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金龙书法“道法自然”的体悟

2015-09-18岳晓峰谭庆云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悟万物

岳晓峰++谭庆云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二十五章

对于天、地、人、道之间的辩证关系,先贤老子已给出我们周详的解释,他认为:道的存在是先于天地而生,周行而不殆的;道为万物之源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虽然道是超然无形的、甚至有些虚幻的,但确确实实左右着万物生灭变化,是冥冥中存在的规律,任何天、地、人都在其统辖之下。作为万物精灵的人亦不可逾越、悖逆它,万物发展复归于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精髓,是古代文化的瑰宝,直至如今他的思想仍旧熠熠生辉,如人生征程中的一座灯塔,在迷途的夜里指引着人们前进。

书法家谢金龙的“道法自然”以其自身多年的修行、体悟将老子这种哲学精髓在黑白宣纸间泼洒得淋漓尽致。

谢金龙先生多年钻研易学、文学,对医学、儒、释、道有很深的涉入,他认为,江河自然自高流低趋向大海,潮汐涨落有时,春华秋实有时,昼夜更替、日月星辰有时……知晓了这些我们就了解了自然;羊八井地热发电,三峡蓄水发电,草原上的风能、沙漠上的太阳能的利用都是我们在利用自然;筑桥修路,疏通河道,开凿运河等,这是在改造自然;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古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流域证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就懂的傍水而居,这即是顺应自然。谢先生这种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理论是“道法自然”的具体运用和最好的诠释。同样治水,鲧采用围堵的方法,违背了自然规律,劳作多年洪水越治越滥,最终无功而返;而禹却是因势利导的去疏通,最终成为闪耀千秋的治水功臣。

回到谢金龙先生笔下的书法作品上,他的“道”是绽放生命力的神来之笔,用传神的意像阐释出了道所蕴含的深远意境。谢先生点划落笔处,俨然一清癯矍铄的得道行者跃然纸上:有首、有身、有脚,峨冠高髻,长袖博带飘飘,脚底如腾云驾雾,御长风而向前——谢先生笔下的“道”如潇洒行进在大道中的哲人,在人生的征途中,形色匆匆地奔向远方。然而这行进的人的脖子上被套上了一记枷锁,让他并不能天马行空,任意所为了。这一锁无形中给行进中的人以诫示。“道”中的一斜横即是传说中的达摩利斯之剑,它横亘在天,顺它者昌荣,逆它者亡衰。这个道向赏读传递出所谓的“道”就是凡事万物都有道,都有一定的规则,必须“循道”。

自古及今,尚有人对“道”缺乏认知。首先是不知有“道”,既然不知“道”,也谈不上守“道”了,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情来。山中的林木被盗伐一空的多年后狼的踪影消失了,村民感慨山猪泛滥了,一个晚上将能将几亩辛勤劳作种植的玉米或者红薯全部啃咬一空;及到夏天,河里出现断流,方圆几里之外都没有水吃。这个发生在现实中的最常见的生态灾难告诫人们:自然是有“道”的,必须循着这个“道”,才会有好的结果,打破,甩掉了那个看不见的约束,为所欲为的去忤逆“道”,必将受到自然惩处。

无知不为过,让人惋惜不已的是明明知“道”、既闻“道”,反而做出些背“道”而驰的事端来,这样的范例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抢掠烧杀、暴贪狂敛之徒待到面对四方天井身陷囹圄之时,他应该慨叹当初忘记悬在头顶上“道”的那把利剑了。

但凡书写,“道法自然”由于其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这四字几乎是所有人的选择,各式字体、各样字形的“道法自然”随处可见。谢金龙深谙“道”的博大精深含义,对于失“道”枉为之人深恶痛绝,在“道”的书写上他是有过琢磨的,因而谢先生的笔下的“道”意被写活了,越是欣赏,越是趣理无穷。

法是用来制约,束缚人的。谢先生的“法”更像是一个拿着绳索掌管你命运的人,“法”字左半边的人首、腹、身清晰可见,右半长跪着的乱纪之人被依法绑了、“法办了”。

南朝齐的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其《笔意赞》中有语:“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谢金龙先生的“道法自然”“融通四海”等作品,其中沁透出的这种神形兼备的意趣是其书法的一大特点。他用心写“山”,落笔之处,山石巍然屹立,峰峦绵延不绝;他泼墨写“水”,水势浩荡奔流,一泻千里;他专心写“孝”,长幼互相依偎,爱心彰显无遗;他倾力写“马”,嘶鸣长啸,其马飞扬;他挥洒写“龙”,蛟龙出海,游走在天;他屏气写“神”,下笔如有千钧之力,笔锋回转间长歌善舞、恣肆挥洒,收势隽秀挺拔,荡气回肠。整字如亭亭玉立的观音,集柔美、阳刚于一身,写出了“神”的威严、诡秘和圣洁,神力无边!

除了形神兼备,意趣深远之外,谢金龙先生的笔法、结字、章法也别具特色。谢先生写 “道法自然”下笔如疾雨锤打芭蕉,点画、线条无论是顿驻间还是牵连提勾、横竖弯折渗透出铮铮铁骨而铿锵有力。四字“道”“法”“自”“然”无论哪个字单独拆开来欣赏都字字珠玑:中锋、侧锋用笔,笔力遒劲,虚实阴阳转换顺势流转。四字联结欣赏,布局章法合理,一气贯通,气势如虹,显露出无与伦比的大气。

“道法自然”中的“道”中部起点,第二笔斜插,走字底承载整个字体,上狭下宽保障整个字站得直、立得稳;“法”字左半三点成一竖线,右半部有斜笔藤绕,但竖横为主骨,骨架矗立——字正;“自”起笔头小,下延后宽绰,讲求结字的变化;“然”字结字左右趋向对称,下部稍宽,保证了对称之美,又照顾到字的稳定性。关于结字,谢先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自己写字要横平竖直,要能上得了墙面(功夫不到的话,字写的时候貌似感觉正了,待装裱之后挂到厅堂之上发现字倒了!)。现在科技发达了,自己的字拍完照,放大多少倍,看到总是能经得起检验、立得住脚的。

“道法自然”欣赏之余,体悟最深的莫过于循“道”了,遵从自然及社会的规律了。“桔生淮南则为桔 生于淮北则为枳”,即是自然规律,为世人所共知。企图在北方种出菠萝香蕉那是可笑的想法和行为。北方某城曾有位显赫之人,一声令下,挖掉路边的槐树,从南方大批购进高大的椰子树种植,过了一个冬天全死了,成了一大笑谈。在古代、甚至在现在的某些偏僻的小地方,仍然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这些地方的人有着传统朴实友善的美德,恪守着一脉相承下来的训诫,才成就了天下大同、其乐融融的一片祥和的社会景象。

循“道”和“德”密不可分,博大精深的汉语言将“道”与“德”联结成了一个词,自古人们已经明白苟无“德”、丧“德”,便不会有“道”、循“道”。在古代历史上的暴君例如夏桀荒淫暴虐,周厉王横征暴敛、鲁庄公时代的庆父贪婪残暴首先是失德——将操守完完全全地抛弃了,做出了祸国殃民的,遗臭万年的恶行。

德行的修造不是一日、两日所能成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字如其人,画由心生,谢金龙“道法自然”充分折射出他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根本:凡事都有其自然法则,我们要景仰爱戴自然,要体恤遵从自然,切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逾规越矩,否则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悟万物
静谧如画
萌宠
万物皆可元宇宙
万物生长生光辉
懂,才能得
万物构成
我来添画
道不远人楼难弃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