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时间

2015-09-16钟时

中国经贸 2015年14期
关键词:外贸月份进口

钟时

当前,全球贸易形势总体低迷,主要经济体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普遍出现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实现小幅增长,实属不易。中国外贸目前仍处于换挡期,新优势尚未建立,转型需要时间。专家指出,在稳增长措施的支持下,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从而为“提质换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未来,我们不仅要继续防范经济下行的隐忧,更要加快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245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但回落幅度已经开始收窄。而在消费领域,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7297亿元,同比增长达10.4%,同样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趋势。

在经济整体回暖的同时,结构性亮点亦不断闪现。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例,5月份同比增速为6.1%,这比4月份快了0.2个百分点,并连续两个月呈小幅回升的态势。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 8.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0.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5%,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4.5%,这些高技术产业的增长均明显快于工业整体增长水平。

最新的经济数据既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展,也表明了社会资金配置的状况。一方面,我国消费水平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另一方面,很多制造业企业面临转型阵痛,让人担忧。可以说,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的举措效果明显,经济结构调整越来越清晰。

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专家表示,虽然数据回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回暖不是特别明显,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统计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尽管比上月多1639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少了1387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510亿元,同比亦少增281亿元。除了很多企业依然“口渴”之外,过剩产能存量依然庞大,外贸形势不容乐观等,都是让人忧心的现实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尽管货币政策随经济形势需要而一再微调,但是由于整体金融结构、金融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货币的传导机制还不是很好,有效利率仍然没有降下来,企业的融资成本仍然很高,未来应该更加注重把钱用到它该用到的地方。

此外,世界经济的疲弱复苏态势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专家表示,经济肌体的“去旧”是一个持续而痛苦的过程,“育新”则更需要政策和资金的及时支持。在这一“新陈代谢”的进程中,既应该继续使用稳增长措施为深化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又要利用好这一窗口期,扫清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普惠金融,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深化改革培育动力

尽管经济数据时有波动,但深化改革的步伐却从未停歇。如,最近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特别针对“消费金融”作出了部署。会议不仅决定把原来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与此同时,还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专家认为,对于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中国而言,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消费,13亿人的消费将让中国经济形成“不得了”的内生拉动力。专家建议,应该采取更大幅度的降税措施,努力使国内商品价格总水平能够适度回落,同时还要推动消费升级和新消费热点的形成。

新措施帮企业减负

据中国海关总署初步统计,5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1.97万亿元,同比下降9.7%。记者从6月18日商务部举行的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针对当前外贸形势,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的措施,重点是要帮助企业减负,助力外贸增长。

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出口总额1.17万亿元,下降2.8%;进口0.8万亿元,下降18.1%。外贸进出口依然双降,进口降得更多一些。

据了解,就出口而言,外需持续低迷、传统竞争优势减弱、部分主要市场国家的货币兑美元大幅度减值,是当前我国出口稳定增长中面临的3个最大的压力。为了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去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部门、各地方以空前力度抓落实,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提振了企业信心,前5个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出口都是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前5个月累计出口仍保持来之不易的正增长,就得益于国务院这一系列政策的积极作用。

目前,企业反映比较多且需要政策措施加以推进的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进出口环节的各种收费要进一步减免,有一些减免政策已经确定,但落实不到位,需继续推进。二是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希望进一步推进。三是贸易便利化,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方面都希望有进一步的政策措施出台。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

随着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逐步推出或见效,随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预计下半年外贸情况会有所好转。

5月份,外贸运行的特点之一是出口降幅继续收窄,进口持续低迷。他表示,受外需不振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企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仍为负增长,但降幅继续收窄,较上月缩小3.4个百分点。在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及内需不足的拖累下,进口延续下滑态势,降幅较上月有所扩大。

此外,5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加快,自欧盟等国家进口降幅较大。随着美国经济二季度走好,进口需求有所回暖,5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7.9%,增速较上月加快4.5个百分点。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对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特和埃及出口分别增长45.5%、24.9%、23%、18.6%和11.5%。

5月份,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达3668亿元,增长65%。现在外贸顺差增长比较快,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内需不振拉低进口造成的。经初步测算,前5个月成品油、钢材、铜、大豆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外贸顺差增加了将近800亿美元,剔除这部分金额以后,顺差规模将减少36.7%。今年下半年,如果大宗商品价格能够进一步回升,进口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顺差增速势必有所放缓。

物价指数首次回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较4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1.0%;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则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已经连续39个月下降。

这是今年以来,CPI首次出现同比涨幅较上月回落的情况。自去年9月起,中国CPI涨幅数字已经连续9个月徘徊在“1”时代,其中,今年1月的CPI同比仅增长0.8%,更是创下2009年12月以来62个月新低,随后几个月有所恢复,4月同比增速升至1.5%。但5月又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在1.2%的涨幅里,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则为0.5个百分点。这两个数据分别比4月份回落了0.1和0.2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本次数据反映经济结构调整所显现的下行压力依旧明显,物价总水平仍保持低位运行态势。不过,考虑到近期猪肉价格回升、国际油价反弹、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等因素,三季度起CPI数据应会小幅回升。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当前,中国物价处在低位运行,对经济复苏压力的折射不可小视,也引发市场纷纷做出了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的预期。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CPI环比涨幅连续3个月为负,这一状况持续时间越长,通缩风险也就越大。由于内需不旺、经济景气度不高,不排除CPI较长时间低于1.5%,甚至跌破1%的可能性。一旦CPI继续走低,央行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还将增大。根据近日公布的工业、消费、投资以及货币金融等数据来看,估计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增大。

专家认为,从5月份的CPI和PPI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依旧面临下行压力。总供给过剩,总需求不足,体现需求没有被激活。据预测,中国今年经济走势可能是一个“L”字型,上半年经济是下滑走势,二季度的GDP可能比一季度还要低。下半年如果货币政策持续放松,一系列稳增长措施见效,经济可能会结束下滑,止跌企稳,但还得看届时具体的数据证据。

结语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5月份外贸数据显示一些企稳的迹象,但弱势的整体格局没有改变。受国内外需求继续疲弱影响,外贸数据短期内回暖压力较大。不过,随着一些稳外贸政策的相继出台及发挥作用,预计未来几个月出口将维持低位增长,进口仍可能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望收窄。

中国外贸目前仍处于换挡期,新优势尚未建立,转型需要时间。目前来看,进口仍有政策操作空间,随着“一带一路”等导向性政策的落实,新兴市场需求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与此同时,国家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包括中韩自贸协定、中澳自贸协定以及与跨境电商有关的政策也会进一步落实,预计下半年外贸数据会有所回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层次的改革从未停止。一是政府扎实转变自身职能,审批权大量下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发挥;二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十分突出,一边压缩淘汰落后产能,一边鼓励制造业升级、扶持创业创新;三是区域发展战略也适时进行了调整和升级,“京津冀”、“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等战略与“一带一路”这一跨国战略相互勾连,让持续发展有章可循。业内人士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内,“紧平衡、调结构”仍是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

猜你喜欢

外贸月份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2月份国内煤炭需求依然旺盛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