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开发要直面石化行业三大挑战——访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杨为民

2015-09-18肖宏斌许帆婷

中国石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煤化工化学品石油化工

□ 本刊记者 肖宏斌 许帆婷

要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打造中国石化自己的拳头产品。

大众对石油化工生产和产品的环保要求不断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对进口原油的长期依赖一时也难以改观。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技术开发的研究院之一,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将研发与产业高效结合,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做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为公司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杨为民。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杨为民。

明确科研主攻方向

记者:新形势下,您认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哪些主要的压力和挑战?

杨为民: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主要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约18%和7%。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资源供给的压力还将持续增大,这一局面将严重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二是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资源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国每年的碳四副产资源量高达1390万吨,而其化工利用率仅为30%,远低于60%~85%的世界先进水平,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三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宗产品、基础化学品比重高,高端化学品、高性能合成材料、高附加值化学品比重过低,部分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杨为民:针对上述制约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作为集团公司直属研究院,上海院深感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并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研开发。我们感到,未来石油化工的发展趋势是:资源的多元化,过程的绿色化,产品的精细化。为此,上海院大力研发并推进了新型煤化工技术,大力促进基本有机原料绿色节能新技术的开发与转化,在高性能合成材料、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等领域加大开发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们研发的主攻方向已经明确,就是要在资源多元化技术、产品高端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上有新突破,在节能减排上有所作为,为中国石化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打造中国石化的拳头产品

记者:近几年上海院在煤化工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您对中国石化未来煤化工项目发展有何想法?

杨为民:我国“富煤少油”的资源结构决定了开发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是当前甚至未来实现能源、资源补充和替代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上海院在煤化工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多项新型煤化工技术相继取得快速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现了工业应用,如甲醇制烯烃技术(S-MTO)在中原石化60万吨/年示范装置上成功应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合成气制乙二醇(SCMEG)技术在湖北化肥20万吨/年示范装置上成功应用,产出了符合国家优级品标准的乙二醇产品,甲苯甲醇甲基化(MTX)技术率先在扬子石化20万吨/年装置应用成功,等等。

但是,煤化工技术因为其特殊的生产工艺,在绿色节能和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在科研成果的工业化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总体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作为中国石化自己的优势技术,要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打造中国石化自己的拳头产品。所以积极发展现代新型煤化工技术,促进原料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突破资源制约,实现能源资源利用的多元化,将是上海院未来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下一步我们还将以发展“高效、节能、绿色”煤化工新技术为目标,组织开展“煤—合成气—醇—烯烃/芳烃”等系列技术的研发,力争形成一批技术领先、环境友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煤化工成套技术并成功产业化。

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

记者:您认为企业科研院所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应如何发挥支撑、引领和驱动作用?

杨为民:我认为,企业科研院所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应当发挥两个层面的作用。

一是针对当前,要为企业做好技术支撑。科研单位要为企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产品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企业突破实际生产中制约发展的技术难题,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具体而言,在基本有机原料这一传统优势领域,上海院已成功开发多项增产烯烃技术。比如裂解汽油加氢技术,成功应用于天津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武汉80万吨/年乙烯装置、镇海100万吨/年乙烯装置。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OCC)技术应用于中原乙烯装置。开发了系列化国际领先的芳烃生产技术,已在海南炼化实现工业应用,为中国石化成为全球第三家拥有芳烃成套生产技术的专利商做出了贡献。此外,稀乙烯制乙苯成套技术、苯乙烯成套技术、节能型异丙苯成套技术、丙烯腈技术、醋酸乙烯技术、PTA技术等新一代基本有机原料技术让传统大宗化学品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我们不断进行生产技术的升级、节能低碳新技术的开发。主要有:有机原料催化及工艺技术的换代升级,石油化工副产资源(干气、C4/C5轻烃、C9+重质烃类)的高效利用,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绿色节能的催化反应与分离工艺技术开发(如丙烯腈无硫铵技术、废水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分壁精馏塔分离技术等)。

在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方面,上海院开发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系列表面活性剂产品,分别在河南油田、中原油田和江苏油田进行了先导性试验和现场试验,增油、降水效果显著。以河南油田为例,2012年1月,河南油田转注SH6表面活性剂,至2015年8月,日产油由45.7吨上升到峰值164.1吨,而后维持在160吨左右。截至2015年8月累计增油17.88万吨,提高采收率5.7%。开发了绿色环保聚酯系列化新产品,提高了聚酯产品的附加值。

二是面向未来,做好技术“引领”。科研单位要发挥科研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环境友好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努力实现石油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把握未来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培育战略新技术、新产业提供“引领”技术支持,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上海院下一步重点将在天然气化工利用、生物质化工利用、化工过程强化、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方面开展前沿性和基础性研究。

猜你喜欢

煤化工化学品石油化工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22 年第23 卷总目次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做好煤化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