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9-16徐晓雪
徐晓雪
【摘 要】文章在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观念、制度建设、预算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健全内控制度、完善预算控制等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监督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从经济活动风险管控的角度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反腐倡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对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各类资产安全和完整,促进资产有效使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避免贪污和腐败;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也逐渐制定了一些日常管理制度,但由于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它渗透到单位管理和服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只局限在会计制度控制方面。还有一些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认识不清,没有起到支持和督促内控建设的作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内部环境。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和修订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新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执行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经费支出、资产管理方面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单位财务管理不健全,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不明确,不相容岗位未完全分离,造成会计工作无序;二是单位对经费支出随意性大,没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尤其是差旅费、公务接待费、车辆运行维护费用支出方面。单位领导只要批准就实报实销。挤占、挪用专项经费也比较普遍;三是单位对资产管理不重视,在财政局对行政事业单位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长期挂账的往来账目不清楚或知之甚少。没有及时定期的对单位的往来账进行核对和清理,造成单位资产流失。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控制,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在检查的过程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购置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的变更没有及时到财政部门审批和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流失严重。
3.预算控制缺乏力度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由于预算编制人员缺乏对本单位业务流程的认知,没有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较大,使编报的预算不完善、不精细、不科学,造成在预算的执行中约束力度不够,使得预算本身的控制力削弱。另外,由于编制方法不科学,责任分工不明确,缺乏监督机制,使得单位预算缺乏合理性和可信性。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1.增强内控意识,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六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明确支出了单位负责人是内控建设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单位”一把手”要加强内控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促进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和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另外,根据内控的全面性原则,内控制度贯穿了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又决定了内控的全员参与性。所以,单位各个部门以及人员也要学习内控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内控意识和业务水平,明确单位的业务流程以及自己所在部门的规章和责任,营造“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内部环境。建立适合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好的制度和法规,要靠好的管理体系来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要保障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做到:一是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牵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岗位以及合理划分岗位的职责权限,要求一项经济业务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理,促使单个人或部门相互监督和制约,真正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从而有效规避舞弊或腐败的风险,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二是完善重大经济事项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对“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单位领导集体做出决策,严禁任何人单独决策或擅自更改集体决策。三是完善支出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支出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单位各项支出的支出标准,严格遵守“八项规定”,严格遵守本地区财政部门制定的关于会议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管理办法,按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其次加强支出审批控制,保证原始单据来源合法合规,内容真实、完整。从源头开始控制支出,减少支出随意性,有效预防舞弊和腐败;如:推行公务卡结算、实行联签制度等;建立资产控制制度,单位要完善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经常核对往来账目,对长期挂账的账目要及时反馈并按规定处理。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确保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并且要合理使用和配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3.完善部门预算,强化预算控制
新预算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完善部门预算,一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控制的范围,尽可能的将单位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都纳入到部门预算内,将预算控制融入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二是预算的编制要有预见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部门预算编制人员系统了解本单位的业务范围和流程,能将部门内各项资金支出细化分解到具体支出项目,能根据单位的业务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使得部门预算更加合理、可信,增强预算本身的控制力度。三是要对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进行明确规定,明确责任范围,如:预算的编制者不能进行预算审批、预算考核者不能参与预算的执行等;
4.强化内控的评价与监督,提高内控有效性
内控的评价和监督是保障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的关键。一是加强内部监督,完善评价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内控监督岗位,对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内控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更好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二是强化外部监督,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构建严密的外部监督网络。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 .2012.
[2]李晶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思考[J]. 会计之友,2014(6).
[3]张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