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等主力师继承人 新时期强军接班人

2015-09-23张伟佳乔迅雷束华静

铁军 2015年8期
关键词:四连神枪手八连

张伟佳 乔迅雷++束华静

65547部队前身为刘志丹、谢子长在陕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后转隶为新四军四师十旅、新四军三师十旅,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全国21个省(自治区)和大半个朝鲜。歼敌16.4万余人,以“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作风赢得头等主力师殊荣。是我军历史上既有八路军番号又有新四军番号的部队之一。

2014年3月28日9时30分许,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1时30分,迎接仪式在桃仙国际机场举行。12时许,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上灵车赴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朝鲜半岛沉睡超过半个世纪后,烈士遗骸与遗物终于“荣归故里”。

2015年3月20日,又有68名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并护送他们的仍是我们的子弟兵,网友以诗寄情:魂兮归来,永守亲族。看着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网友们都感慨:国家强大了,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为民族崛起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我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护送志愿军遗骸,不正象征着我们民族、国家的浴血重生吗?!

这支护送的礼兵,就来自沈阳军区65547部队。

南下豫皖苏,成为坚持淮上斗争的中坚力量

65547部队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1933年11月组建于陕西省合水县(今甘肃省)。初创时期,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下,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此后该部队参与创建了“两点一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结束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并成为红军东进抗日的出发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部开赴抗战前线,编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为应对豫皖苏地区出现的日、伪、顽复杂的斗争局面,1940年3月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示:“目前斗争重心将移至淮河流域,三四四旅南调该地……”。此后,该部队便挺进豫皖苏,发展壮大队伍,坚持敌后斗争。

1940年7月2日,八路军第二纵队与新四军第六支队整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三四四旅改称第四旅,活动于津浦路西,陇海路以南的淮上地区,以对日寇作战,巩固根据地,扩大与整训部队为中心任务。

受领开辟淮上任务后,四旅3534名指战员在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率领下,先后到达宿(县)、怀(远)、蒙(城)、凤(台)地区腹地。该旅以驻地为立足点,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在反顽斗争中不断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群众抗日武装,协助地方政府建立了几个县大队。此期间,该旅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子弟兵团(后编入八团、九团)。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二五减租和规定借贷利息不超过五厘;为了解决部队的经费自给,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有效地控制了涡河的水上交通税收,除保障自用外,还上交纵队一部分;发行地方流通券,打击伪钞,保护了淮上地区群众利益,并发动军民捐献钱粮衣物,赈济涡南、怀远地区因河水泛滥受灾的灾民。这些兴利除弊的积极措施,深受淮上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我党我军的威信与日俱增。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9000余人的新四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只有2000余人突围出来。共产党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1月15日,该部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

该旅进军淮上半年以来,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顽妄图消灭新四军的阴谋,阻碍与威胁了敌人津浦路之交通,扩大了新四军在皖北战场上的影响和声势。

扎根淮海区,成为苏北肃清敌伪的反攻力量

l939年初,刘少奇同志率中共中央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根据地,决定将苏北作为发展华中的突击方向。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入苏北与北上的新四军第二纵队会师于白驹地区。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负责巩固和保卫淮海、盐阜地区。这两个地区后来统称为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当时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它是连接华中、山东和华北几个大战略区的重要通道;在一段时间内,又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驻地和指挥中心。

1941年9月20日,十旅进入淮海区后,归新四军三师建制。

淮海地区位于陇海铁路以南,运河以东,黄海以西,南面从淮阴沿盐河到灌云,面积共1.2万多平方公里,下辖7个县,人口280余万。自从十旅进入淮海区之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胜利粉碎了日寇的蚕食、扫荡,打破了日、伪、顽对我淮海区的夹击、封锁和围困,胜利地坚持和巩固了淮海抗日民主阵地,并把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汲取津浦路西反顽斗争失败的沉痛教训,旅党委(区委)十分注重拥政爱民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军政、军民的血肉鱼水之情,保证部队能在当地政府、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与敌伪顽进行斗争。

1944年4月至1945年9月,十旅向日伪展开了战略攻势作战,先后参加了高沟、杨口、林宫渡、叶圩子等战役战斗,解放了沭阳、宿迁、泗阳、涟水和阜宁等地,将敌寇以运河为主的水陆交通暴露于我苏北军民的监视打击之下。

正当我根据地军民欢庆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当局却急不可待地进行着内战的准备。在苏北,国民党改编了两淮(淮阴、淮安)、响水口、灌云等地伪军,并令其日夜加紧构筑防御工事,妄图长期盘踞苏北。同时,国民党将领李仙洲亦正率部东进,企图策应苏北顽伪,扰乱我解放区之安全。

1945年8月25日,刘少奇同志根据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的建议电示华中局“……三师先肃清苏北敌伪后再西调……”据此,黄克诚率三师由津浦路向东返回前,电示十旅旅长刘震:“十旅及地方武装、师直提前行动向两淮开进,并首先攻下淮阴”。十旅遂于8月26日黄昏,经顺河集、淮(阴)高(良涧)公路向淮阴开进。

十旅旅长刘震为前线总指挥,副旅长钟伟为副总指挥。三师副师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也亲临前线。根据敌我态势,刘震旅长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重点突破、多路攻击、穿插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术,歼灭淮阴之敌。

部队到达各攻击位置后,即开始进行战前训练和攻城准备,并针对敌情、地形特点,修筑了十余个高于城墙十米多的机枪火力发射点,挖掘了数条直通城下长几十米的地道,以备实施爆破。9月6日14时,我开始以炮火对敌实施急袭,并以制高点之火力封锁敌人碉堡。至15时30分,城内守敌先后向我投降。至此,从战斗发起仅一个小时三十分钟,淮阴守敌即全部被歼。被日伪统治达六年七个月之久的苏北重镇淮阴宣告解放。淮阴战斗全歼伪师长潘干臣以下9000余人,其中俘8000余人,缴获炮10门,轻重机枪80余挺,掷弹筒60余具,长短枪5000余支,汽车18辆,汽艇4艘,电台10余部,为部队补充了大量的物资。

9月14日上午,党政军民在淮阴城南公园隆重举行万人祝捷大会,庆祝淮阴城的解放。会上,宣读了新四军首长的嘉奖令和兄弟部队的贺电,并宣布了表彰作战有功部队和指战员的决定。十旅二十八团因英勇顽强,发展迅速伤亡小,且直捣敌巢,击毙敌酋,逼敌参谋主任下达停止抵抗命令,缩短了战斗进程,减少了伤亡,对赢得战斗胜利起了决定作用,被三师授予“清江部队”光荣称号,二十八团二连、四连被授予“清江战斗模范连”光荣称号;四连连长张昌义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一次;四连二班长张志山和二连五班长曾家良被授予“淮阴战斗登城英雄”称号。

十旅在短短两个月的大反攻中,不论在作战规模和战果上都是空前的。淮阴城攻坚战,是该旅组建以来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攻坚战,标志着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有了一个大的飞跃。1945年9月,三师十旅进军东北时,已成为一支能征善战、无坚不摧的英雄劲旅,为后来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转战东北、华北、中南,赢得“头等主力师”殊荣;抗美援朝,首战云山,重创了美军王牌骑一师第八团。

我听党的话,枪听我的话——神枪手四连

“神枪手四连”创建于江苏省淮阴地区,前身为东灌沭地区的一支地方武装。先后荣获“创建模范兵团模范连”、“铁的连队”等称号,涌现出葛永高、李连华等十几位英雄人物。

1964年5月四连参加沈阳军区大比武,夺得射击第一名、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军区授予“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同年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四连“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

1978年,四连在创造百名神枪手的基础上,又达到了百名打坦克能手、百名投弹能手、百名一兵多能手、百名军体达标手等“五个一百”,被军区树为“基层建设标兵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1984年改编为机械化装甲步兵连后,四连全面建设再创佳绩。军区授四连“发扬优良传统,再攀新的高峰”锦旗一面,并记集体一等功。

1998年辽阳集训时,四连的演示课目,得到了与会上百名将军的一致赞许,连队被军区树为“科技练兵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

2000年10月,四连作为沈阳军区唯一成建制进京参加全军科技练兵成果交流汇报活动的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那么,面对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军事科技和大批列装部队的新型武器装备,“神枪手四连”又将如何保证自身的战斗力持续过硬?

原来“神枪手四连”在装备技术革新方面是有自己的光荣传统的,现在他们这一代兵,装备技术的革新更是从班用兵器如自动步枪、火箭筒等,延伸到了装甲车,甚至网上模拟训练软件。战士宋金恒是个科研能手,他从入伍到现在五年的时间内已经先后研制出了“移动缩小靶”、“夜间微光指北针”等22项革新器材,并有7项受到集团军表彰和推广应用。与他们的前辈相比,这一代“神枪手四连”的兵在装备技术革新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提起“神枪手四连”,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十八大代表、四连连长何洪涛。何洪涛2004年9月入伍,2005年12月入党,2011年4月任“神枪手四连”第20任连长。2012年3月被集团军树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并获“学雷锋银质奖章”,2012年6月被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3次。

我们来到沈阳军区“神枪手四连”时,连长何洪涛正组织官兵进行“543”训练。所谓“543”,就是“5公里越野、400米障碍、轻武器3种姿势射击”,对这些课目进行捆绑训练。这是连队抓训练的良方之一。

“要想成为未来战场的神枪手,抓训练必须从实战出发。”与何洪涛交谈时,我们发现“盯着战场抓训练”是他频繁表达的一个意念。在这种思维牵引下,四连训练有了更多的“狠劲”:武装越野,别的连队沿着既定路线跑,何洪涛带着大家冲山头跑野地;进攻战斗推演,别的连队只有干部骨干参加,何洪涛让全体官兵一起参加……

下午操课,正逢每周一次的兵棋推演时间。何洪涛带领官兵端坐在自制的兵棋推演沙盘前,逐一为大家明确敌我阵地所在位置、敌目标性质及火力配备、我方指战员视界和射界等要素,而后组织大家讨论战法打法。这项训练,能锻炼每一名官兵对战场的感知、判断、应变等能力。

何洪涛是一名基层连队主官,在言谈中却透露出很多超越身份的深刻认知,“神枪手光有过硬的军事素质还不够,还要把自己的作用在战场上无限放大。”

前不久,部队把官兵拉到野外生疏地域组织开展合成营对抗演习,“神枪手四连”向敌阵地纵深穿插,何洪涛在距敌阵地侧翼5公里外命令全员下车徒步潜入,在避开敌巡逻队、绕过防空阵地后直插敌指挥所。这一仗,他们成功俘获了敌方6名指挥人员,使整场对抗演习提前结束,受到上级赞扬。

支部像团火,党员个顶个——铁的堡垒八连

八连诞生于“八一”南昌起义,前身是朱德军官教育团警卫连。战争年代,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辽沈战役、抗美援朝等数百次战役战斗,以党支部战斗堡垒坚强,善打硬仗、恶仗称著,曾被授予“团结模范连”、“铁的堡垒”、“战斗模范连”等荣誉称号。和平建设时期,始终注重加强党支部建设,连队全面过硬、持续过硬,“支部像团火,党员个顶个”,连队党支部3次被评为全国、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

灾情就是命令,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八连官兵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八连连旗在飘扬。他们先后参加了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盘锦抗洪抢险、鞍海地区抗洪救灾、抗雪救灾等几十次抢险救灾任务,于危险之中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彰显了八连官兵的英雄本色。

“没有任务要任务,给了任务就兴奋”是连队的传统。1972年以来,八连先后迎接了60多个国家的军事代表团和90多个国家驻华武官参观访问,成为沈阳军区展示我军新时期建设风貌的窗口,多次为外宾演示连进攻战术及步兵武器实弹射击等科目,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展示了八连官兵过硬的军事技能和勇猛的战斗作风。

在八连,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怎样变化,党支部“把关定向、凝聚力量、释放能量”的战斗堡垒作用从未改变,且历久弥坚。

八连党员“聚是一团火,撒是满天星”。队伍中人人过硬,个个释放正能量。“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完成任务能把群众带动起来”,是对八连党员队伍的真实写照。全体党员坚持靠模范作用感召、靠过硬素质带动、靠真情关爱激励,以“个顶个”的党员带出“个顶个”的官兵。

几乎所有的英雄连队都对荣誉充满渴望,八连也不例外。“见第一就争”的口号,在八连传承了几十年。

然而,在2012年7月举行的全师大比武中,八连党支部却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派非尖子选手参加大比武。一位团领导听后急了:如果拿不到名次,八连怎么向历史交代,团里的脸面往哪儿搁!八连两位主官解释道:“不是不想拿名次,而是不能因为过分追求名次影响整体战斗力提高。派非尖子选手参加大比武,有利于培养更多尖子人才。”团领导沉思良久,说:你们比我想得深、想得远。

想得深、想得远,源于一次支部议训会。

6月底,八连党支部召开议训会,连长梁凯梳理成绩时不禁喜形于色:近年来,连队在上级组织的各种比武中,夺得78块金牌,破29项全师纪录。

面对这一成绩,有的支委忧心道:“光灿灿的金牌后面藏着隐忧啊。”

隐忧何来?支委们通过量化分析发现,这78块金牌,是靠24个尖子夺得的;29项纪录,是由7个尖子创立的。由此看来,八连的军事过硬并非全面过硬,而只是尖子过硬。况且,这些尖子年龄偏大,一旦退伍,连队的战斗力将会陡然下降!这正是八连的危机所在。

支委们深入分析发现,连队把名次和荣誉看得过重,处处都想争第一、当窗口,因而忽视了整体战斗力提高。这一倾向性问题必须解决。议训会达成共识:既要重视培养尖子人才,更要重视全员培养、全面发展,决不以拼凑尖子代替整体战斗力建设。

这次会议,彻底纠正了“过分重视选尖子、争第一,忽视整体战斗力建设”这一倾向性问题,矫正了荣誉观,以战斗力标准建连育人的思路更加明确。像这样的支部议训会,八连每季度开一次,每次都能解决一两个倾向性问题,从而保持连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65547部队像这样的优秀连队还有很多,他们延续了前辈留下的红色血脉,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增强自身战斗力,是名副其实的三猛部队!2014年3月20日,65547部队受领437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迎接任务。他们迅速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任务团队,高标准完成了中韩交接仪式和迎接仪式。10月下旬,又高标准完成了告别仪式和安葬仪式。此次活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军区、集团军给予通令嘉奖,受到中外媒体和地方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65547部队于1953年4月从朝鲜凯旋回国,部队步入了革命化正规化建设道路。1955年参加中央军委在辽宁庄河组织的辽东半岛抗登陆大演习,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62年入闽备战,给予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以有力震慑。部队参加海城、唐山抗震救灾和进行国防施工,落实正规化建设、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任务,始终走在了前列。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65547部队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部队改编为机械化部队后,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闯出了机械化部队建设的新路子。率先兴起科技大练兵,引发全军军事训练重大变革。积极探索和加强机械化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6次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部队出色完成了赴京戒严、参加中俄联合军演、北京支援奥运会、迎外和担负急难险重等任务,为人民再立新功。

十八大以来,65547部队全体官兵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坚决执行习主席重要指示,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心,献身强军实践。

2013年正值65547部队前身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成立八十周年,他们结合“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大讨论和“东北虎东北兵,能打仗打胜仗”主题实践活动,普遍开展“争当小老虎官兵、争当刀尖子连队”创破记录活动,为“光荣的红二十六军添光彩”等系列活动;结合总部在该部召开的“后勤三大任务”现场会、集团军质量排序比武考核等年度大项工作,号召全体官兵以“做头等主力师继承人、先进党委后来人、续写新荣誉接班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传统,积极献身强军实践。

(责任编辑 李赞庭)

猜你喜欢

四连神枪手八连
寻找神枪手
好八连战士想念周总理
好八连,永不褪色的旗帜
《四连方》pad 课教学案例
“‘九宫图’中的‘四连方’”的活动设计
光荣的神枪手
“‘九宫图'中的‘四连方'”的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