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孔旧梦

2015-09-18李黎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士绅码头

李黎

“新月照平沙,晴烟含古树。清影石桥横,渔舟移晚渡。”此为古人题咏重庆荣昌县路孔镇大荣桥的诗句。

大荣桥始建于明代,横跨濑溪河上,紧邻路孔镇的日月门,全长116米,宽1.8米,主拱高约10米、宽15米,两侧各有方形和圆形的小拱,一面有十多个平行桥拱,延伸至河对岸,供两岸百姓日常往来交际。这座桥用平整的石块铺就,据说每一个石块都有上吨重。想来当年修建时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每当闲暇之余,两岸百姓和游人,会专程去桥上休憩,观日落云起,看小船悠悠……桥面上深深浅浅的车马过往痕迹,昭示着这个小镇以往的喧闹和繁华。

路孔镇为重庆的古镇之一。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个僧人叫曾傲,云游至此,见河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决定在此建庙修行。在庙宇修建时,发现山坡下有六个石头似于河中相同,便尝试往石孔中倒入糠壳。一段时间后,糠壳自河中浮起,便把这里称为“六孔河”,后来慢慢演变成“路孔河”,镇子也被人们叫成“路孔镇”。其实这里自唐宋时期开始,就是大足到荣昌、荣昌到泸州的水路交通要道。宋明以后,供客商休息、住宿和理货的水码头渐成规模。直到晚清,为防患农民军起义,当地士绅修筑了城墙,起名“大荣寨”。

如今,日月门和狮子门依旧伫立,城门高5米,宽2.6米,插旗杆的石洞依然完好,200多年来,坚固如旧,爬墙的绿植点缀了沧桑,不知是否回忆起往日的模样。

据县志记载,解放前,路孔镇因水运发达,往来行商众多,从而民情风俗也精彩纷呈。民国时,大小寺庙和道观有二三十座,真真称得上法会频繁、香火鼎盛;袍哥帮会的“码头”,一般在茶座旅馆的后店,有大烟和赌场……不过,每年正月的龙灯和花船,也是由袍哥堂口的乡绅承办;镇子里有一段石阶,被称为“十八梯”,不知道是不是和重庆的“十八梯”相映照。十八梯到日月门一段,有个好听的名字——烟雨巷。众多青楼女子的浅吟低唱,就从这个巷子飘散出去,缠绵到商客脚夫的梦里;镇上只有湖广会馆有戏台,但是乡亲们一般进不去,所以多聚集在茶馆里看川剧。当地的民间艺人不化妆,凭唱区分生旦净末丑,锣鼓铿锵、胡琴悠扬,乡亲们喝茶听戏,鼓掌叫好,热闹非常……目前,除了茶馆的热闹仍能看见,别的往昔,都随着时光,一点一点,湮没在明清的小巷和石阶里……

这些蜿蜒幽深的小巷,依山而建,串起了当年水运码头的粮货如云,见证了赵氏族人的迁移兴衰,也倾听着饭馆酒肆里的商贾趣闻……如今,古巷幽静,老人闲逸,何曾想到,当年这个风光宜人的小镇,也经历过战事的危机。

“大荣寨”三个字,现在在斑驳的城垛上仍能看见,清代嘉庆五年(1800),当地士绅乡民,为抵御川东白莲教起义,在水码头的基础上扩建了大荣寨。咸丰九年(1859),云南的农民军起义,于咸丰十年冬月二十九日,攻占了荣昌县城。路孔镇,距离荣昌县城,仅仅十三公里。镇内的士绅惊恐不已,急忙募捐钱粮补修城墙,并组织民兵训练,以谋抵御进攻。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六日,农民军围攻大荣寨,当地乡民凭借大荣寨城墙誓死固守,才避免了一场浩劫。据本地人传说,当地望族赵氏家族有两兄弟死于这场战争,看着目前尚为完好的古镇格局,真是令人唏嘘。

路孔镇外,大荣桥下,有一条石梁,横阻濑溪河水,风和日丽时,涓涓清流顺粱而下,在凹凸不平的石滩上形成水花,阳光洒在水面,映射出银白色光芒,故当地人称为“白银石滩”。滩面上下有大大小小的石洞,栖息有螃蟹和当地的特产桂花鱼。每当枯水时期,水面消退,当地人会结伴下河摸鱼,端上饭桌就是一道美味。

观赏白银石滩,最好选日落晚照那一刻。站在石滩边上,身上披着暖暖的夕阳,远眺古桥、古墙、古榕,可以感受到惬意慵懒感的旧日时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士绅码头
开满桃花的码头
大块头和小不点
崇敬码头
浅析清末立宪运动前后的士绅政治转型
前往码头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
对于士绅在“双轨政治”中的作用的分析
在码头上钓鱼
失而复得的绅权
近代民教冲突中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