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品质
2015-09-16杨燕萍
杨燕萍
学生阅读品质的提高,不是一两个学期能完成的,而要贯穿于小学六年当中。因此,可将这一课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一二年级的研究重点是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初步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三四年级的研究重点是阅读习惯的巩固和初步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五六年级的研究重点是自主阅读能力和全面的阅读品质的培养。
一、 树立爱读书的榜样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身边的榜样更有效。于是,我们就多表扬爱看书的孩子,让那些日记写得好、成绩优秀的孩子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不难发现,这些上课思维活跃、知识丰富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爱看课外书。
二、 注重课内外阅读延伸
教师注意单元整合,给学生推荐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可以是人教版相配套的《同步阅读》,也可以是一些经典名家作品等。以一课带出一系列的相关阅读书目。例如教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后,教师问:“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几本也是介绍小动物的书,很有趣,你们愿意读吗?” 教完了《丑小鸭》一课后,向孩子推荐安徒生的童话。学习了古诗,向孩子推荐诗人另外的诗作或同风格的其他诗词。
三、精心选择课外读物
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特点,参考了一些专家的观点、优秀教师推荐的书目和一些读书网站的书评,以及根据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适应学生的水平层次、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合专题需要的原则,每学期给孩子和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目。
既向孩子推荐读物,又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依据孩子年龄和个性特点指导孩子自由阅读。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推荐读物还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所以,为了尊重儿童的个性,鼓励其自由发展,注意与孩子进行阅读交流,及时了解每个孩子的阅读倾向,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
四、开展阅读指导
1. 课内阅读指导。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加强阅读训练,每节语文课讲5分钟故事。如一年级讲述《绿野仙踪》和《木偶奇遇记》的故事,二年级讲述《爱丽丝漫游仙境》《小猪唏哩呼噜》,并推荐孩子自己阅读。语文课上,加强阅读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开设阅读指导课,在大学生大量的感性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其提升阅读水平,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和持久的读书兴趣,形成优秀读书品质。
2. 课外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利用语文兴趣课和家庭学习时间,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古诗,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开展图书漂流和图书交换活动,要求学生对所读图书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进行阅读积累。建议家长开展亲子阅读,使用老师推荐的50本图画书,与孩子一起读书。定期开故事会,让孩子听故事,讲故事,并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期末进行阅读竞赛和评选最受欢迎的图书、阅读之星的活动。请家长推荐好书,不断充实图书柜图书。召开家长会,请家长交流指导孩子阅读的心得,请家长撰写有关家庭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文章,在班级的QQ空间共享。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1. 剪报编读书小报。让孩子剪报编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在剪报编报的过程中,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通过剪报编报,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培养了阅读能力。这一活动,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可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有益的课外阅读上来。
2. 开展读书交流竞赛。举办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让孩子有施展才能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孩子们在竞赛和交流过程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又激发了再阅读的兴趣。同时,大量的课外阅读又拓展了孩子们交流的内容。
3. 组织专题阅读,模拟情境活动。如以《春》为题设计课外阅读课,课前让学生阅读收集关于春天的图片、词语、片段、文章,课上让学生汇报优秀语段。 这种主题明确的阅读活动,学生阅读的目标明确了,围绕一个主题对各种体裁的文章有了了解,在不断的交流中会不断有新的发现。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