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5-09-20黄兴春
黄兴春
一、存在问题
汽修专业就是向社会培养专业的汽车修理人才,具有确定的培养方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过程往往没有很强的专业目的性。目前的汽修专业课程大多没有竞争性和专业特色,同时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力也被限制,导致学生进入行业之后没有特色,竞争力不强;同时教学设备的陈旧老化,也影响了学生与汽车行业技术的接轨;汽修教材的陈旧以及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学生对于市面上常见车型的掌握能力较弱。
二、解决措施
针对当前汽修实践环节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问题的根源,提出正确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让汽修专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实现教学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操作性和技能型人才,更加注重亲自体验和实际动手操作。明确了这一中心,理论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有的放矢。针对中职学生基础理论功底薄、逻辑思维能力弱,而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中职学校应将专业的课程做相应的改动。教学过程中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将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实用的教学法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校内实践方面,应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编写训练方案、指导守则以及实践考核准则,将实际生产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将企业需求和教学结合起来,具有高效务实的特点,使汽修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能够真正达到企业的要求。
2.提高本校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汽修专业的实践更是如此。具有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学校应积极推进双师队伍的发展,提高本校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综合能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为教师的外出调研、交流学习拨出专项经费,以此加快汽修专业前进的步伐。为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术,可长期有效地开展课程教研活动,促进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同时,定时安排各专业的专任教师到生产的第一线实践专业技术。
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企业专业要求的人才,不仅要加强本校教师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建设本专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引入外来的教师资源。兼职教师队伍的构成复杂,主要由知名企业和工厂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兼职教师来自于企业的一线,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技术优势在实践教学中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考虑到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经验,学校应组织兼职教师学习教学规范,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学过程。总之,建立一支本校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团队,不仅能促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的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术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相结合,对于教学改革也具有推进作用。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学校教育的特点在于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人才,使学生在学习后能直接上岗操作,尽量减少上岗培训这一过程。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熟练掌握汽车维修专业的相关技术,并在生产工作过程中自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以企业的技术要求为蓝本,将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教学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相结合,致力于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体系,营造出更为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与企业的正确对接提供更好的条件。
校内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实地调研多个企业,按照实际情况下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要求以及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设置实训项目内容。校内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尽快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因此在购买相应的设备时,应考虑到贴近实际的生产过程,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尽量加快。教学实训基地的需要考虑实际教学要求,分功能区的设计更符合其项目化的特点。知识讲授、设备工具、实训操作、小组讨论等功能区保证了教学的一体化。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用合作企业的优秀管理模式,以优秀的汽车维修技师为主,对外开展汽车维修服务,实现合作企业的生产盈利。同时,对内为学生提供实际的生产实训场地和设施。为增加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快与企业的一线技术要求实现对接,生产性实训基地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体系。如建立高效的生产性实训流程、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实训项、规定有效的学生实践教学准则等。
校内教学性实训基地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的实训条件,主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的一线技术技能,校外实训基地则是为了加强学生在岗的综合素质。由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机会,让中职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锻炼汽修技能。校外实训过程中,为保证学生实践过程中岗位能力的稳步化提升,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中职学校和合作企业要共同制定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同时规范管理,设定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标准。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