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

2015-09-22王思婕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叙事文学

王思婕

【摘 要】《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性著作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将文学理论的发展提高到另一个高度,探索了文学创作的规律。本文通过探讨《文心雕龙》,来研究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学;叙事

《文心雕龙》是汉代刘勰的关于文学创作规律探究专著,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中国的文学发展自古就有一定的抒情传统,刘勰的《文心雕龙》虽然较多的对于抒情的描述,但是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总是一脉相承的。

一、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勰,祖籍山东,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文学理论以及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而周虑的文学理论经典之作。叙事,是一种对于事物的客观的叙述和表达,而抒情是一种自我情感的抒发。《文心雕龙》总共有10卷,50篇。主要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其中从《原道》至《辨骚》的五篇是总论,被称为是“文之枢纽”。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的基本观点,对全书有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从《明诗》到《书记》算得上是文体论。而《神思》到《物色》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可以说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全书结构严谨,文献价值较高,对于我国文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参考。刘勰的《文心雕龙》对于抒情文学的模式描述较多,认同感较强,对于叙事传统的描述则没有想象中的多,从中可以明显看到作者对于抒情与叙事的态度,但是从其论述的部分文字中,又能够分析得到相关对于文学叙事传统的观点。因此,总体上,对于刘勰的《文心雕龙》里的对文学叙事传统的表述也是可以挖掘的。

二、因事而起的抒情

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它更多的叙述以抒情文学为主,刘勰甚至认为诗歌主要功能就是用于抒情,真正对于叙事文学模式的表述少之又少,他花了较大的篇幅来对抒情模式进行分析。但是所有的文学样式,即使是诗歌的抒情,也离不开一定的叙事,没有毫无缘由的抒情,几乎所有的抒情都依托于一定的叙事。《文心雕龙》中《宗经》里“六义”并没有对抒情与叙事给予严格的划分。《文心雕龙》里的抒情也是有一定的叙事痕迹,即使作者对于抒情有着明显的偏好,但是并不代表作者对于文学创作叙事没有自己的想法与观念。《宗经》里的“言中事隐”以及“据事制范”都可以看到一点作者对于叙事的看法。作者对于叙事观点隐约的表现在《宗经》中,总体上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叙事的看法是其表现在抒情之中,抒情是因事而起,但是对于这样的事情的叙述,作者就没有具体展开。

因事而起的抒情的认知,在《文心雕龙》的某些论述中可以发掘,这也为后世对于叙事文学传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抒情成分是需要一定事物叙述来为引子。没有毫无缘由的抒情,所有的抒情都有一定的缘由,这样的缘由就需要叙事,只是叙事的多少与轻重的问题。

三、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中国古代的文学著作,多以抒情为主,但是很多作品也无法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叙事成分。在文学起源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是一种最为原始本真的表达,例如《诗经》里的很多作品,就是一种对于情感的本真的表达,而屈原的《离骚》就开始带有一定的叙事与议论,里面带有很多的史诗、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都是需要叙事性的语言来表达,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叙事。这一点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在《正维》中可以看出一些痕迹。刘勰在《正维》中说道:“若乃羲农轩皞之源,山渎钟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其中的“事丰奇伟”就能够看出一定的叙事端倪。所有的事情在语言上的表现都需要叙事,叙事虽然不像抒情那样,蕴含一定的才思。但是恰当的叙事模式组合,包括辞藻的运用,事件表达都需要一定的逻辑支撑。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很难只有纯粹的抒情,抒情与叙事的恰当的结合,是一部优秀作品所不可缺少的。

《文心雕龙》中作者对于抒情的认同感要超过叙事,但是抒情与叙事的相结合,可以说是现代散文所具有的重要因素,《文心雕龙》在当时那个时代,认知水平有限,魏晋南北朝时,文人才开始有自觉意识,将文学单独划归为一个理论系统,基于对前面文学传统的总结,作者能够看到的层面更多的是传统的抒情的成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总结

总体上说,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理论性专著,对抒情文学的系统有着一定的理论分析,但是也能够从中看出文学的叙事传统。《文心雕龙》中对于文学叙事的表述,主要表现在因情而起的抒情以及叙事与抒情的相结合上,这对我国文学叙述传统的研究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参考文献:

[1]董乃斌.《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03):73-77

[2]梁启勇.关于《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探究[J].语文建设,2015(15):45-47

[3]包剑锐.黄维樑与《文心雕龙》之“六观”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叙事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