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本土创新成果与未来发展

2015-09-16徐新容

中国德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发展教育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程是本土化推进的过程。文章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功能、基本特征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体系;从政策支持、课题引领、学校建设、专题教育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策略;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作了思考。

可持续发展教育;本土创新;未来发展

徐新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2005年3月1日,联合国纽约总部公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计划》),文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远景目标、价值观念、核心领域、预期成果等内容,并要求世界各国将可持续发展原则、价值和实践理念融入各国教育事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区域推进。

《十年计划》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入推进,在2010年,“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主题”内容之一,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是本土化推进过程中进行理论提升与创新的过程。十多年来,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

理论体系

可持续发展教育原来是国际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化为广大中国项目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需要经过结合中国实际加以重新表述,以形成体现我国社会与教育实际需求、便于被我国教育工作者理解的本土化理论涵义。这一过程就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创新过程。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时代应运而生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同国外相关定义相比较,这一定义更为明确地阐明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更为鲜明地指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时代功能。且简捷易记,已成为广大教育者认识、理解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核心”与“三个基本点”:核心内容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基本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教育、可持续学习能力教育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功能包括,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两层涵义。所谓社会、环境、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在生态文明时代,由单纯注重经济发展,转变为同时注重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既指关注人类群体的可持续发展,又指公民个体跨越人生诸阶段的、不间断的稳健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转换性教育,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需要对教育系统和结构进行重新定位,其核心是对教与学进行革新。在尊重地域文化相关性和文化适应性基础上,用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综合视角观察和解决可持续发展事件。这些内容与功能的定位及时引导了广大实验学校的实践方向。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同处于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创新进程均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基于实践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提炼出了导向性、创新性、广泛性、全面性、系统性、实效性六个基本特征。

这六大特征创造性地论证了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新教育的完整体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覆盖面广泛,涵盖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教育将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领域可持续发展知识全面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内容;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全面重新定位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师培训、校园建设、学校与利益相关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已经由产生时的抽象概念变成了越来越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鲜活与生动的教育创新实践。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政策支持:纳入国家与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自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试验”,确定了北京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区”长远设想。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持续推动素质教育向新的深度与广度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市级教育政策已经得到教育行政部门认可。

北京市各区县作为实施和执行北京市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的责任主体,在规划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策略时,也分别结合本区域的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制定本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例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纲要》的指导意见,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落实《纲要》的实施方案 (草案),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在中小学中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纲要》的指导意见(讨论稿)等。这些政策文件是区县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权威性依据,为各区县结合区域实际与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导。

(二)课题引领: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充实可持续发展教育具体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优质教育之道。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第一,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以及基础教育国家、地方与校本等三级课程中全面、系统充实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全球、国家与周边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是课程创新的主要源泉。

例如,北京市中小学市、区级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依据现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参考现行教材,系统研究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中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教学目标要求;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意见》。

再如,北京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分)》地方教材、陕西省《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教材、黑龙江省《环境教育》地方教材、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可持续发展未来:哈尼梯田与青少年》等,这些地方课程与教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亮点。

第二,可持续发展教育育人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坚持开展可持续教与学方式实验,通过实践验证形成可持续教学模式。

可持续发展教育倡导可持续教学与学习方式,强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渗透教学与扎实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采用“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等教与学原则,重点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学习效果。

例如:2002—2012年,北京市与上海市部分区县校长与教师参与“构建可持续教—学模式”实验课题。

实验假设:针对传统教学人文精神缺失和不可持续性等主要弊端,采用可持续教学基本理念和操作建议,能够产生创新教与学方式、强化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效果。

实验操作步骤:

(1)分学科研讨编制学生学习探究作业本;

(2)研制同学习探究作业内容设计配套的教案;

(3)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与价值观培养方面的普及培训;

(4)指导骨干教师先行做实验研究课;

(5)推广骨干教师研究课经验并开展常态化教学。

可持续教—学实验模式操作要领:

(1)重点教学目标:强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渗透教育;扎实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

(2)可持续教—学结构:

(3)可持续教—学原则:

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

(4)可持续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指导学生做好学习探究作业报告;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与合作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5)学习方式:学习探究作业本

第三,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是指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服务的教育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与整合,就是从现有(包括潜在的)资源中提炼、筛选,进行价值分析、完善,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服务的资源,并得以充分使用,进而通过合理组合,形成有机联系整体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概括出“统筹合作型模式”“合作共建共享管理模式”“契约管理模式”“共栖共存模式”“互利共生模式和杂交互补模式”等多种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整合模式。例如,整合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经济领域资源,则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加深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局限的认识,以及经济增长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学会同时从环境和社会角度出发来评估个人和社会的消费水平。

(三)学校建设:培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优质学校

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级学校建设包括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国家实验学校。通过三级学校建设实现四个预期效果,分别是显著更新地区教育功能定位(教育行政部门);显著更新办学理念(校长与领导班子);显著更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显著更新学生素质(学生)。

研制出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实验质量加以管控,从学校管理、支持与保障、课程与教学、专题教育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质量自评与他评,成为诊断与监测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建设遵循全园覆盖、全员参与;统筹规划、效率优先;管教结合、重在育人;突出特色、因校制宜;遵循标准、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在可持续发展时代,学校要成为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示范基地,同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播世界优秀文化的中心,以利于熏陶、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为直接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做出具体贡献。

建设与分步骤培养一批又一批实验学校与示范学校,是我国近15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连续向前推进的一项基础性策略。至2014年,参与本项目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其他类型学校约1 000余所。

(四)专题教育:指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通过实施不同主题和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文化传承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参与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设计课内课外相融共生的大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关注学生在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世界遗产教育活动以传承、尊重、和谐、可持续等世界遗产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来规划设计与实施所有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指向始终如一。节能减排专题教育培养学生掌握节约观和环保观,养成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增强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多层培训:进行校长、教师能力建设

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校长、教师培训,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定期召开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国家讲习班;持续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开设“春风化雨”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培训班;分别与不同地区(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区)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培训,交流各地经验。

三、对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

的思考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坚定不移地履行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取得了不少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新的时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如何继续深入开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值得我们思考。

(一)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地方教育政策与规划中

由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国内各地区、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的地方政府虽然提出了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但远没能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认识当代教育功能。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研究制定落实“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部署的指导实施文件。各地区需要大力开展有效的实验研究与有力的社会宣传,地方政府负责人要更深入了解与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促进教育改革与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价值。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地方教育政策与规划,加大力度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区建设,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国家及各地区教育督导内容。

(二)挖掘、提升有效精品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中国总结了大量区域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对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作者产生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必要从中进行筛选并进行再加工,从而提升案例的推广价值。故此,要求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团队要进一步精选加工已有案例,进一步研究总结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效实践案例,并进行广泛宣传与推广,帮助更多的人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和学会操作方法。

(三)在基础、高等和职业教育中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很强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十多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中教育改革与创新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因此,要关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各种非正规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以及各种社会学习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系统性开发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使更广泛的人群受益。

故此,有必要在教育部及省市教育行政机关组建统一协调的临时管理机构,以组织协调基础教育、职业、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样,就能建立信息沟通、文件沟通、人员沟通的窗口,并且利于有计划地在职业、高等教育及其它教育部门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教学与学习创新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

(四)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建设与理论研究

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缺乏准确和全面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及相关培训机构开设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必修课程,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加大力度提升各级干部及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与专业水准。同时,我们还应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重点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优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德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全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探索其区别与联系,明确边界,以更好地完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体系。

(五)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培养应向农村地区推进

当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严重。粮食安全隐患重重,自然资源过度采伐,生态环境恶性破坏。面对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教育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农村教育改革的关键。农村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助于使现行农村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发展的需要,准确定位,务本求实。因此,向农村地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势在必行。只有培养农村未来建设者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才能推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

(六)开发京津冀可持续发展教育协同发展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其本质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京津冀地区各利益攸关方的最大公约数。

治理雾霾是京津冀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只有京津冀区域采取联合防控才能实现。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中央总体规划设计之下,已建立生态环境安全防护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立三省市教育协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新一代公民,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七)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合作机制

中国要主动搭建以研讨当代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核心的国际交流平台,完善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中国研究人员、校长与教师要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地区、次地区级别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学习、借鉴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新经验、新成果;同时向国际宣传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成功经验,主动开展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层交流与合作。

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成为中国越来越多中小学校长与教师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并进而成为优质教育与优质学习的评价标准;随着国际社会进一步落实UNESCO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2015-2019)》,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从教育的边缘地带走向核心,成为各国与世界教育的主流,并最终实现“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教育之梦!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