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进行时
2015-09-20安治武赵亚冰
安治武 赵亚冰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一、前言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订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日前正式公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环境保护部门,建立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定期发布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它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目标、原则、工作流程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城市黑臭水体的识别、分级、整治方案编制方法以及整治技术的选择和效果评估、政策机制保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对其生存环境也俞加重视,形成了由政府治理、由百姓监督的局势。城市黑臭水整治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构建完善的城市水系统和区域健康水循环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和修复城市水态环境,对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
二、城市黑臭水体的定义、识别与分级
1.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2.识别与分级。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水质检测与分级结果可为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制定和整治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某检测点4项理化指标中,1项指标60%以上数据或不少于2项指标30%以上数据达到“重度黑臭”级别的,该检测点应认定为“重度黑臭”,否则可认定为“轻度黑臭”。连续3个以上检测点认定为“重度黑臭”的,检测点之间的区域应认定为“重度黑臭”;水体60%以上的检测点被认定为“重度黑臭”的,整个水体应认定为“重度黑臭”。
三、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的选择应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
1.控源截污技术
(1)截污纳管。它适用于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1]。
截污纳管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 (输运)泵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应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
(2)面源控制。它主要用于城市初期雨水、冰雪融水、畜禽养殖污水、地表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当然也可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采用各种低影响开发 (LID)技术[2]、初期雨水控制与净化技术、地表固体废弃物收集技术、土壤与绿化肥分流失控制技术,以及生态护岸与隔离 (阻断)技术[3];畜禽养殖面源控制主要可采用粪尿分类、雨污分离、固体粪便堆肥处理利用、污水就地处理后农地回用等技术。
2.内源治理技术
(1)垃圾清理。它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垃圾临时堆放点清理。城市水体沿岸垃圾清理是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其中垃圾临时堆放点的清理属于一次性工程措施,应一次清理到位。
(2)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它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水生植物和岸带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季节性落叶及水面漂浮物的清理。水生植物、岸带植物和落叶等属于季节性的水体内源污染物,需在干枯腐烂前清理;水面漂浮物主要包括落叶、塑料袋、生活垃圾等,需长期清捞维护。
(3)清淤疏浚。一般而言适用于所有黑臭水体,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它包括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工程中需考虑城市水体原有黑臭水的存储和净化措施。
3.生物修复技术
(1)岸带修复。它主要用于已有硬化河岸 (湖岸)的生态修复,属于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的长效措施。采取植草沟、生态护岸、透水砖等形式,对原有硬化河岸 (湖岸)进行改造,通过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强化水体的污染治理效果;需进行植物收割的,应选定合适的季节。
(2)生态净化。作为阶段性措施,主要适用于整治后城市水体的水质保持,具有水体复氧功能,可有效提升局部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并加大区域水体流动性。它主要采用跌水、喷泉、射流,以及其他各类曝气形式有效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水平;通过合理设计,实现人工增氧的同时,辅助提升水体流动性能;射流和喷泉的水柱喷射高度不宜超过1米。
总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不是一项简单的面子工程,它需要政府制定长期的管理方案,也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同时由百姓监督,完善治理技术来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
[1]程江,吴阿娜,车越等.平原河网地区水体黑臭预测评价关键指标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9):18-22
[2]Zhong J,Fan C,Zhang L,et al. Signifance of dredging on 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in Meiliang Bay,China: a year long simulation stud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22 ( 1) ; 68 -75.
[3]张勇.城市黑臭河道生境改善与生态重建实验研究:技术耦合效应及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