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小屋”里的震天呐喊
2015-09-18薛峰
薛峰
1942年底,重庆沙坪坝。
一块平坝上,一座平房渐渐挺立起来。
盖屋的是一名中年男性,戴眼镜、蓄浓髯、穿长衫,像是文化人。
随后三年,在日军疯狂轰炸下,这个男人在这间小屋里绘就了一大批以抗战为题材的漫画作品。
在每幅漫画上,都署有男子的名字:丰子恺。
丰子恺一生,有两间屋子让他魂牵梦绕。
第一间,是他位于家乡浙江的“华屋”——缘缘堂。
在那里,丰子恺徜徉于种满樱桃和芭蕉的庭院之间,创作了《阿宝两条腿,凳子四条腿》等大批传世佳作。
当时的丰子恺,就如他仰慕的陶渊明一样,深居简出,探寻纯洁而崇高的人性之美。
而这场探寻,却被日本侵华铁蹄踏碎。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沪皖浙诸省市迅速陷落,缘缘堂也毁于战火。
丰子恺一家仓皇避难,来到陪都重庆。
在这里,他自己动手盖了一间陋室,取名“沙坪小屋”。
小屋建好后,丰子恺在院里种下芭蕉,再次开始了绘画作文。
山风摇曳芭蕉,稿纸“沙沙”轻响——一切彷佛回到了缘缘堂。
但丰子恺的魂灵,却再也回不到那“桃花源”了。
在西迁路上,丰子恺目睹了山河破碎、同胞泣血;来到重庆后,又亲历了日本飞机的残酷轰炸……
家与国的苦难,让丰子恺热血冲喉,他决定用画笔来宣传抗战——
他盛赞抗日将士舍生忘死、保家护国的豪情,于是有了《出征》《空军杀敌归》等佳作。
他猛烈抨击日本侵略者的邪恶无道,于是有了《轰炸后》等画作。
…………
画笔化为利刃,激励千万国人抵抗侵略。
纵情创作的同时,丰子恺也恢复了另一嗜好。
在缘缘堂时,每当明月东升之际,丰子恺就会斟一杯家乡的绍兴陈绍,对月独斟。
战争爆发后,颠沛逃难之时,丰子恺被迫暂歇了这个雅好。
寄宿“沙坪小屋”后,丰子恺独斟如故。
只是那杯中之物,不再是故乡的佳酿,而是远逊于绍兴的重庆黄酒。饮酒人的心情,也斟满了浓浓的愁与仇。
每天入夜后,丰子恺和家人就会在“沙坪小屋”相对而坐,谈论抗战话题。
每当这时,丰子恺就会斟满一杯酒,仔细倾听孩子们讲述白天的见闻。
一开始,那杯里尽是败退的苦涩,盈满了“下江人”的惆怅。
随着时光辗转,盟国开始反击——东京大轰炸、墨索里尼被杀、德国败亡……丰子恺的酒杯里,竟也慢慢酝酿出胜利的希望。
在传世名篇《沙坪的美酒》里,丰子恺这样回忆酒的味道:“我在‘沙坪小屋的晚酌中,眼看抗战局势的好转……我有生以来,从未吃过那样的美酒。”
一手捏画笔、一手握酒杯,守望着胜利——“沙坪小屋”里的丰子恺,就这样度过了三年岁月。
1946年,抗战胜利之后,丰子恺携家人回到老家。
挥别“沙坪小屋”之际,他留下墨宝寄情山城:“谢谢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