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生命和谐发展的强音

2015-09-15宋立文邱璇

中国德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武昌区全区德育

宋立文 邱璇

:王局长,您好。据悉,武昌区近年来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坚持实施生本德育。生本德育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全国各地有些区域也在做。那么,请您谈谈武昌区绿色教育理念下生本德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王兴文:绿色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以生命为载体、以生命为发展对象的教育。绿色教育强调学生道德成长、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协调推进;强调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意识。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遵守规范、遵循规律、轻负高效、充满活力”的绿色教育理念,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实施生本德育,从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三个维度,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在彰显个性的基础上激起发展的欲望,实现全面发展、最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理念的树立,将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本位上来,明确到关切学生的道德成长上来,统一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时代要求上来,尊重生命的尊严,已植根于每一位武昌教育人的思想认识深处。

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提出并完善了绿色教育三全评价体系,即促进全区均衡发展的整体性评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全过程评价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全学科评价。整体性评价是以北片学区、特色教育联盟、联动发展三类“教育发展共同体”为基础,变单一的学校个体评价为对学校个体评价与发展共同体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区域内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全过程评价是变单一的分数评价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评价,涵盖考试、课程、作业、教研、学籍、招生、近视率等方面,引导学校向管理要质量;全学科评价是将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部学科课程纳入教学质量评价范畴,对学生每门学科学业水平、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发展水平、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另外,我们提出了看似感性的“三个不要一个要”教育质量观,即牺牲学生健康的质量不要,高投入低产出的质量不要,虚假的质量不要,科学健康可持续的质量才要。在科学质量观的引领下,武昌区坚持科学备考、人文备考、理性备考,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力度。同时,加大德育活动建设力度,将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纳入中小学校的作息时间中统一执行,做到“天天有活动,班班有安排,人人有项目”;建立32个“初中体育与艺术活动基地”,6所市级体育后备人才试点高中,9所市级体育艺术特色高中,组建900余个学生社团;加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组织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这些看似与质量无关的工作,带来的却是高考的高质量,2014年,武昌区高考一本上线率以44.6%的比例位居全省各区县之首(湖北省的一本上线率为10%)。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主张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您刚才讲到生活德育是构成生本德育的一个主要维度,那么,武昌区如何实施生活德育,使德育落地于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

王兴文:生活德育,必须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区中小学师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从“安全与文明、生活与健康、交往与学习”三个维度构建了以“小学生十大好行为、初中生十大好习惯、高中生十大好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武昌区中小学生好习惯培养“三个十”体系。目前,各中小学校结合校情实际,予以细化,并通过校园文明行动、垃圾不落地等专项行动,抽屉创意整理、课间文明游戏创意等创意大赛,予以整体推进。

生活德育,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我们在全区实施了“20+20”语文素养提升工程。工程从2010年启动,全区五万名小学生以《书声朗朗》和《静心习字》为载体,每天坚持晨读20分钟、午写20分钟。短短四年,生均新增诵读古文50篇、背诵35篇,学生写字优秀率达到75%以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已成为武昌德育的重要源泉。2012年2月,教育部将这一做法向全国推广。2014年秋季,以《好读善写》区域课程为载体,语文素养提升工程正式向初中延伸。

在充分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之后,我们以“创新素质实践行”为载体,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实践体验课程。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武昌区共有500余名中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实践行”作品获评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优秀作品。依托武昌历史、人文,全区编撰了《辛亥革命一夜成功的秘诀——武昌首义的前前后后》《武昌老故事》等乡土德育教材;整合关工委、共青团和少先队资源,持续开展“五色感恩花行动”“我是武昌文明小公民”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逐渐形成了“武昌小导游”工作品牌。

: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序列化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出新要求,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态首先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 。经了解,武昌区在打造专业德育教师队伍方面做出诸多努力,请问具体做法有哪些?成效如何?

王兴文:整体提升区域德育工作水平,对保障德育优先发展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全区德育工作领军人物,2014年,武昌区在湖北省首创了德育带头人评选工作,在带头人评选序列中首创任期制。在首批评选出的50名德育带头人中,既有长期坚持班主任工作的老班主任,也有充满班主任工作智慧的年轻班主任;既有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校长,也有扎根一线的德育副校长和德育主任。德育带头人在任期内,享受和区学科带头人相同的专项补贴。

我们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在完善班主任选聘、培养、激励、考评、保障五大机制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班主任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即校长直接抓的“一把手工程”、提升班主任政治经济待遇的“民心工程”、注重班主任领军人物培养的“人才工程”和关爱班主任身心健康的“爱心工程”,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省、市级优秀班主任群体。

全区把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2005年,全区广泛推行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出台了“武昌区中小学教师十项基本义务”,引导全区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业进步的导师,更要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导师。“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营造了全员育德的良好氛围,有效扩大了德育的实施主体。

:良好德育生态的营造仅仅依靠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是不够的,更需要联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保证德育生态的和谐。请您谈一谈武昌区在开展家校社合作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独具本地特色的成果?

王兴文:我们武昌区的家校社合育工作一直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家长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需要与个性发展,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景,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坚持家长主体原则,学校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引导父母发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指导家长提高自身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坚持多向互动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做了两方面探索:

首先,我们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区中小学家长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原则、办学频次、授课内容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集合全区中小学力量,正在编撰武昌区家长学校区本教材资源包,分小学低年段、小学高年段、初中、高中4个年段,共计50个专题。我们还以社区教育学院为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将家长学校工作由学校向社区延伸,区社区教育学院组织教育专家开展家长大讲堂活动160余场,受益家长三万余名。

第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不理解,源自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不了解。为此,我们立志突破学校围墙的界限,办开放的教育。一是成立家长委员会。二是坚持办好家长开放周。全区中小学坚持在每学期举办家长开放周活动,开放周期间,全体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可以走进课堂,实地观摩师生课堂学习情况;可以走进办公室,实地了解教师备课、批改作业情况……三是整合家校教育资源。一方面,让家长参与校本课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各班建立家校联系本、班级QQ群等实时家校联系平台,使教师与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使现代教育课堂发生悄然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有效课堂中将大有作为。那么,如何在信息化的新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武昌区是如何思考的?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

王兴文:早在五年前,武昌区编制武昌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时候,就将信息化建设工程列为全系统七大工程之一。经过五年发展,在武昌教育信息化,尤其是教育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方面,我们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我们建设了武昌教育共享资源平台,积极投身国家“一课一优师,一师一优课”活动,在共享资源平台开设武昌教育活动展示专区,形成了覆盖全学段、全学科、全体名师的优秀课程资源;在资源平台上开设图说校园栏目,通过一张张图片,记录学生成长足迹、展示校园生活风采、保存学校发展档案,让每一名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德育课程资源,实现了“都需要,可共享”。

其次,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可以使德育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更注重用数据说话。目前,我们在武昌区三道街小学和中山路小学试行了德育评价信息化应用。两所小学在德育评价中引用时光轴和争章评价系统,时光轴忠实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体现“可记录、可引导”的特征;争章系统评价体现可视、目标可变、全员参与的特征。此外,我们还在中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感评价工作中引入大数据支撑,学生可以在网上实时进行问卷调查,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掌握最真实、全面的学生幸福指数数据。基于大数据支撑的德育评价考核系统实现了学校对学生、学生对学校的双向考核和评价,实现了“你需要,我推送”。

最后,区教育局投资1200万,建立了覆盖学校校门、操场、楼梯、走廊、食堂等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并实现了视频监控探头的联网。通过手机网络,可随时调阅武昌区任何一所中小学的任何一个监控探头的实施画面。不久的将来,我们要为每一名校长、每一名区教育局科室工作人员的手机安装此系统,从而实现校园活动的全天候、可视化管理。

责任编辑/尹丽娟

猜你喜欢

武昌区全区德育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城市集聚经济、基础教育与人口流动
基于CLUE-S模型的武汉市武昌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