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仇敌忾 抵御日寇

2015-09-17兰馨邵问鼎王涛

党员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长青鬼子伤员

兰馨+邵问鼎+王涛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社会各界均以崇敬的目光纷纷投向抗战老兵,这群勇敢者曾用热血和生命誓死捍卫着国家与民族存亡,在血雨腥风中,在生死攸关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与侵略者殊死搏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抵抗日寇。

记者特别关注到“关爱抗战老兵湖北群155592270”,与一些爱心义工、宣讲团员以及地方老干局取得联系,了解到一大批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本文谨以几位亲历者的故事,来唤醒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历史的回顾与铭记。

左翼:率兵 “斩首”鬼子扫荡队

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来凤县干休所的离休干部左翼,讲述了新四军第五师主力部队转战武汉黄陂一带的一段抗战经历。

1943年春季的一天,万余日本兵扫荡黄陂县蔡甸镇(今武汉市黄陂区)。当时,正在开展民运团工作的左翼和他的战友闻讯后,立即躲进山上的一座破庙里。一时间,山下传来的枪声、哭喊声让他们心如刀绞、坐立不安。鬼子扫荡过后,映入他们眼帘的是血肉模糊的尸体、残肢,仍在冒烟的民房,屋里的家具已被砸得稀烂,猪、鸭、鸡已打劫一空,一些被凌辱的妇女颤抖着、缩在墙角抽泣……面对鬼子无恶不作的暴虐罪行,左翼和战友非常震怒:“一定要让鬼子偿还血债!”

随后,左翼在精心做好民运组建的同时,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陂安南县人民政府,奉命接收数百名新兵,以补充军分区连队,使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这年盛夏,他被一军分区派往陂安南三区区中队担任政治指导员,与他随行的还有一名机枪手。当时,三区区中队只有三个排,每个排仅两个班,近60名战士。一天,他正在战士们讲课,值班的民兵匆匆赶来报告:一队日本鬼子和伪军上百号人马正向我区方向袭来。情急之下,他与祝队长根据情势判断,决定对来犯之敌打一次狙击战,好好灭一灭鬼子的嚣张气焰!

当时,年轻气盛的左翼主动率兵狙击,祝队长则掩护区直机关人员转移。按照他们商定的作战计划:三排在东,左翼率一排带机枪,加上二排一个班在北,形成犄角态势,居高临下严阵以待。中午时分,日伪军大摇大摆地进入我部射程区内。霎时,三排率先打响,以排枪和手榴弹向敌人密集开火,打得鬼子和伪军蒙头转向,但敌人仍拼命地向三排阵地冲击。此刻,左翼抓住战机立即喊打!一时间,步枪、机枪、手榴弹、掷弹筒一齐发射,以更加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这次首尾夹击的战术,在鬼子心里形成了巨大威慑,从此龟缩在驻点,不敢轻举妄动。战斗结束时,才从俘虏口中得知,原来因日本鬼子的小队长被机枪手打死,扫荡队伍一时群龙无首,不敢恋战,以免遭遇新四军主力的围攻。

作为一名幸存的抗日老兵,今年89岁的左老百感交集:在喜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他深深怀念与他一同抗战并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尤其是贺佑三烈士,不仅被他视为兄长,更是他的良师益友。对此,他在给本刊的信中写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他希望能与当年并肩作战、至今依然健在的首长和战友取得联系,共同欢庆抗战胜利。

抗战少年:

用石头砸向鬼子兵

东风汽车公司离休干部杨玉良,抗战期间与少年同伴一起,用大石头砸死鬼子兵的故事早已在职工中口口相传。这段儿童团长的非常经历,成为他投身八路军,并在军旅生涯中屡建功勋的起点。

1937年10月中旬,邯郸城失守后,日军铁蹄践踏之处,生灵涂炭,血流成河。那时候,生长在太行山下的杨玉良,从小便深知日本强盗的兽性,一件件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让他幼小的心灵充满阴影和恐惧。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不屈不挠的普通百姓从心底燃起了抗日烽火。1942年夏,从小在兵工厂当过小工的“孩子头”杨玉良,被来武安县列江乡村创建抗战根据地的八路军施队长看好,经村委会商议决定,由13岁的杨玉良担当儿童团长。

不久,日本鬼子从邯郸大本营抽调3000多名鬼子和伪军,对太行山八路军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为了避其锋芒,八路军迅速转移了兵工厂的机器等装备。可是,部队前脚走,鬼子后脚便踏入村庄。一时间,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没来得及撤离的百姓被一个个杀死在村头。其中,有两名妇女返回家中取东西,不幸被10多名日本鬼子抓住惨遭轮奸,随后又被鬼子用刺刀挑死……杨玉良得知情形,气得怒不可遏,发誓要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

一天早晨,杨玉良和他的发小郭忠良发现有情况——他们藏身的洞口下方10多米处,有两个日本鬼子端着枪,猫腰正往山上摸索着。好机会来了!他俩亢奋地捡来一堆大石块搁置在洞口前,一来隐蔽自己,二来用它当“武器”杀敌。当鬼子一前一后拉开距离时,杨玉良当即举起一块大石头,向走在后面的鬼子砸去——“哐”的一声响,鬼子的头盔被打掉,便抬头往上看,又一块石头向他砸来,鬼子闷声倒地。霎时,前面的鬼子听到异响,回头见同伴已经倒地,急得端枪四处张望。说时迟,那时快,儿童团员郭忠良举在手中的石头稳准地砸下去,一阵密集的滚石愤怒地下落,鬼子瞬间就没了动静……后来,他们将两名毙命鬼子的三八大盖和子弹夹以及4枚手榴弹卸了下来,兴冲冲地交给了八路军。郭指导员对他们的行动非常赞赏,还奖励了一人一枚手榴弹。

此次战役,在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指挥下,八路军采取“关门打狗”的迂回战术,把日伪顽军包围在一条长30多公里的山沟里,连续激战4个昼夜,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军医纪遂臣:炮火中拼死救伤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作为国民党第一军第一师医务处的医护人员,20岁的纪遂臣随部队奔赴上海参战。当年,一直坚守战场上抢救伤员的他目睹了战斗的惨烈——伤员呈三路纵队不停地从前线往下撤,军医们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拯救伤员。

因为医护人员死伤也非常惨重,一时间,根本无法按照两名医护人员抬一名伤员的惯例来施行救治。随着前线人员的锐减,这位人高马大的军医不顾耳边嗖嗖飞过的子弹,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上前沿阵地,左膀右臂各夹住一名伤员,拼死把他们从险境中拖了回来。当时,离他最近的日军只有五六十米。

在敌机狂轰滥炸和枪林弹雨中,为了能有个隐蔽之处进行手术,战友们在战壕里搭简易急救场所。身强力壮的纪遂臣跳进战壕,用双手举起一大块铺了泥土的门板,以掩护其他医生为伤员紧急包扎和手术。当时,药品奇缺,消毒只有用简单的盐水。由于手术器材匮乏,很多手术不得不用木匠的锯子、甚至家用菜刀来为伤残者截肢……

当纪遂臣所在的部队最后从南京城撤出时,日军就在身后不远处追赶,密集的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不断有战友在身边倒下。后来,他们转战到杭州等地,继续在战场上奋力挽救伤员的生命。其中,陈副排长的眼球被炮弹炸得挂在脸上,纪遂臣迅疾将眼球塞回眼眶,精心地为他做了处理和包扎,竟让他奇迹般地恢复了视力。多年后,这名伤兵再遇见纪军医时,一眼就认出了他的模样。

在战场上抢救伤员时,纪遂臣曾多次受伤。一次战地手术中,他的后颈被日军轰炸机的炮弹碎片炸伤。后来,他拿着伤员证回到了郧西家乡。新中国成立后,他潜心行医,还参与了郧西县人民医院的创办。孩子们的心目中,“父亲很有爱心,始终认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当山区贫困病人没钱治病时,纪老都是先给人治病,一些欠下的账目,往往自己贴钱。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他要求后辈必须做一个有爱心有品德的好人。

陶长青:昼夜兼程的远征军运输兵

8月23日晚上,记者随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来到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教职工宿舍,与卧病在床的远征军抗战老兵陶长青倾心交谈。此时的电视上,恰逢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抗战镜头和雄壮的军乐旋律,陶老的回忆仿佛又回到70余年前的峥嵘岁月。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缅甸,妄图切断滇缅公路这条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线。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进入缅甸作战失利后,部队进入印度,急需补充兵员。陶长青随所在的辎重汽车部队开拔,前往印度增援。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陶长青以他在札佐独立汽车营学到的熟练驾驶技术,跟随辎重汽车六团赴印度抗击日本法西斯,以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

当时,不断有飞往印度的美军飞机被日军打下来的消息。于是,辎汽六团的很多士兵暂留不去印度。其中,陶长青的同学雷秀川也被留下来,而他却主动要求随部队去昆明乌江坝机场登机。当美军C-47型运输机穿越喜玛拉雅山的驼峰航线时,途经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强气流、低气压、冰雹、霜冻及日军的袭击,他们四五十名士兵随时可能面临撞山或坠毁的危险。不仅如此,他们还忍受了高海拔空气稀薄导致的呼吸困难,垂直下降时“挖心一般”的折磨……短短两小时,冰火两重天。陶长青在经过驼峰时,身上只有一件棉背心,被冻得浑身发抖,犹如害了一场大病。这样的飞行,无异于一次自杀性的航程。

飞机降落后,他们在汀江整休一天,在“蓝姆伽”军营接受了两周的军事训练。除了各种射击、投掷手榴弹等技能训练外,陶长青还学会了美国军用运输车的驾驶技能,并对这种10轮卡车(三轴六档、四驱)情有独钟。他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车头前有一个钢丝绳的绞盘车,绞盘单独一档,发动机可直接驱动。需要爬陡坡,或者车陷入泥潭时,可把绞盘上的钢丝绳一端紧系在大树根上,开动绞车就可把大卡车拖出来。的确,在湿热的雨林气候和泥泞道路前行中,这样的装备真是如虎添翼。

训练一结束,陶长青和战友们全副武装地投入到物资运输中。当时,他们每人配发了一支汤姆式冲锋枪、五百发子弹,二枚手榴弹挂在腰带上。大背包里,装有毛毯、吊床和蚊帐,一周食用的压缩饼干和罐头,一个酒精炉和刀叉餐具,还有一个装五加仑淡水的铁桶。这些装备使士兵即使遇险,也能弃车迅速投入战斗。

他们跟随部队来到印缅边境的利多小镇,入缅的必经之路——野人山上全是苍莽无垠的原始森林。美军通过飞机测量后,投下一长串燃烧弹将这片森林烧毁,硬生生地开辟出一条路来。经过筑路工兵的极速清理,孙立人军长率领新一军部队和筑路工兵同时挺进,陶长青他们的运输车队紧跟其后,昼夜不停地为前线输送弹药和给养。

为切断这条运输线,日军常在沿路伏击。当部队挺进到接近缅甸约83英里处,遭遇隐蔽在树林上的日本鬼子突然袭击。一时间,我军猝不及防,伤亡很大。在此期间,陶长青的战友廖文斌惨遭不幸。当时,他们趁堵车的空隙下车吃饭,谁知头顶却飞来子弹击中廖文斌,距离陶长青仅一寸之隔……这场丛林战打得异常惨烈,双方伤亡都很大。陶老告诉记者,当时沿路有很多士兵的尸体,有的半个身子挂在树上,没有脑袋,场景惨不忍睹。我怕影响开车的情绪,忍着“视而不见”,一心一意地把运输物资顺利地送达目的地。

1943年初,孙立人的新一军攻克新背洋。随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进攻密支那。1944年秋,辎汽六团的运输队为了配合廖耀湘的部队作战,陶长青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来回奔忙,一路上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只有发生拥堵或其他状况无法通行时,他们才在方向盘上趴一会儿……老人回忆, 新背洋到密支那约二百英里,中间隔有伊络瓦底江。虽然地势较为平坦,但都是土公路。雨天经常陷入泥潭,晴天灰砂闭天。在围攻“密支那”战斗中,盟军将部队和物资空投在日军后方,形成包围圈。但日军碉堡很坚固,机枪眼火力密集。对此,廖耀湘的部队配备了火焰喷射器,火焰可达三四十米长,使敌人碉堡的机枪眼一个个被消灭,烧死的日军像一堆焦炭。

1945年初,远征军部队在滇西胜利会师,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辎汽六团的汽车队,大家欢呼雀跃,回家的日子来到了!

猜你喜欢

长青鬼子伤员
伤员呵护队
一个人的抗战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万国造枪打鬼子
牛山魁打鬼子
艰难的行走(随笔)
长青开启中马圆梦之旅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长青 迈步环保公益
长青荣耀三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