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五贯》题材来源考辩

2015-09-21丛海霞

戏剧之家 2015年23期
关键词:冤案传奇

丛海霞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十五贯》题材来源考辩

丛海霞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朱素臣《十五贯》的题材来源于以下四大方面:第一,熊友蕙和侯三姑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后汉书·李敬传》;第二,熊友兰和苏戍娟的故事则是根据明代的拟话本《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而来;第三,况钟、周忱和熊氏兄弟四人都是取材于历史真实人物;第四,昆曲《十五贯》中娄阿鼠败露等问题,是在传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结果。究其题材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为了与朱素臣的改编作对比,更能突出其对前人的继承和突破。

朱素臣;《十五贯》;题材来源;《错斩崔宁》;况钟

清代传奇《十五贯》是苏派作家朱素臣的代表作,该部传奇是根据历史故事加以改编、整理而成。对于《十五贯》的题材来源,学界虽有相关考证研究,但都较为散乱,且有考订不详者。本文结合相关史料重新梳理,使其线索更加清晰明了。

一、鼠盗与误解的故事源自《后汉书》

剧中的第一条线索是熊友蕙和冯氏养媳侯三姑的故事。鼠啣金环及十五贯钱(纸币)于墙壁鼠穴中的故事情节与《后汉书李敬传》鼠穴中得珠及璫珥的情节极为相似。《后汉书李敬传》中记载:

“汝南李敬少时迁赵相,奴於鼠穴中得系珠及璫珥相连,以问主簿,主簿曰:‘前相夫人昔亡珠不知所在,疑其子妇窃之,因去妇。敬送珠付前,相惭乃还去妇。’”[1]

笔者将两个故事的情节制成表格进行对比如下:

丢失物品发现地点 相关人物 冤案 结局珠及珰珥 鼠穴 相夫人、子妇 误认子妇窃之 李敬还珠,还去妇清白金环及十五贯墙壁鼠穴冯氏父子、侯三姑、熊友蕙误认侯氏与熊通奸赠与金环及十五贯况钟重审冤案,还侯、熊清白

表格清晰地呈现《十五贯》与《后汉书李敬传》在故事情节上的沿袭。因此,可以推定《十五贯》中熊友蕙与侯三姑这一故事情节取材于《后汉书·李敬传》。

二、熊友兰和苏戌娟的故事源于《错斩崔宁》和《警示恒言》

剧中第二条线索熊友兰和苏戌娟的故事主要源于明代冯梦龙《警示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而《警示恒言》的故事又源自话本《错斩崔宁》。冯梦龙是在《错斩崔宁》的基础上改编、整理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收入他的《警示恒言》中。我们不难发现,朱素臣创作的《十五贯》虽然题材来源于最早的《错斩崔宁》,但是从《十五贯》的题目和情节发展上来看,也继承了《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的优良因子。首先,史料记载朱素臣为明末清初人,且与李玉和李渔是同时期的好友,其卒年在1701年后。[2]冯梦龙生卒年为1574-1646年,必长于朱素臣,这是继承的必备前提。第二,苏州派这一群体,为及时提供剧班演出所需的剧本,需要大量的题材进行改编创作,很多戏剧家的传奇作品都是取材于当时盛行的“三言二拍”,这是继承可能性的外部因素。第三,朱素臣将题目精简为《十五贯》,在情节安排上多处体现《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所突出的“巧”字,这是继承的内证。

三、况钟、周忱及熊氏等人物与《明史》、《况太守集》

《十五贯》中的况钟这一人物形象取材于历史人物。据《明史·况钟传》记载,况钟作为苏州太守十二年,深得民心,与包龙图、海瑞齐名。史料言其“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1]他成为《十五贯》中廉洁清官的典型,替熊友兰、熊友蕙兄弟和苏戍娟、侯三姑平反冤案。

明史列传中同样记载,江南巡抚周忱实有其人,并且同况钟一样,是一个公正廉明的清官。据《江西省人物志》记载,江南赋税沉重,周忱巡抚江南时,与知府况钟“曲计”减免苏州税粮70万石。江南每年有大量的漕粮运往北京,运粮成了江南民众的重负。宣德六年(1431),周忱提出改“支运”为“兑运”,大大减少民运路程,减轻劳役。岁有余粮,用于修圩、筑堤、浚湖、疏河等民工口粮。[3]《明史》中亦有记载周忱的许多惠民政策,他与况钟通力合作,千方百计为百姓谋利益。而《十五贯》中的周忱完全与历史史料中记载的真实形象相背离。他不仅是况钟的上级长官,同时也是一个官架子十足的官僚主义者,是况钟平反冤案的最大阻力。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况钟和周忱,同时出现在《十五贯》中,他们又同在吴中地区任职为官,这就给《十五贯》的人物形象刻画创作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性和故事的戏剧性。

另外,在《况太守集》中,也有熊友兰和熊友蕙兄弟二人及平反冤案一事:

“(况公)折狱明断,有奇冤无不昭雪。有熊友兰、友蕙兄弟冤狱,公为雪之。阖郡有包龙图之颂,为作传奇,以演其事。惜一切谳断,不能尽传于世。”[4]

由此可见,况钟为二熊平反冤案也是来源于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并且其影响很大,常被搬上舞台,但可惜的是,真实的况钟断案未能尽传于世。因此,情节是否为朱素臣传奇《十五贯》中所描述的那般是无从知晓的。

四、昆曲《十五贯》况钟断案情节与《魏书·司马楚之传》

朱素臣把况钟引入传奇之中,既是对况钟的颂扬,又增加创作传奇的真实性,符合读者内心的期望,正因为第十三出《梦警》中况钟的出现,使读者可以预知传奇的结局:两条冤案必定会真相大白。编者通过《踏勘》、《廉访》两处的描写,况钟不辞劳苦,到淮安和镇江实地调查的精神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勇敢与智慧并存。1956年浙昆艺人改编本《十五贯》中,《疑鼠》、《仿鼠》、《查鼠》三出中,况钟断案的情节与《魏书·司马楚之传》中张堤五千钱冤狱故事略为相似。故事情节如下:

“世宗初,(司马悦)除镇远将军,豫州刺史。时有汝南上蔡董毛奴者,赍钱五千。死于道路。郡县人疑张堤为劫,又于堤家得钱五千,堤惧掠,自诬言杀。”[5]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找到《十五贯》第二条线索中因钱数巧合相等、被冤枉的故事。被冤枉者:张堤——熊友兰;清官:司马悦——况钟;被杀者:懂毛奴——尤葫芦;盗钱杀人者:懂及祖——娄阿鼠;被偷钱数:五千钱——十五贯;冤案澄清证据:懂及祖现场丢失刀鞘——娄阿鼠现场丢失一个骰子,懂及祖身穿懂毛奴的黑色短袄——娄阿鼠家里发现尤葫芦绣了花的钱袋子。由此可见,昆曲《十五贯》的改编,是在清传奇《十五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结果。

综上所述,朱素臣在《后汉书·李敬传》、《明史·况钟传》、《魏书·司马楚之传》、《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基础上创作了传奇《十五贯》,亦名《双熊梦》。他特意把汉代鼠窃金环至冤案的故事和宋代话本《错斩崔宁》的故事作为《十五贯》情节发展的两条横向线索,并纵向穿插况钟、周忱、熊氏兄弟的真实身份。经过情节的扩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十五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其中精彩回目在舞台上经久不衰。究其题材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为了与朱素臣的改编作对比,更能突出其对前人的继承和突破。

[1][清]张廷玉撰.明史(第十四册)[M].中华书局,1974.4379-4381.

[2]康宝成.苏州剧派研究[M].花城出版社,1993.35.

[3]江西省人物志编委会.江西省人物志[M].方志出版社,2007.175.

[4]王世德.十五贯研究[M].文艺出版社,1981.28.

[5]朱祖延,张金煌主编.中华掌故类编(第4辑)[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72.

I06

A

1007-0125(2015)12-0265-02

丛海霞(1989-),女,吉林四平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

本文为海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十五贯》故事流变研究”(项目编号:Hsyx2014-26)

猜你喜欢

冤案传奇
安-225,昨日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聚焦张玉环冤案
传奇 下
传奇 上
躲在床下的冤案
坚持,造就传奇
逍遥传奇
操控明宫三大冤案的女人
测谎仪协助平反“呼格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