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雙刃”鋒芒,提振旅遊經濟

2015-09-16曾然

澳门月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遊客旅遊博彩

曾然

澳門遊客入境人次自二○○九年突破三千萬以來,承載力問題一直引起社會各界的熱議。對澳門承載力究竟如何看,澳門遊客承載力究竟有多大,遊客人數愈來愈多,影響到本地市民的日常生活如何平衡等話題,筆者認為,需要客觀、理性、科學分析,以及對澳門承載力有一個辯證認識的過程。

眾所周知,澳門是一個以博彩旅遊業為主導的微型經濟,換言之,澳門現階段的經濟形態主要為博彩旅遊業。回歸以來,博彩業開放賭權,令到澳門的博彩旅遊業進入一個“井噴式”的高增長期,反映在遊客人數逐年增加,從回歸前遊客1,530多萬人次,到二○一四年遊客達到3,154萬人次,增加106%。預計今後5年內,遊客人數將會有5%左右的年遞增。長遠來看,遊客人數將有升有降,總體趨於平緩狀態。

鑒於澳門已定位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並且納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澳門作為以博彩旅遊業為主的城市定位已經明確。對此,無論特區政府,還是社會各界、廣大市民都要從澳門這一定位出發,從澳門經濟社會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大局審視承載力問題。

承載力是雙刃劍

承載力是把“雙刃劍”,道理猶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於承載力問題如何看,首先要看承載力對於澳門經濟社會的帶動作用,也就是遊客愈來愈多對於澳門經濟社會是推動或阻礙。如上所述,澳門是以博彩旅遊業為主導的微型體,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它的發展必然與大量的遊客流動息息相關,沒有一年數千萬人次的遊客量,試問如何支撐起澳門博彩旅遊業的發展呢?

但在發展博彩旅遊業的同時,澳門城市設施本身條件的局限,加之歷史欠帳較多,尤其交通設施、旅遊設施改善不多,加劇了對原本就人多地狹的澳門壓力,客觀上給廣大市民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特區政府已經意識到,且在採取各種措施緩解。當然,這裡有一個解決的過程,時間可能會長一些,會給廣大市民帶來一些“陣痛”。但承載力問題,也惟有通過發展、通過改革、通過社會凝聚共識,群策群力,攻堅克難才能解決。對承載力發牢騷、怨天尤人,可以理解,但無助於問題解決。都說發展才是硬道理,經濟不發展,談甚麼都沒有用。同時,媒體要發揮輿論正確導向,積極宣傳澳門發展旅遊業是對經濟適度多元最好的詮釋。澳門資源匱乏,發展工業沒有任何優勢,旅遊業使用的資源最少,發揮效益最高,對促進就業,解決經濟結構單一是最有效的途徑。

優化老“六要素”

承載力在建築業是指地基強度對建築物的負荷能力。澳門三十平方公里上的人口旅遊交通負荷便是它的承載力,只要政府加大對交通設施、旅遊設施等配套的投入,進而逐步改善交通設施,加上科學規劃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到位,承載力問題是完全可以、也完全能夠解決的。當前經濟調整新形勢下,結合澳門賭收連續下跌、澳門經濟結構調整也正逢其時,對此有必要對承載力問題進行再認識。

首先,過往一提及承載力,基本上都以負面為主。每逢節假日,尤其是內地黃金周,澳門總是“逼爆”。新馬路、噴水池至大三巴一帶,遊客擁擠、水泄不通。客觀來說,這種狀況並非一天形成,而是日積月累的。由於新馬路、噴水池至大三巴一帶為澳門旅遊最為集中的地方,大三巴為澳門“標誌性景點”,似乎不到大三巴就等於沒來過澳門。所以,絕大多數遊客,尤其內地遊客,旅遊目的性很強,來澳門到大三巴走一走、看一看、照個相,而後順道買些手信之類的東西捎回。從現狀來分析,這種旅遊屬於簡單的“吃、住、行、遊、玩、購”一類的旅遊“老六要素”。這種類型的旅遊形態特徵是來的快、走的也快。現階段,澳門有70%的遊客屬?“老六要素”旅遊形態,也就是說,承載力問題是屬於“來的快,走的也快,並沒有形成長時間的滯留”。其次,承載力問題的根本是旅遊模式粗放。應當充分肯定澳門回歸後,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對澳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良多。但也要清晰地看到過往澳門旅遊業發展模式粗放,基本是屬於“老六要素”,住的比例太低,總體僅1.7天。多數內地遊客當天來、當天回。因此旅遊模式粗放是承載力的癥結,必須對症下藥,舉措施引客回頭。

再次,旅遊景點分散,只有星星,沒有月亮。澳門好像除了大三巴,就沒有其他景點了。多數遊客都這樣認知澳門,一方面,說明澳門旅遊景點確實分散,沒有串成一條“項鍊”。另一方面,說明旅遊宣傳不夠、也不到位。“論區行賞”四條路線推廣不久,尙未形成氣候,又匆匆忙忙推出四條新線路,給人印象好像是為增加而增加,而非眞正起疏導作用。因此要對新馬路、噴水池至大三巴一帶老景點,及遊客人數構成应予以再認識。同時要對旅遊局推出的八條新旅遊線路是否能分流予以檢視。

注入“新六要素”

除了要優化老旅遊六要素,還要注入旅遊新元素,即注入“商、養、學、閒、情、奇”新六要素。現代旅遊已經從觀光旅遊,發展至休閒旅遊、會議旅遊、會展旅遊、體育旅遊、情趣旅遊等全方位旅遊新形態,必須轉變旅遊發展方式,變粗放型為集約型。澳門有“近水樓臺”優勢,但最大客源市場出遊模式已趨成熟,越來越多國家地區先後推出免簽待遇,“說走就走的旅行”已成為國人的出遊模式。如近日走出新沙士疫症陰霾的韓國,急不及待重振旅遊業,借助韓風盛吹,不少年輕人都是哈韓族,當地政府遂瞄準“目標”推出免簽及延留措施,開宗名義吸引“任性”中國客。借數量龐大的中國旅客刺激當地經濟,效果立竿見影。換言之,當全球越來越多旅遊城市向中國旅客招手,澳門“近水樓臺”優勢被淡化,要不斷提升旅遊競爭力才可穩住客源,才有條件提升旅遊市場的質量。如向中央提出優化自由行政策,開放部分對澳門仍感到新鮮且經濟條件不弱的外省自由行城市,既能補充新客“量”,又可提升旅遊市場的“質”。

上月國家旅遊局與澳門特區政府成立聯合委員會並簽署了促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聯合工作協議,顯示建設世旅休閒中心,已不單是澳門特區的地方事務,中央政府也已加入籌謀及督促。而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不止於提供世界級的旅遊設施和服務質量,還應吸引大量的世界高端旅客。做到這一點,就可以“一程多站”,將世界高端遊客引流到內地去,為國家旅遊事業發展作出貢獻。因而科學規劃,積極應對,優化老六要素,注入新旅遊六要素,充分發揮、挖掘國際旅遊休閒目的地的條件和作用,拓展博彩旅遊業的這個最大,也是最具競爭力的優勢,是為本澳定位好旅遊業發展方向的應有要義。

結 語

總之,承載力是一個從認識到再認識的過程,把握其規律,澳門才有能力、有智慧、有辦法來解決承載力的問題。雖然它是把“雙刃劍”,但不應成為影響澳門經濟社會繼續穩定、健康發展的一個障礙。筆者認為,應當將承載力問題變壓力為動力,在認識到承載力有改善空間的前提下,從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站在長遠和戰略高度去思考。對經濟發展中衍生的一些社會深層次的矛盾,也須以發展的眼光去審視、通過發展來逐步解決,尤其要花大氣力來確實解決交通堵塞、泊車難、旅遊景點單調等主要問題,正視承載力雙刃鋒芒,著力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筆者相信,只要社會各界能凝聚共識,攻堅克難,同心同德,萬眾一心,承載力這把雙刃劍便會展現出披荊斬棘,蕩垢滌新氣勢,最終實現遊客得以享受休閒旅遊,澳門居民也能得以保持“宜居”環境的“雙贏”局面。

猜你喜欢

遊客旅遊博彩
热衷博彩活动 澳大利亚人输钱最多
2017年全球旅遊投资将超839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