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排练课在舞蹈表演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5-09-21彭婵
彭 婵
(云南艺术学院 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舞蹈艺术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和造型性的直观动态的舞蹈动作、姿态和造型,塑造典型性的舞蹈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因此,舞蹈艺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艺术。符合舞蹈艺术特质的舞蹈表演人才应当是具有全面文化艺术素质、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实践者。从现实社会的需要看,真正适应社会文化建设需要的舞蹈表演人才,应该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舞蹈艺术表演技能,兼具表演、编导、教学、研究能力,能把舞蹈作为一种文化手段融入生活的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舞蹈剧目是舞蹈教育聚焦舞台、走向舞台、接轨舞台实践的最终结果展示。舞蹈剧目排练课是舞蹈教学的核心课程,它将表演者的舞蹈基本功、技术技巧、表演风格与音乐、舞美等因素融合起来,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舞蹈作品完整认识和系统分析的能力,掌握舞台表演艺术规律,实现从课堂教学到舞台实践的迁移,从技术掌握到艺术表现的转换,全面提高舞蹈表演能力。舞蹈剧目排练课的设置对于舞蹈课程教学和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具有必不可少的重要价值和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文化内涵、精神意蕴的理解把握能力
舞蹈是人体负载、传承的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质是构成身体动态美感的文化内涵。舞蹈剧目蕴含作品所要表现的时代文化特点。进行完整的舞蹈剧目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创设一个易于理解把握舞蹈动作文化内涵的文化背景,增强对动作语言文化功能的领悟,提升对舞蹈艺术作品文化内涵、精神意蕴的理解把握能力。以中国古典舞剧目为例:中国古典舞男子独舞剧目《秦俑魂》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惟妙惟肖的秦俑形象,展现出千年古韵的威武之躯和中华英魂的勇士气概,给予观众以深深的震撼和长久的感动。通过该剧目的教学,一是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该剧目的成功因素在于始终紧扣“俑”的特点进行形象创造,使人通过体现华夏民族体态特点、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所追求的“静如岳”、“立如鸡”、“重如铁”的体态美感,体会到了艺术作品的历史深厚感。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到,编导和表演者时时通过“俑”的运动,包括腰的转动、脚步的移动、大张口、向前看,以及许多空中的腾跃和倒地翻滚等高难度动作,目的不在于展示“俑”形象僵硬的躯壳或者是表演者动作技巧的精彩,而是要用“动如涛”、“转如轮”、“折如弓”的体态美感,把艺术形象的血肉和灵魂,鲜活地表现出来,淋漓尽致地诠释华夏英雄刚健威武的气质、勇毅坚韧的灵魂和永不泯灭的民族精神。通过类似剧目教学的反复训练,易于指导学生理解和表现具有时代文化内涵的舞蹈动作,挖掘和掌握身体动作表象之后的社会习俗、审美趣味、伦理道德尺度,从而善于发掘出舞蹈语言中每一个身体动作所烙上的文明印迹,并通过其细微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生命色彩、细腻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的审美风格。
二、促进学生增强对舞台艺术规律性的领悟和理解
舞台表演要求演员通过舞台行动,以接近生活的舞台动作,结合灯光、布景、服饰、音乐、舞姿及其他文化象征,使舞蹈语言和其它综合表现手段完美结合,淋漓尽致地展现舞蹈的整体场面和微观细节,塑造和展示人物角色形象,当场征服观众。进行具有较完整舞台因素的舞蹈剧目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探究人物行动的动机,充分考虑到舞蹈和情景的结合,注意演员心理节奏与外部声音节奏、动作节奏、表情节奏及服饰、舞美、灯光等场面性、情绪性、风格化因素保持协调一致,从而拓展表演空间,增强舞蹈气氛,提升舞蹈表现力与震撼力,营造出舞蹈独有的意境。比如,中国古典舞优秀剧目《爱莲说》的舞蹈语汇是以古代散文精品《爱莲说》的审美意趣为文化底本的。北宋著名学者周敦颐在文章《爱莲说》里鲜明地表达了对莲花的热切赞赏,实质是抒发了对具有莲花般“高洁、质朴、清淡、自矜”特性的人格品质的追求。正是居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审美需求的深刻理解,作品中演员选择的服饰是一身带有藕荷色的紫衣,给人以高贵素雅之感。而舞蹈配乐的选择是中国器乐曲中韵味隽永的名曲《沉鱼》、《落雁》。如水般的竖琴声、如歌般的琵琶声、如月儿般的弦乐、如梦幻般的钟声……共同营造了一种极具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淡雅、超然、柔婉、轻灵的意境。而舞蹈者提、沉、含、腆、仰、拧和跳、转、翻的舞蹈技巧与音乐的节奏、莲花的气质、人物的意念高度和谐一致。人如莲之静谧,莲如人之灵动,莲似人之飘逸,人似莲之洒脱……物我合一,出神入化,韵味无穷。通过这样典型性的剧目教学,对于引导学生从作品所使用的舞蹈语汇、演员表现的舞蹈动作技巧及与音乐、文学等情景因素相互融汇所取得的效果,去了解和把握舞蹈创编者所设计的舞台行动目的,去观察和学习表演者对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所进行的身体解读的技巧和经验,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演、编、教融合的综合型、实用型舞蹈人才
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训练学生的舞蹈艺术实践创意和表现能力。创意永远是舞蹈专业的灵魂。舞蹈剧目作品是经过编导们创造性艺术构思和精心创编而成的,体现了创编者在追求具有完美观赏性舞蹈动作、灯光、音效、场景等方面的创新、创造意图,同时也融合了表演者在竭力突破时空和身体条件限制而进行表演创新方面的努力。通过舞蹈剧目教学,便于引导学生学会从创编者整体艺术构思出发去理解舞台行动目的,增强作为演员的表演自觉性,更好地表达舞蹈创编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演员自主创新的表演元素中,展开自由的想象,激发探索尝试的勇气,学会从演员表演的角度,反思和反作用于舞蹈的创编和教学,实现编、演、教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正是基于舞蹈剧目的双向作用特性,舞蹈剧目排练课程通过采用具有动作性、技巧性、情感性内容的综合素质训练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可塑性,提升他们对舞蹈技术技能的创造能力以及演、编、教融合的应用能力,从而为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实用型的舞蹈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开辟广阔空间。
剧目排练课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的、全面发展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它既是舞蹈教学训练的综合体现,也是其训练的结果与目的。面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综合型、实用型舞蹈表演人才,高等院校舞蹈院系需积极进行舞蹈剧目排练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构建以剧目排练课为基础载体的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剧目排练课教材建设,坚持致力于剧目排练教学实践创新,努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素质舞蹈表演人才。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红梅.试论舞台行动规律在音乐剧表演中的运用[J].艺术评论,2008(9).
[3]房进激.关于舞蹈的表演教育问题-兼论剧目与教学的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3(2).
[4]王明辉.舞蹈教学剧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