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 立功 立言

2015-09-17舒艾香

党员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曾国藩日记领导

舒艾香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亮今天,也可以照亮未来。

近代以来,民间流传着“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的说法。曾国藩天资平平,却在儒家崇尚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上都有建树,甚至被人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这与他严格修身律己有极大的关系。曾国藩的修身律己对于今天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也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严于修身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户偏远山村里世代务农的普通农家。曾国藩天赋不高。梁启超、左宗棠等都曾说,曾国藩一生不以才气见长。

曾国藩考秀才,连考7次,到22岁才考中,27岁时考取进士,而且考得不太好,名列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然而,进入翰林院之后,曾国藩开始飞黄腾达,10年7迁,连升10级,其中1年连升4级,37岁时官至正二品,清朝只此一人。

当时清朝仅有6个部,曾国藩一人兼任5个侍郎,被称为“侍郎专家”。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慈禧封他一等侯爵,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第一人。曾国藩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位居一品高位。在他的倡议下,中国建造了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天资一般的曾国藩能成为清朝“中兴之臣”,成就一番事业,与其注重自身修养关系极大。曾国藩年轻时有抽烟、暴躁、自负、好色等诸多毛病,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决心改过修身。20岁时他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曾国藩改过修身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记日记,把每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一点一滴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反省、检讨、约束、改正,甚至把日记抄录数份交给朋友、家人阅读,真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日,曾国藩在日记中抱怨自己的顶头上司骆秉章对他冷淡,他三弟阅后评论道:“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曾国藩意识到自己素来自负,于是加以改正。

儒家历来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日日知非,日日改过,这对于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仍有重要现实意义。今天,一些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与这些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自我反省,不思过改过,不严于律己,不重视自身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关系极大。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要靠外界的他律,更要靠内在的自律,严以修身永远是领导干部为人从政的根本准则。

警戒贪财

一定的金钱财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古人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突破一定的规矩和界限,谋取不义之财,贪得无厌,就要付出代价。今天,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将贪腐来的钱财供子女挥霍享受,出现了一些“富二代”、“官二代”“坑爹”的现象,教训十分深刻。

曾国藩也曾见财心动,但他最终节制了自己的好利欲望,保持了清廉的作风。他在日记中写道:“昨晚,我梦见一个朋友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产,我心动了。早上醒来,觉得自己很可耻,好利之心居然在梦里都表现出来。中午吃饭时,席上,有人说另一个人最近也发了一笔横财,我的心又为之一动。我这个人真是卑鄙、下流。”

曾国藩立下并践行了“不靠做官发财”的誓言。他当过两任总督,合法收入达180万两白银,但他去世时仅留下1.8万两。他告诉儿子,办丧事不要收礼,他留下的1.8万两银子在办丧事时全花光了。

曾国藩曾告诫家人,欲望无止境,做人要知足。不知足就会纵容贪欲之火,会导致欲火燎原、洪流溃坝。曾国藩留给后人的遗产仅有老家的房子和藏书。曾国藩在遗书中写道:“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大多数官宦人家,盛不过三代。曾氏家族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一百多年来几经改朝换代,八百多人中无一不肖子孙,代代都有英才出。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一个是著名的外交家,一个是著名的数学家;曾国藩的孙辈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曾国藩的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都是大学校长、著名的教育家;曾国藩的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有所建树。曾国藩警戒贪财和严谨的家风启示我们:让子女成才比留给子女钱财要重要得多。

警惕贪色

饮食男女,人有七情六欲,无可厚非,但要守住底线,不可贪色。今天,一些领导干部放任自己的欲望,突破底线,玩弄异性,权色交易,道德败坏,违法乱纪,严重损害领导干部的形象,有些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中,绝大多数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都涉及生活作风腐化问题。

曾国藩年轻时也好色,但他遏制住了自己的贪欲,他在日记中多次记载了自己内心的挣扎。曾国藩在一则日记写道:一日,得知朋友陈源衮新纳了一漂亮小妾,艳羡不已,便登门想一睹芳颜。到朋友家后先聊了点学问,接着就夸朋友艳福不浅,非要朋友叫出小妾看一眼不可,朋友无奈便唤出小妾,曾国藩大赞其美,还夹杂一些挑逗的言辞,令人十分难堪,在回家的路上,还想入非非。曾国藩在当晚的日记中反省自己,真是“押亵大不敬”,“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

又一日,曾国藩参加进士同学的团拜,所拜之家姬妾众多,使得曾国藩“喜色”之心油然而生,东张西望,颇失大雅。他回家后在日记中写道:“是日,目屡邪视,真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通过反躬自省,曾国藩遏制住了自己贪图美色的欲望,坚守了做人为官的行为底线,保住了不贪色的美名。

警防贪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各级各类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追逐个人的名望地位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格格不入。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领导干部不务实事,不求实效,好大喜功,贪图虚名,花拳绣腿,搞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甚至豆腐渣工程,所造的“政绩”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更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老百姓怨声载道,落下一片侮骂声。

曾国藩深谙“负天下之名者,而天下之谤恒随”的道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收到无数对其歌功颂德的来信,有人赞美其“功高日月,德被神州”。对此,曾国藩采取的态度是:一封不回,并让其幕僚装订成册,写上“迷汤大全”四个字,以警醒自己。当时,人们曾四次建议曾国藩称帝,结果都被曾国藩断然拒绝。

曾国藩不为功名所累,不逐名而名垂后世,一百多年来仍为世人津津乐道。这启示我们,“政声人去后”,领导干部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自有公论,历史自有公论。

(作者系湖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曾国藩日记领导
跟曾国藩学修身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成长日记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