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的公开课要有“引领”的担当

2015-09-17黄国才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云雾引领姿态

黄国才 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福建省小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曾荣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是福建省第三批“国培计划”专家库推荐人选。

曾荣获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举办的福建省第一届小学语文名师海西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撰写的1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转载。参与编写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编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福建教育出版社)等书。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工作,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的修订工作。

他认为语文课程是姓“汉”名“语文”字“例子”号“儿童精神”,因此语文课,要用心教儿童做语文的事。

名师的公开课要引导、带领广大教师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尤其是“转变学习方式”“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等直指革新的高难度目标——行动。

名师们天南海北在动辄几千观摩者的公开课上,演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给予教师最直观、最生动的指导和示范——对一线教师的影响最大——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些公开课与名师们追求的理念或目标(这些“理念或目标”往往在名师课后的“说课”或他们的论文、报告中阐述)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多数名师的课依然由教师牢牢把控、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不敢、不会、不能越雷池半步)——师问生答、一问即答、一问一一答,是这些课的生动写照;多数名师的课也只是在学生已知已会上打几个滚(只不过有些“滚”打得巧妙而已)——师问生而或“举手如林”,或“对答如流”,或“如行云流水”,是这些课的“喜剧”写照;多数名师的课,学生的学习依然孤军奋战(甚至看不见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鲜有同学之间的讨论交心、争辩交锋和分享交流,是这些课的“悲剧”写照。

不信吗?请看——

某名师教《庐山的云雾》(三年级)一课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内容(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老师让学生画出“中心词”(学生齐答“千姿百态”),然后给“千姿百态”换一换词(学生一一答“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等)。

教师接着问作者写了“几种姿态”(学生齐答“四种”),让学生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姿态(学生一一答“像冰激凌”“像笔”“像棉花”等,至于像不像老师可不管),又问为什么作者只写这四种姿态,或者说“四种姿态”怎么能体现“千百”种姿态呢(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赶紧自答“这样写有层次、有代表性”),然后让学生朗读朗读、体会体会、感受感受。(学生齐读)

最后让学生写一写“那些围绕在山头的云雾,像

;那些流淌在山谷的云雾,像 。云雾风起云涌时,它是 ;云雾轻舞曼妙时,它是 。”(学生写,但不管有没有写完,都一一读一下自己写的。)

以上老师所教(问),学生是不是都懂呢?是的(因为学生都对答如流)。只有一次例外——作者为什么只写四种姿态?学生不懂——本应该让学生好好思考思考、讨论讨论——不,那样可能会“冷场”、那样可能会发生“意外”——老师就急不可耐地自答。因此,老师的教只是在学生已知、已会上打了个滚。

以上老师所教,是不是师问生答、一问即答(不让学生思考、也不用学生思考)、一问一一答?是的。

以上老师所教,是不是都由老师牢牢把控?是的。老师没有给学生丝毫喘息的机会、半点自由的空间。教学变成由师到生的单一的、单向的、平面的、呆板的、简单的问答。

名师的公开课应该也必须改变——回到“课”的本质——教学生怎样学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周一贯语),尤其在引领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一、名师的公开课要引领教——教学生“不理解的”,教而使学生更进一步

如果老师所问(教)的学生都会,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不会又应该要会的。这是将目标定位在“最近发展区”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起点。

就此教学而言,要聚焦作者造句的变化、用词的准确和联想的贴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1)造句的变化。作者描写一二姿态的云雾是“那些……云雾,像是……;那些……云雾,又像是……”,描写三四姿态的云雾,就变化了,是“云雾……时,它像……;云雾……时,它又像……”这些是学生不容易发现且又是需要学习的,老师要教,要让学生感受语言“变化”的美。(2)用词的准确。“山头的云雾”用“笼罩在”,“半山的云雾”用“缠绕在”;“山谷”的云雾用“弥漫”,“山峰”的云雾用“遮挡”。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用得多么准确啊!这些是学生不容易发现又是需要学习的,老师要教,要让学生学习准确用词、感受其表情达意的作用。(3)联想的贴切。作者看到“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联想到“戴……白色绒帽”,看到“缠绕在半山的云雾”,联想到“系……一条条玉带”;看到“弥漫山谷”的云雾,联想到“茫茫的大海”,看到“遮挡山峰”的云雾,联想到“巨大的天幕”,多么贴切。这些是学生不容易发现且又是需要学习的(从学生说“像冰激凌”“像笔”“像棉花”可以得到印证),老师要教,要让学生感受联想的贴切、学习怎么打比方。——这些既涉及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又都是学生不容易注意但又需要学习的。教学怎么能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呢?

二、名师的公开课要引领学——教学生学有方法、有思考、有交流,学而觉

为什么作者只写了四种云雾姿态却说“千姿百态”呢?即使不由学生问,也应该让学生思考思考、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啊。学生有独立思考,有讨论交锋,有分享交流,才能“觉”。

在学生“觉”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就如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如此,教学就变成了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的多维度、多向度、多层次的对话,师生就真正变成“学习共同体”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是在一节节课上实践的,在实践中养成的。

三、名师的公开课要引领问——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质疑

没有学生的质疑问难,就没有创新与创造。

本来作者第一句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却只写了四种姿态,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疑点”;“四种姿态”用两句四种写法,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疑点”,要引学生发现疑点,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本身就是理解——更高阶的理解;提问本身就是思考——更深刻的思考。老师若能把自己想问的问题让学生问出来,教与学的思维就不同,教与学的境界将大开——毕竟无疑不问哪来学问!

名师的公开课不同于明星的“原唱金曲”——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只为一展自己的歌喉,赚个满堂彩。名师的公开课是指导学生怎样学习的——没有学生有分享、有方法、有思考的学,就不存在“课”,更不可“公开”。

我们期待名师的公开课能与其追求的理念一致,以一堂堂活生生的课堂教学为例,诠释自己的理念,让理念转化成看得见的行为、可操作的程序;让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成长进步也看得见、摸得着。这一切都可以让广大教师思考得了、运用得上。

这就是名师公开课的担当,也是名师引领的担当。?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国际阅读素养框架下的我国小学阅读教学和测试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DHA140324)成果。]

猜你喜欢

云雾引领姿态
魔法云雾
云雾是山做的梦
星星
梦境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get!五大潮流热点 许你裙装 浪漫姿态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