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饮尽一个午后
2015-09-16邹恬
邹恬
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眼前的高楼大厦已褪去了当初的新意,只有街角那间小小的书屋才能点亮双眼。
欣欣然快步走进去,却失望地发现各种教辅资料占据了大半的空间。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也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又有谁会停一停,安安静静地捧着一本书,在清茶氤氲起的雾气里,饮尽一个午后呢?
突然有些羡慕古时的雅士。他们聚在一起,不是今人的拼车、拼房,而是如《兰亭集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所言,他们拼的,是五车学识,八斗才气。
古人们读书,是乐在其中,阅读,便成了悦读。他们愿意让心灵沉淀下来,去探寻文字的味道,使自己的灵魂与古之圣贤接轨。而今人,大多浮动于物质浮华的外表,与前人相比,精神世界着实是渺小得可怜。
可,为什么呢?
古人是爱书的,爱到骨子里去,流淌在血液之中,这种喜爱,大约只能从蔡伦的《读书有所见作》之中可见一斑了。
古人不仅仅是阅读,他们是悦读,是发自内心深处,不带何种功利心的。抑或,他们懂得阅读之重要性,然后潜移默化成了喜爱。
临川先生在《寄吴冲卿》中提及:“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这话虽得说有些夸张了,但仔细想来,却又言之有理。不然为何千年后异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会说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呢?阅读,并能用思想去与文字交流,这,该是人区别于其他的本质吧。
并非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对那些不爱读书的人,自然免不了一番软硬兼施的劝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其中最妙的还要属东坡的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同于“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类功利的说法,苏轼说出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作用于灵魂,实现华丽的蜕变。
而眼前,依旧是那个书屋,平凡地充斥着些快餐文化。
我多希望,有一间书屋,零散地摆放着几张桌椅,四周的书架上,排列着经典,而我,捧起一本,就着一杯清茶,饮尽一个午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