快国际化转型步伐
市场机会。在本轮经济增长趋势中,国家对基础设施输出、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非常重视。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规划的推进,丝路基金的设立,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所有这些都将有效带动我国高铁、核电站、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以及基建、建筑施工、机械工程、钢铁等传统产业进军海外。这些宏观经济政策与建设银行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优势相契合,建设银行需要加快实施国际化转型,而且,国际化转型也为建行的市场拓展带来巨大机遇。
内容拓展。在总行周密部署的基础上,建行一方面紧盯国内企业集团“走出去”的动向,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打通和国内银行业务的通道。同时,其国内外机构也积极了解市场需求情况,积极推荐国内外客户和政府交流,创造市场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建行积极对即将成立的亚投行给予支持和协助,为亚投行提供授信,并努力争取在其开业后成为主要的代理合作银行。对业务关系较密切的海内外机构开展接对子活动,建立联系制度,互派员工挂职,方便联动服务客户。
提供服务。建设银行对特定区域回归,并强化在建设领域的巨大优势。例如,积极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项目国际评估和工程预决算审价咨询业务等,与外事中介合作为出口企业提供可靠的国际帮助,利用国外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国际救援。同时,利用建行外汇专业人才为客户提供口语翻译,例如,山西定襄支行为一家出口企业提供翻译服务的第二天,客户就将开户账户转移到建行,由此可见,为客户提供非银行增值服务也会有效促进银行主营业务的发展。
控社会游资
市场机会。随着国家对金融产业的开放和法制化管理,各省地市纷纷采取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融资,同时将有投资需求的个人或公司客户通过股权登记公司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这个市场潜力很大,商业银行与其追踪服务,不如直接参与。建设银行已经成立了建行子公司级的股权登记投资公司,把建行客户、网点、网络优势资源发挥到极致,成为中国股权交易登记的引领者,积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业务内容。一是将在全国建行开户、信誉度高或在建行有授信贷款业务,且合作正常的客户进行统计,在客户提出申请、并根据股权交易规则要求审核后向社会公示,由投资者自由选择;二是对不在建行开户的企业可以提出申请,在建行开户考核半年后,按规定流程向社会公示;三是和省级以上股权交易所合作,将交易所已经登记的企业向社会公示。
运作模式。为避免客户误解风险的发生,网点只提供推荐,不办理操作业务,由客户自主在互联网上办理,股权资金回流到企业开户行。客户在网上进行股权登记交易不收手续费,股权登记投资公司的收益,每季度可和总行计财部按照股权登记参股资金的一定比例,以手续费形式收取和考核。
促进产业融合
责任担当。为稳固对上游客户的关系,建行事实上已为客户提供了不少的科技系统,比如公积金国管系统、住房维修基金管理系统以及外联的财务公司系统,以及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物业公司管理系统、学校收费系统、旅游景点售票系统等等。建设银行的科技系统已经分为两条线,一是针对银行内业务应用的科技系统,二是针对银行外客户应用的科技系统。目前总行对这两类系统的科技开发、管理模式升级、管理流程同样对待,这样会对以后的运营和维护造成很大不便。行内应用系统的管理在可控范围,但行外应用部分的情况十分复杂,客户不同、市场变化快且需求多。第三方公司更不在可控范围内,一旦客户提出维护和升级需求,如果按目前行内的管理流程,肯定会出现审批流程长、排队等待、市场反映慢、第三方科技公司要价高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一些系统无法运行、半途而废的问题,这将极大影响银企关系,还会引起客户流失。因此,针对行外客户应用系统,应尽快设立子公司级的金融科技发展公司,采取独立核算运行的模式,担当行外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维护工作。
开发内容。建行目前的行外应用系统包括善融商务平台、公积金、住房维修基金等,同时,建行也在着手开发资金流量较大、与银行支付关系密切的物业管理收费系统、学校以及医院一卡通系统、旅游景点售票系统等,并在开发后形成全国统一标准,对外推广。
商业模式。建行在其全国网点开展营销活动,免费为客户提供软件系统,免费对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在客户提出升级需求时,建行则直接将需求报送金融科技发展公司,并根据客户需求及时开发和升级软件。总行计财部每季度按系统交易流量支付金融科技发展公司手续费和服务费。
面对纷杂的金融市场和难得的机遇,争得市场先机是值得研究思考的重要内容,寻求业务突破,采取营销上移,并有机融合商业银行的上下游企业,会成为银行业未来市场竞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