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方舟”的救亡接力
2015-09-18吕奇
吕奇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直逼宜昌。
一项迫在眉睫的运输任务,摆到重庆民生公司掌门人卢作孚面前。
10月23日,卢作孚抵达宜昌后,立即亲临江边调查。
放眼望去,从1码头到13码头数里长的空地上,黑白灰三色铺满两岸。
江岸边堆放的机器设备达9万吨以上,这是全中国工业的家底。
3万多名准备入川的人员聚集于此,其中不少是中国各界的精英。
卢作孚的任务很明确——将全部人员和物资赶在敌人到来前运往重庆。
而此时,不时有日军轰炸机呼啸而过。
距长江上游枯水期还有40天——到了枯水季,大型船只就无法航行,而卢作孚能调动的,只有民生公司的22艘轮船和两艘挂法国旗的中国船。
按此运力,不算运输人员,仅9万吨机器全部运往重庆就需耗时一年。
这个任务,仿佛不可能完成。
当天晚上,卢作孚召集各轮船公司负责人开会,制订撤退计划。
10月24日,12码头。
工作了一个通宵的卢作孚宣布撤退方案——“三段航行法”,即将宜昌至重庆分为三段航行,宜昌至三斗坪,三斗坪至万县(今万州),万县至重庆。除大型设备、重要物资用专船直运重庆,其他多数轮船则进行分段抢运。
安排就绪,卢作孚撕下床单,手书一联“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勿忘国家大难”,悬挂于船舱,激励员工。
滔滔长江上,各轮船多装快运、分秒必争。
24艘轮船、850只木船在峡江来回穿梭,码头搬运口号高昂激烈、峡江拉纤号子低沉回荡。
一场抢运民族工业命脉的战役,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每天早上,必有六七艘装满物资的船从宜昌开出去,每天下午,也必有同样数量的船回来。
期间,日军飞机加紧了对宜昌和川江航线的轰炸,几乎每天都有轮船、木船被炸毁的消息传来。
在撤退的最后阶段,卢作孚不顾危险登上轮船,亲自指挥。
一次,在航运途中,日军轰炸机突然出现,卢作孚站在船尾,指挥轮船规避。只见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卢作孚大叫一声“刹车”,轮船轰然停止。
炸弹擦着船沿在水中爆炸。不幸的是,一艘木船被炸弹冲击波摧毁,船员全部遇难。
到1938年12月初,江水低落,宜昌堆积如山的货物终于全部运到重庆,大撤退在40天内胜利结束。
日军占领宜昌时,当地已成一座空城。
卢作孚组织的峡江西撤壮举,被誉为“中国工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烽火弥漫的抗战岁月里,卢作孚和他的民生船队来往奔波于重庆和长江沿线各个城市,从即将沦陷的地区运送出大量人员、设备和物资,同时也将大批抗日将士送往战场。
这支勇敢航行于险阻峡江之上、穿梭于日军炮火之中的英雄船队,因此被称作“抗战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