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情感

2015-09-15

滇池 2015年9期
关键词:虚构小时候散文

问:读你的作品像进入一部黑白电影,文字充满怀旧的味道。再看关于你的评论,有些读者的感觉和我类似,说觉得作者仿佛站在摄像机后面,冷静地观察、记录。你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答:说这话的人先知道我拍片才这么说吧?我觉得。我看了你的文字也可以这么说,就感觉作者躲在录音笔背后,因为我知道你的身份。我觉得我的确是比较克制自己的情绪。

问: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记忆往往不一致。而且,很多时候记忆就像修图软件一样,我们记住的东西都是经过加工的。

答:记忆都是 P过的。很多人说我太冷眼旁观。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味道,文章像做菜,流露太多情绪就像加了太多调料。我要让事件本身散发自己的味,才那么写。是对这个文字本身的相信。

问:你很多文章都和死亡有关,似乎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

答:就是比较注意这些奇怪的事。不是只有人的死亡才叫死亡,动物、植物的死也算。虽然,对父亲的去世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我经历过小伙伴的死亡。我的一些小伙伴是在游泳时淹死的,出事前一天我们还在一起玩儿呢,第二天他们就消失了。除了那些,我小时候会因为想得到一样东西而哭得昏死过去,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接近死。我觉得我对死亡并不陌生,很亲近。

问:《尖嘴土狗》让人非常难忘,杀狗太残忍了,还有“土狗围村”的一幕拍成电影的话,非常超现实,我觉得这篇尤其像小说。请你谈谈小说和散文的差别?

答:我写作的确移植了不少文体的东西。刚才咱们谈过,没有绝对的真实,但我从来不会在散文里虚构情感,同样的事,几十年后再写表达的情感一定会是丝毫不差的。小说就不一样了。我的小说都是片段性的,表现的是我一瞬间的情感、印象或心情,转瞬即逝。我不对我小说中的情感负责。对我来说,写散文比较约束,我知道要写什么,知道答案,我写散文只是为了印证这个答案。写小说是随机的,不预设情节,不知道答案,跟着人物走,走不下去了,小说立马结束。

问:对你来说,写小说是不是更像一种冒险?

答:写散文像守株待兔,我在那儿等,因为知道兔子一定会来,而写小说就像刻舟求剑。记号刻在船上,船是在走的,可能走得离剑所在的位置很远很远,存在很大的偏差。

问:你书里写的故人、旧事、老书都和你的故乡马州有关,除此之外是马州风物,可见你对马州的感情很深。怀乡是你的一种情结吧?

答:理念意义上的故乡不存在了,我小时候居住的村庄被水淹没了,现在是一片湖。一切对我来说都很陌生,就像一个小时候最好的玩伴突然不理我了,还是无缘无故不理我了。

问:阿多诺说:“对一个不再有故乡的人来说,写作成了居住之地”,你是不是特别有这种感触?

答:现实中的马州,越来越模糊,而文字中的马州越来越清晰。但那儿有很多不同于现实的东西,人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道德标准、行为方式和审美趣味。那儿的人物、地理、建筑、植物……这些越来越丰富,说句有追求的话,我相信那儿是我的世界。

问:你在文章里说过你的写作是有追求的,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答:其实,说追求有点惭愧,只是我们做事总的有个方向。其实也说不明白,我解释不了文学。

问:假如,很多读者非常肯定、非常喜欢你的作品,这和你的追求矛盾吗?

答:大家肯定我的作品是好事。可大家肯定的往往是我认为不大重要的部分,好比在山里喊话,我听到了来自近处几座山的回音——当然,我要感谢这些回音。我说过,我期待误读。说“误读”也不准确,和我的理解不一样的,不一定就是误读,可以这样说,我期待读者的不同感受。

问:一篇作品每被阅读一次就被丰富了一次,因为不同读者对作品有不同解读,这些解读可能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曾想到的。

答:对。我期待读者以自己的感受丰富我的作品。我只能做一张饼,读者往上面撒调料,让我的这张饼有了不同的味道,变成煎饼,或者披萨饼,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能做的很有限。

问:你不喜欢那种“平庸的好”,宁可追求“个性的坏”。那在“坏”之前,你是否经历过“好”的阶段?又是怎么改变这种状况的?

答:“好”文章随处可见,水平差不到哪里去,作者的名字抹去,分不清谁是谁。我笨拙的写了有大约四年才到你说的这个“好”的阶段。我敢这么说,我还是比较早地意识到了问题,并且反正也坏过,也不在乎再坏下去,这时候很多情况其实是不一样的。我的文章现在依然有毛病,但我希望,能像一个人,长得丑却有“样子”,可能还会有人更喜欢也说不定。

问:“撒谎者的信徒”这个说法你是怎么解释的?

答:我不认为“撒谎”这个词是贬义词,在我这里,“撒谎”接近“编造”,奥尔罕·帕慕克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不要相信任何小说家的话,为了使你感动,他什么谎都能撒。我说的“撒谎”就接近帕慕克所说。所谓虚构,说得难听点就是胡编,就是撒谎。每撒一个谎都要用另一个谎甚至更多谎去圆,在这个不断圆谎的过程中,谎话一环扣一环,越来越多,一个作品就这么诞生了。

本栏责任编辑 张庆国

猜你喜欢

虚构小时候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小时候
虚构的犹太民族?
好想回到小时候
小时候,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