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珍妮姑娘》中雷斯特的上流社会心理
2015-09-21付馨慧
付馨慧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22)
简析《珍妮姑娘》中雷斯特的上流社会心理
付馨慧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22)
美国文学家西奥多·德莱赛的长篇小说《珍妮姑娘》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悲剧色彩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其中的悲剧仅仅归因为社会现实因素,却常常忽视人物的心理因素。本文从雷斯特的上流社会心理出发,分析了悲剧发生的原因,以期抛砖引玉,为之后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德莱赛;珍妮姑娘;悲剧;原因;心理;上流社会
一、西奥多·德莱赛和《珍妮姑娘》
(一)个人生平。西奥多·德莱赛于19世纪后半叶出生于美国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子女众多,大部分生活不幸,而他则从艰苦的生活中以及自己家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可贵的品质。15岁时他开始自己谋生,在打工的过程中,他见识到了人间冷暖,也阅尽了人性的黑暗,这些经历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源泉。
1900年,德莱赛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嘉莉妹妹》,但这部小说却被评价为“有破坏性”而被禁止发行,不过许多赠阅本却引起了当时不少作家的注意。时隔11年,德莱赛发表了《嘉莉妹妹》的姊妹篇《珍妮姑娘》,再次被扣上违反伦理的帽子,饱受争议。1912年,其发表的《金融家》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奠定了德莱赛在美国文坛的地位。
(二)性格特征。尽管童年生活穷苦,父亲脾气暴躁,母亲未受过教育,12个兄弟姐妹大多数不幸福,但德莱赛却没有堕落消沉。他的一个哥哥保尔自强自立,成为了流行歌曲作家,给了他很大的鼓舞;父亲虽言行略显粗暴,但个性坚强工作勤奋;母亲虽没有文化,却亲切温柔。这些都对德莱赛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也造就了他乐观积极、努力向上、富有同情心的性格。
(三)写作风格。西奥多·德莱赛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也是一名自然主义者,作品十分贴近当时美国的现实生活,具有既真实又大胆的特点,用词较为朴实,但又极为准确,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心理描写细致深入。
(四)创作背景。《珍妮姑娘》是德莱赛第二部小说,诞生于1911年。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虽然经济和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刚刚经历过经济危机,国内大批民众失业,遭受着贫穷的折磨,而此时的上流社会仍然奢侈无度,两者的鲜明对比为德莱赛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珍妮姑娘》的故事背景。
二、雷斯特的心理分析
(一)身份差异。富家公子雷斯特身处上流社会,主人公珍妮却是穷人家的女儿,这两个处于贫富两极的个体因情感而走到了一起。两个人的差距无疑是巨大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差距可以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与理想的浪漫主义作品不同,作者没有为他们安排完美的结局,却最终走向了悲剧的深渊。
(二)悲剧产生的原因。雷斯特的真实情感却没有带来幸福结局,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雷斯特身为富家子弟,自小接受的是贵族式的教育,这从内而外地塑造着他的内心,贵族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上流社会心理,对他和珍妮的关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雷斯特的地位决定了他必须考虑家族成员的感受和评价,无论珍妮具有多少美好的品质,终究是穷人家的女儿,是家里的仆人。在面对贵族家庭的一切时,包括家人的固执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无法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决定,这也成为了他痛苦的根源。雷斯特的上流社会心理决定了他不能将一切抛诸脑后只为爱情赴汤蹈火。
第三,雷斯特的享乐心态占据了他的内心。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来说,上流社会往往代表着奢靡,这种奢靡是深入骨髓的。雷斯特也因为这一心理而挥霍着自己的生命,早早便疾病缠身,英年早逝。
雷斯特的上流社会心理和珍妮的下层社会身份从一开始便奠定了悲剧的基调,两者的结合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作者借着这样一个故事表达出这样的思想:人生活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是不自由的,是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的。分析雷斯特的上流社会心理,我们不难发现,雷斯特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只能舍弃一部分利益:要么舍弃爱情,要么舍弃金钱和地位。
三、总结
《珍妮姑娘》这部典型的悲剧小说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现实,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悲剧小说的代表,《珍妮姑娘》尚有许多深刻的内容等待发掘,只有从作者性格经历、社会背景、写作手法、人物心理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1]杜荣芳,胡庆洪.德莱赛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哈尔滨文学报,2006(10).
[2]范文美译.德莱赛:《珍妮姑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伍柳.《珍妮姑娘》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I06
A
1007-0125(2015)12-0269-01
付馨慧(1981-),女,吉林省四平市人,硕士,吉林化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