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的融资机遇和挑战探讨

2015-09-17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商业会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降息常态供应链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310053)

我国正处于近三十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企业发展要以创新又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大环境。2014年12月、2015年3月我国央行连续两次降息,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以此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前进。央行的降息必然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那么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局面能否得到改观呢?本文分别选取了传统的纺织企业和基于创新驱动的科技型企业,对企业融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突破困境的三个对策。

一、新常态下企业融资大环境的剖析

(一)央行降息能够促进创新驱动企业的未来发展

创新驱动企业主要指资金密集型的、以技术研发生产为主的企业。央行的降息是经济发展的动态环节,目的是为了推动实体经济。对于融资规模较大的创新驱动企业,央行降息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节约资金成本。对于兼顾自主研发技术和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的创新驱动企业,随着生产成本增加和人力成本的增加,当前央行的降息给企业节省的年利息就相当于给企业增加额外的净利润,也可以用来扩大企业原来的市场规模。以创办于2006年6月的上海伊禾农产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1.05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是一家高科技上市企业。作为一家资金密集型的公司,短期周转性资金要求量大,本次央行降息可以节约公司200万元的利息成本,降息给公司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公司向农户收购农产品期间,同农户的产品货款结算均为现金,降息给企业在密集使用资金时带来很大效应,流动资金结算也更为流畅。

(二)央行降息对传统企业影响效果较弱

传统企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企业。在新常态下,传统企业拟以抵押贷款的形式吸引更多资金,大环境下央行在连续两次小幅降息后对降低传统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甚微,原因在于传统企业日益下跌的利润率还高于央行下降的利率。同时,有些银行的基准利率反而上浮64%,降息没给传统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正常来说,央行降息后企业资金应该更充沛,但有些银行基准利率的调整,导致传统企业不仅享受不到降息方面的收益,而且难获低成本资金的情况仍然存在。以上海市纺织企业为例,随着上海市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高升,多数传统的纺织公司和服装公司都进行了外迁,迁向各成本相比较低的中部地区。同时伴随着东南亚纺织业低成本的冲击,上海传统的纺织公司和服装公司收益率日益下降,传统纺织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举步维艰。传统纺织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定期更新设备,纺织企业就将失去足够的生产动力和发展潜力。

二、新常态下企业融资遇到的挑战

新常态下企业贷款难、贷款贵还是老问题,主要体现在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狭窄单一,以吸收银行贷款为主;企业高融资成本仍然存在;金融信贷扶持力度有限;融资担保建设滞后等方面。新常态下,对于传统企业和创新驱动企业来说,企业融资途径单一、融资成本高问题突出。

(一)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狭窄单一,以吸收银行贷款为主

微观上来说,实体企业中,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和银行未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管,不仅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显性与隐性成本,同时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向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宏观上看,我国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发展引起融资结构的不平衡,股市发展的缓慢,债券市场发展较为迅速,但我国吸收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是当前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整个社会融资总金额的八成以上,其他方式的融资规模比例都较少。

(二)企业高融资成本仍然存在

自2015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贷款基准利率调至5.35%;但各大银行为深化利率市场的改革,又会在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调20%-60%之间的比率。贷款的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相差较大,导致我国企业的实际贷款成本巨高,达到6%以上,而我国部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却只有5%-8%之间,文中提到的上海纺织企业的资本回报率仅为1%,远远不能负担贷款带来的高资本成本。吸收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相比较于直接融资而言,会增加企业负债率和降低企业再融资能力。而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中介机构收取的大量服务费也会增加企业融资贵的问题。

三、新常态下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口

新常态下,必须大力寻找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突破口,鼓励全面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金融创新,以此为突破口入手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经济更好的发展。

(一)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以高资本运营率来吸引银行的青睐

当多数企业在呼吁融资难、融资贵时,也有些企业却能在新常态下依旧发展得生机勃勃。新常态下,两会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证明,唯有企业通过不断更新技术来保持企业的生产力,从内部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以企业丰厚的收益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青睐。可见技术创新是企业经济发展提升的动力。以上海伊禾农产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农业虽然是我国的传统企业,但想在当今残酷竞争的社会中获得立足之地,唯有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公司先后创办了包括种植育苗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保鲜技术研发中心三个研究所的伊禾果蔬研究院。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农产品种植技术来优化产业链并取得了不菲的收益,2014年该公司毛利率达到29%,净利润率在18%—20%。公司还可根据亚健康人群和病人要求生产有特殊需求的产品。由于该公司经营得法和发展健康,通过技术创新保持高收益率来做强做大,获得了不少银行提供贷款的机会,公司和交通银行有十多年深入的了解和信任,公司和企业之间有着稳定的银企关系。良好的银企关系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交通银行的银行信贷员全程跟踪企业发展,便于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建立良好的资金融通环境。为了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除了向银行贷款这种传统的间接融资手段外,还希望能积极采取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优先股,类似于债转股,企业应由简单的间接融资向综合性的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渠道转化。

(二)企业供应链融资引入服务创新,实现供应链融资创新的突破点

多数传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自身逐渐壮大利润却日渐微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他们的资金支持程度也有所变化。在新常态下,许多产业正在悄然转型,多次降息可能会降低企业一些融资成本,但企业把发展希望寄托在降息或银行贷款显然不是一条捷径。在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等攀升的今天,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唯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发展的更好。企业传统供应链融资是银行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信誉、资产等作为保证,给供应链上其他中小企业提供资金需求的融资模式。国内已有关于供应链融资的研究:胡跃飞等提出财务供应链演变至供应链金融过程,并在理论上梳理了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外延。褚兴国站在宏观、微观两方面来分析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措施。当前我们可以转换核心企业的角色,由传统核心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转换为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由物流企业来为供应链上有资金需求的下游公司提供资金援助,从原来以核心企业为担保来获得银行贷款,到现在以物流公司为核心来获得多元化资金,延伸了供应链融资领域——由传统的间接融资转换为间接融资结合直接融资,在企业供应链融资引入服务创新,实现供应链融资创新的突破点。如果以创新驱动的物流企业在经营中实现服务创新——供应链金融创新,物流企业凭借自身资本运营和资产规模来协助金融机构完成整条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并监管物流供应链上的所贷资金使用和风险控制,利于金融机构全程掌握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利于金融机构节约资金监管成本和贷款回收风险。基于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本质上来说,就是将物流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合二为一的服务创新,能促进供应链融资服务创新发展。下图为传统供应链经营模式和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对比简示:

原有供应链经营模式图

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图

上图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中,供应链上资金池的共建互惠了下游企业和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实现的融资创新节约了上下游企业的金融监管成本,还降低了监管力度的投入。新常态下,基于创新驱动的物流企业把降息节约下来的成本收益补济给下游中小企业,便于他们增雇员工或增设门店,及时将节约下来的资金成本反惠于下游企业。创新驱动的物流企业需要同多家银行携手合作,为下游企业提供资金运营、风险规避及保险和物资的监管。在良好市场环境下,快速推广供应链金融业务,能提供更为灵活机动和迅速的供货反馈,解决了中小企业货款短缺,提高了销售机会,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下游中小企业因占用大笔资金而产生的资金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也给下游企业带来较高利润,使下游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利于它们更大地拓张市场的需求和业务规模,为基于创新驱动的物流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由于这种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良好的可操作性吸引了战略投资者等的关注,这大大丰富了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共建资金池的资金来源。

(三)多元化融资方式和融资环境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趋势

新常态下,我国正规金融体系不能满足企业对融资、规避财务风险和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需求,以及社会游资投资收益的需求,所以,具备民间金融和草根金融的“影子银行”快速出现并发展起来。2015年3月两会提出大力提倡创业和创新。社会创业的增加,随之创办的企业数量也在增加,此时要增加更多专门的金融机构来接待中小企业,增加设立民营银行。我国民间资金数额颇大,如何有效地把这些民间资金聚集起来成立民营银行,并做大和做强民营银行,通过试点设置和运营来解决更多企业的融资问题。2014年3月,由阿里、万向、腾讯、正泰等民营资本参与的五家民营银行获得试点资格。截至2015年3月,获批开业的有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三所银行。正常情况下,首批推出的5家民营银行都应在2015年的上半年开业。信贷要求高、手续繁琐的传统金融极不易满足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为缓解当前企业融资难而贵的现状,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来优化融资环境。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使股权众筹开始操作正规化和监督逐步机制化。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股权众筹的低门槛准入性、高效率运行性、无地域局限性的特征,将使股权众筹成为网络金融的主体力量。基于周期而言,目前股权众筹发展虽还处于萌芽期,但对帮助企业发展的能动效果已经得到多方的鉴定和认可。因此,股权众筹不仅能解决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的问题,而且也是网络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股权众筹发展情况的预测,新三板的容量扩大将来能逐步打通股权众筹,到时尽可能实现网络线上线下的同时融资和转板的上市孵化。

猜你喜欢

降息常态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美联储宣布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降息潮为何再现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6月汇市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