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兄弟帮
2015-09-15杜萍
杜萍
据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学者在四川省芥县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留守儿童存在欺负与抗争的严重问题,寄宿制学校成为诞生少年帮派的土壤,在这种同辈群体间的相互斗争中组建和壮大起来的兄弟帮,从被人欺负到欺负别人,令人忧心。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关于儿童生活早期经验对人一生影响的研究众所周知。因此,我们应该预想到:处于少年期的乡村孩子,本来已经缺失家庭教育里的关爱、温情(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绝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在学校还受到强权、暴力的欺压,假以时日,他们成年后,非常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甚至形成反社会的人格特征。其结果,就孩子本人而言,是其个人的人际关系、家庭亲密关系与人生幸福感等,可能受到负面的影响;就社会而言,容易出现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少年帮派这一毒瘤,历来已久。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不仅在农村,在城市、城乡接合部等都曾经出现。近年来,好几桩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少年群体暴力网络视频就是实证。不过,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教师偏少,且其对寄宿制学校缺乏管理经验,相对更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偏多等原因,少年帮派形成的可能性更大,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更为严重。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不管是欺负别人,还是被别人欺负,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乡村寄宿制学校里出现的兄弟帮现象,早已应该进行必要的治理。
一是加强寄宿制生活环境的管理。其实,乡村寄宿制学校如果管理教育得当,有助于农村少年儿童友爱同伴关系的形成(这也是最初试行寄宿制的初衷之一);如果管理教育失当,就助长了恶性少年帮派的形成。所以,必须要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学校的教师们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课堂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课下的生活,密切关注他们的宿舍环境。
二是形成寄宿制学校教育的合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教育对策,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让班主任与生活老师联手。而且,家庭与学校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担负教育的重任。
关爱儿童弱势群体,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一直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共识与行动追求,更是教育的重任。近年来,愉快教育、幸福教育、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农村中心校建设,等等,就是在新时期特定情况下的具体实践。其实,某些农村学校寄宿制的实践,也是在关爱乡村底层孩子,整合教育资源,努力给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所以,警惕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兄弟帮,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成长的环境,是我们每个教育人应有的追求。
责任编辑/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