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态度初探
2015-09-15覃爱佳
覃爱佳
[摘 要]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结果,又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与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并重的四大培养目标之一,可见情感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培养 数学 情感与态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74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体验,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结果,又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与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并重的四大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情感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注重“师道尊严”,教师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无形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学生对教师就产生了防范心理,严重影响师生的平等沟通,把学生置入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不但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亲密接触,以饱满的热情与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成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平等地与他们进行探索、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解与宽容、尊重与信任、亲情与友爱。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这样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想做游戏吗?”一听说做游戏,大家都很高兴,齐声喊“想!”“好!全体起立,向左转,拍右肩,向右转,摸左耳朵。”做了这个游戏后,学生轻松了很多。接着,我又问:“谁愿意和老师做朋友?”然后我走下讲台,站在一个学生面前:“你好,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交朋友,请你握握老师的右手。”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学中充满师生的激情与互动,学习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还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和进行评价,学生有独特见解或新颖解法时,我立即给予表扬,有时我还故意将问题繁解或错解,让学生有机会帮助老师,使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情感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情感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积极进行思维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助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感。
例如教学“可能性”时,我进行谈话引入:“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好吗?你们猜一猜,球在老师的哪只手里?”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我追问:“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从游戏中,你们发现猜球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就是生活中的‘可能性。”这样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悬念的“猜球”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三、多样化评价,让学生体会数学情
数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而言,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促进学生主动而全面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重结果、轻过程,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变化很少关注,更谈不上去评价。我们知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反映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的表现。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有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而且要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让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有利于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更有利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在教学中,为了指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评价,我开展了“我成长中的丰收果树”评价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评价册中画上一棵大树——“丰收的果树”,每节课或每周组织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评一评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果课堂上做到“会听、会想、敢问、敢说、乐学、爱合作、守纪律”,或作业做得“认真、工整”,那么就在树上画上相应的苹果。例如:小明课堂上大胆发言,那么测评后,他就可以在自己的树上画上一个“敢说”的苹果。开展这样的评价活动,学生随时对照目标,回顾自己的表现,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进行反思并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这就使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激励自己向前发展的助力器。有一位学生这样评价自己:“我在这个单元学习了‘有余数除法,掌握了不少知识,知道了为什么会有余数,我对自己很满意。”从中可以看到他树立了自信心,接下来的学习一定很积极。
四、让数学生活化,放飞学生的数学情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使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场所。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动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当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他们惊奇地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一个二年级学生记下的数学日记:“今天我和妈妈去逛商店,商店的东西真多啊!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衣服54元和一把雨伞15元,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她问我该找回多少钱?我想了一下说:应找回31元。妈妈听后,夸我真能干。”
另一个学生这样写:“今天我们学了‘简单的线路图,我学会了看简单的线路图,还会画从学校到我家的线路图(如下):
同学们,你会按这个线路图找到我家吗?我想只要认真学好数学,你一定会找到的。”
总之,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与情感,也许我们的一个微笑,一番鼓励会造就一个人才,也许不经意的一瞥,无心的一句话会深深地挫伤一个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对这个学科终身不感兴趣。因此,只要我们对情感教学投入更热切的关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