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石油就是选择了奉献

2015-09-18许帆婷赵士振

中国石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刘娟老程松涛

□ 本刊记者 许帆婷 姚 斌 赵士振

在新春采油厂采访的过程中,新春人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我们。西部戈壁春秋飞沙走石,夏季骄阳似火,冬季滴水成冰,全年温差达到100摄氏度。这里远离家乡、远离都市、远离家人。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新春人忠诚地践行着石油石化“严细实恒”的优良传统。

他们当中,有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有扎根石油十余年的老石油人,有不能在父母病床前尽孝的儿子,有一同坚守前线的夫妻。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传承的是一代一代石油人的精神。

程永唐:照管稠油井就像照顾一个生病的孩子

早上8点,程永唐就起床了。由于时差的缘故,此时的天依然是黑的。老程洗漱完毕,跟所有的承包商一起去管理一区办公楼参加每天的生产调度会。10点整,他要赶到二号联合站开会。10点30分散会后,他总要到现场去跑一跑。“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去622班组。”老程说,这段时间正赶着上产,现场的事情多。

老程是运输采油项目部采油队的队长。从2003年加入东胜公司干采油开始,已经有十余年的“油龄”,经验丰富,是新春采油厂专门从东部“挖”过来的采油骨干。

新春采油厂的油井都是稠油井,生产难度远大于稀油。不但配套管网比稀油井多,而且需要不断监控数据,及时排解复杂问题。“稠油井就像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要把它照顾好了。”老程说,就像一个生病的孩子要经常量体温一样,稠油井也需要经常照看,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

8月19日凌晨1点半,程永唐接到排601-20区块打来的紧急电话,连接21口井的主干线穿孔了。他马上翻身起来,一面指示带班的副班长把流程关停,一面赶到现场调度队伍。等到焊工把管线焊完回填,所有油井都恢复正常工作,已经是凌晨4点半了。

来新疆两年多,老程已经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恶劣的自然条件、离家的遥远,都没有难倒他。“春节之后今年只回了一趟家,”老程说,“从5月底到现在,光622区块就增加了100多口井,今后两个月还要继续开井。”工作任务繁重,人手紧张,老程走不开。

“不管在哪里,只要好好干活儿,对得起那份工资就行。”老程质朴的话语,还带着浓浓的山东乡音。

夏浩:选择石油就是选择了奉献和担当

2012年8月,24岁的夏浩刚刚大学毕业,就来到新疆。初生牛犊不怕虎,夏浩见了什么都觉得新鲜,连与湖北老家迥然不同的气候和作息时间,他适应起来也没有任何困难。

刚开始,夏浩与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在管理一区各办公室轮岗见习,三个月后就去华安采油项目部现场实习。“这里和学校里学的、东部油田看到过的完全不一样。”夏浩说起第一眼的印象,与科班学习有一种“脱节”的感觉,“学校学的都是稀油,到这儿一看都是稠油,而且采油工艺也不同,就傻眼了。”

□ 夏季酷热难耐,一线员工坚持生产。韩振华 摄

带着这样的困惑,夏浩只要听说哪个现场有自己没听过的东西,就跑去盯着看;即使人家说已经做完没什么可看的了,人家不撤退他也不走。半年的时间,他一下子变黑了。“第一次见他时还是胖乎乎、白白的,”管理一区副书记张江利说,“现在他有一个新外号叫‘小黑蛋’。”

勤奋和踏实,让夏浩成长得很快。2013年底,他成为华安采油项目部采油队副队长。为了带好队伍,他对这里特殊的工作环境有了更多的思考。“这里环境比较枯燥单调,远离城市,员工很可能会心情抑郁。”他说,员工思想动态很重要,可能会影响到工作完成质量和生产安全等各个方面。采油队的年轻人比较多,沟通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夏浩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常与他们聊天、注意排遣员工的情绪。

对待工作,夏浩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责任心。他坦言,这与他的第一位老师陈长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陈长明是新春厂的老采油工,经验丰富,他的言传身教让夏浩养成了遇到问题绝不放过的习惯。“选择石油就是选择了奉献和担当。”夏浩说。现在与大学同学聚会时,他常常这样描述自己现在的工作:“别人也许还要去看风景,我一推开门,就处在风景里。”

刘娟:最吸引我的是这里的人情味

在采油管理一区,刘娟算得上是一个名人。不管到哪里,总能看到她风风火火的身影。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恰逢新春厂一年一度的技能比武大赛开幕,刘娟忙前忙后,布置着会场的桌椅、音响和各种设备。

“她办什么事情总是跑着来,”管理一区副书记张江利说,“有一次她胃疼得厉害,仍然跑来跑去,坚持把事情做完再休息。”

刘娟是2009年就来到油田的老员工,2011年新春采油厂成立后,她来到管理一区综合办公室。这是一个需要很高情商的岗位,幼师专业背景帮了她的忙。

“综合办的工作包括党建、宣传、后勤、接待等等,事情比较杂,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很多事情全凭经验。”刘娟说,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还要不怕吃苦,有奉献精神。

今年春天,一个刚入职的小伙子由于没有通过安全考试,来综合办办理手续离职。刘娟发现他的工服三件套弄脏了,按规定要从押金里扣取100块钱。小伙子年轻气盛,扬言要找帮手来理论。刘娟顶住压力,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说服了他。

对刘娟来说,工作再苦再累都没有什么,最委屈的是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别人的体谅与理解。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忍下心酸,事后默默总结工作方法,平时注意加强沟通。在这里一干五六年,刘娟也曾想回到父母所在的团场,可是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始终吸引着她,让她不忍离开。

“大家一块儿聊天,畅所欲言,在你感到难过的时候,别人的一句‘怎么了’就能让你心里暖暖的。”刘娟说,2012年她买房子,没有贷一分款,都是向周围同事借的钱。

□ 穿着火红工衣的胜利新春人昂首走在巡井路上。李琰 摄

2011年,刘娟在新春采油厂收获了爱情。她的爱人是管理一区厨师班的班长。现在他们的孩子已经三岁了,是新春采油厂第一个“油二代”。“管理区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刘娟的话语里充满了浓浓的情感。

关松涛:用实践不断证明自己

六年前大学毕业来到新疆,关松涛就感受到了不一样。这里地广人稀,连人的心胸都开阔起来。他暗暗下定决心,把这里作为自己奋斗的战场。

2010年,刚刚毕业不久的关松涛接到了第一项重大任务。新开发的春风油田需要进行评价,报告写作的任务就落在了这些年轻人身上。2010年的冬天,关松涛在活动板房里挑灯夜战,与同事讨论、修改报告到深夜。外面是最低气温零下48摄氏度的酷寒,板房里是“冰火两重天”:电暖气的热气上冒,板房上层有如炎夏,甚至房顶上冻硬的冰雪也开始融化;而板房下层则冻得结霜,无论多厚的鞋子也早被冻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六易其稿而成的这份报告获得了所有人的好评,关松涛觉得很有成就感。

□ 茫茫戈壁滩上,寒风夹杂着雪花,在严寒天气下,前线员工继续工作,从未退缩。李琰 摄

“一开始我也没那么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随着工作经验增加,手里的数据不断地证明着我自己。”面对春风油田稠油热采的特点和远离东部的各种困难,关松涛带领团队创新提出了递补脉冲式注汽模式,有效改善了周期开发效果,排601区块周期油汽比指标提升了0.025。换言之,注1000吨蒸汽能多采出25吨油。

在茫茫沙海中,关松涛成长得很快。2013年,排601-20区块确立为中国石化“四化”示范区,关松涛以一线主要技术人员身份全程参与。2013年5月,他担任管理区地质组油藏办主任。2015年7月,他获得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荣雁:我们赶上了这个大时代

在新疆戈壁上度过了两千多个日日夜夜,荣雁已经渐渐习惯了这种一年温差接近100摄氏度的极端气候。他觉得,西部虽然苦,却最能磨练人的意志,戈壁虽然荒凉,却最能体现人的价值。

2011年,荣雁成为新春采油厂采油管理一区副经理。上产的重担沉沉地压在了他的肩上。新疆每年只有7个月有效施工期,荣雁心里直打鼓。“产量任务到底能不能完成?”这个疑问句几乎每天都盘桓在他耳际。2012年8月,在疆的18家单位开展了“决战100天,誓夺地面工程建设全面胜利”的会战活动。每天从清晨开始,荣雁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响个不停,沟通、协调、看现场,大脑高速运转,两个月下来,他得了一种叫做颌面骨关节炎的怪病,吃饭没法使劲咬,连最喜欢吃的新疆拌面也成了能看不能动的艺术品。“那个时候,只要在新疆,人就好像永动机一样,有使不完的精力,”荣雁说,“每次一下飞机,那股精神气就上来了。”

随着产能建设阵地的迅速扩大,稠油开发中的困难逐渐显现。在冬天零下40多摄氏度的现场,老的注采管柱在放喷挂油中容易发生卡泵、冻堵等问题。荣雁针对稠油物性和注汽生产管柱的特点,提出了“带压挂抽”的技术措施,并成立了攻关小组进行工具设计和现场试验。如今,这项技术已经成为春风油田稠油吞吐一体化措施的主导工艺。

荣雁说,在新疆,几乎每个新春人都面临着家庭与工作的两难。但是他们秉持着一种“大漠、胡杨、骆驼”精神:像大漠一样沉静,像胡杨一样坚韧,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面对我们的采访,荣雁很谦逊。“并不是我们有多么感人的事迹,是时代和岗位造就了我们。”他感慨地说,“我们恰逢其时,正好赶上了西部开发的大时代。”

猜你喜欢

刘娟老程松涛
老程走了
我曾丢失过半个括号
老实人
老实人
用心做事 用情做人
用心做事 用情做人
老实人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7月23日~7月27日)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7月23日~7月27日)
都是为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