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特色高中美术“分科分层”教学评价的探讨
2015-09-16冯汉玮
冯汉玮
一、对美术“分科分层”教学模式下评价标准的实践与构想
1. 在美术分科条件下评价标准的学科体现与学科间相互融汇。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叫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在对美术进行分科教学时,除了注重学生在单个学科中的评价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明确学生不仅具备各科的美术知识与能力,更应该掌握美术学科间的共性。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来提高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观察力及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使我们能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中,看到他们美术学习中的审美与创意,通过学习得到真正提高。
在分科教学后,素描、色彩、速写学科的教学中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与重点,如素描会强调对物体的塑与画面空间的处理,色彩则注重学生对绘画对象的色彩感受与表现,速写的重点在于对对象的快速记录和表达。教学目标不同,它们的评价标准也会有所各异,但对于一些学科间的共同的问题如“构图”和“画面空间表现”、“整体性”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三科教学内容和标准进行整合,从而使教学更为有效,令学生可以对学科间的共同规律更加了解。
2. 分层模式下评价中“因材施教”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地了解,并据此制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到每层甚至个人,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将学生按其学习情况、根据学习要求分为不同的层次,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设定的教学评价标准也不同。比如高一下学期速写的教学内容为人物动态,我们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低分成A、B、C层三层,A层的同学综合能力较为突出速写的触觉比较敏锐,在让他们刻画好人物动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评价中更加强调表现对象动态的生动性,使这部分同学的动态表现能力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对于B层的同学则引导学生将观察与表现结合在一起,合理地将对象的形体动态表现准确,对于这层学生的评价标准,形准应作为重要的要求,而对于写实基础较为薄弱的C层同学他们对形的触觉普遍薄弱,但从他们的画面我们也可以看见这些同学也存在不同的优点,至少很多同学的画面会让人觉得有一定的趣味,如果仅以形准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来否定了他们的学习,显然会打击了他们对画画的兴趣。因此对于这层同学评价的标准可以放宽,在评价中引导他们,大胆地去观察和表现,在评价中不以形准作为唯一标准。当他们可以放开去表现了,再引导他们多注意观察形体比例,这样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就不难达成了。
二、美术特色教学评价中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结合的体现
在美术特色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评价的引导,令教学由单纯的给学生传授技能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不仅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而且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认识艺术的本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通过教育活动将艺术知识与艺术想象达到融会贯通。因此美术特色教育的评价应该围绕学生的技能、思维、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来进行。
1. 通过在评价体现技能的掌握。
技能教育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素描、色彩、速写是艺术类高校的高考科目,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是整个美术教育的中心环节。为了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理解并灵活运用,在美术特色教育的评价当中,技能的体现是不可少的,但美术本身是一个相对感性的学科,没有绝对的标准,这也给技能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在评价中必须根据学科知识和依靠本身的经验对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找出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如素描的形体透视、色彩的调性、速写的人体比例等等,有明确的理论依据的知识作为标准,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
2. 通过评价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育要重视学生美术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美术特色教学除了技能的培养以外,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也十分重要。但要令学生未来在高校或社会中更具竞争力,学生对事物有独特的感受和创作性的思维在美术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在美术教学的评价中应当凸显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评价中,学生的作品中的创造性应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自我的肯定,学生创造出的作品不应该是千幅一律的风格,而应该是学生的激情表达和个性的发挥。在课堂创造让学生有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首先要消除学生的顾虑,不能以教师的主观为评价依据,尊重学生的情感发挥,鼓励艺术个性的表达,嘉奖与众不同的的创造思维方式,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发现自我、掌握自我、创造自我,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在美术特色教育中,美术教师只根据个人的审美倾向对学生的绘画作品打上“优”“良”“中”“差”或分数作评价的方式会显得过于单一,学生没有参与评价,不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应建立多种形式的评价制度。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和促进评价,采用多种的评价策略,使学生欣赏美、表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1. 师生互动的评价方式。
通过学生间或小组为单位的自评和互评营造一种自我循环式的评价氛围,养成互相合作的习惯。教师在这种评价关系中,就要放松对学习成果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充分参与,这种形式会更有利于学生发自需要的学习交流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2. 情感教育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的目的,既非鉴定亦非选拔,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时,会在课堂上出现不敢画或者在画画的过程中判断不出自己画面的好与坏,只看到画面的不足看不到自身的优点等表现。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永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这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手段之一。
3. 重视过程的评价方式。
采取对某一时间段为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甚至失败的作品等一些能体现学习过程的资料收集起来进行跟踪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作品集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情感的反映更为客观。学生也能从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自身的自信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决心。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能效专项课题《美术特色高中的美术教学“分科分层”研究》(课题编号:11D044)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