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北京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2015-09-16徐彦强
徐彦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北京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如何更好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对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而主动适应和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下带来的新机遇,成为摆在每一名水产品市场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对新常态下北京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研究,以供行业决策者参考,并对水产商户发展有所裨益。
一、北京市水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新环境
1.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看,由于结构性改革政策框架正在取代需求导向的强刺激成为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2012年底以来,北京市高档餐饮业开始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率先进入“经济寒冬”(详见图1)。作为其上游产业链条的水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跌幅(详见图2)。北京市水产市场的经营商户由此普遍进入了销售量急剧下降,利润迅速减少甚至出现亏损的阵痛期。谁能够在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其中率先寻找到发展机遇,抢占先机,谁就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成为这一轮行业洗牌中的赢家。
2.从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来看,水产批发市场行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新时代。2014年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北京市外迁低端产业,推动产业整体升级的步伐大大加快,北京市迅速掀起了批发市场转移、撤并、调整、升级热潮,并对批发市场的新建项目制定了最严格的限制政策,但包括水产品批发市场在内的农批市场暂未被波及,如2014年7月发布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就明确将“对城市运行及民生发挥重要作用的项目”作为全市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批发业中摊群式商品交易市场的例外情形。各种迹象表明,北京市对保障市民民生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更多采取就地转型升级政策。
(3)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北京市水产批发市场作为民生行业的属性继续加强。北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由2009年的26738元增长到2013年的40321元,正处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加速上升阶段,伴随这一进程,首都市民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也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246元增长到2013年的311元,如按照每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加乘推算,普通市民对水产品的消费量由2009年的45.76亿元迅速增长为2013年的65.78亿元,年均增长9.5%以上,照此速度发展,预计至2018年,仅普通市民所需水产品一项,即可成长为百亿元级的民生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详见图3)。
二、北京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发展的新动向
1.电子商务已经开始成为水产品交易的重要形式。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2013年以来,继天猫之后,其他主流电商纷纷试水生鲜食品领域,北京市最大的京深海鲜市场内也涌现出鲜码头、渔夫网等专业海鲜网上交易平台,部分商户开始尝试自主搭建或搭载其他网上平台开展网上水产品交易,一个以京深海鲜市场为配送基地的网上京深正在加快形成,由于网上平台良莠不齐,众多水产经营商户对由市场牵头搭建交易平台的呼声日渐高涨。
2.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创新需求。随着水产市场行业持续多年的升级改造,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全行业供应链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形势下,也迫切需要创新经营模式,积极试水自营业务,走行业信息共享和产业联合的强企之路,不仅可推动市场持续发展,也可建立起产业链相关方共赢的利益纽带,一方面向生产领域延伸,通过与水产品养殖基地联合,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水产品货源,另一方面,向消费领域延伸,建立自管运营中心,与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联合,扩大商品流通规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三、推动北京市水产品批发市场更好发展的建议
1.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水产市场要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市场内交易厅棚、场地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尽快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起摊位管理信息系统、市场交易信息收集发布平台、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彻底改变、原有的“脏乱差”印象,全面提高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2.尝试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推动与国内渔业龙头企业的合作联营,初步建立起与经营模式相匹配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尝试通过自营、挂靠等方式拓展电商业务,搭建电商平台,在满足商户开展电商业务的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经济增长点,填补了行业空白。
当然,笔者也希望政府层面能够加强规划引导,明确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地位,统一规划北京市水产品流通体系,拨付专项资金,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的基础设施改造、经营创新、小额商户融资等进行重点扶持,降低行业运行成本,推动水产品批发市场行业整体升级,最终建立起统一有序、畅通高效的水产品流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