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护士巴林特小组案例的质性分析研究

2015-09-15王一波曾军黄劼婷臧亚杰吴隽赵荣王敏华丁静芝孙立民陈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巴林心内科护患

王一波 曾军 黄劼婷 臧亚杰 吴隽 赵荣 王敏华 丁静芝 孙立民 陈华

心内科护士巴林特小组案例的质性分析研究

王一波 曾军 黄劼婷 臧亚杰 吴隽 赵荣 王敏华 丁静芝 孙立民 陈华

目的 通过心内科护士巴林特小组案例分析,解析目前护患互动中护士的真实情感体验,探索借助巴林特小组的培训模式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在黄浦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护士心身技能培训中组织6次巴林特小组活动,共呈现6个临床案例,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讨论记录进行质性分析。结果 案例发生的情境主要集中于护患沟通的冲突;小组讨论的主题包括与患者相关的情感体验、职业定位。结论巴林特小组可以帮助参与者识别和处理护患沟通中复杂的情绪反应,澄清职业角色的要求,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促进职业化护患关系能力建设。

心内科护士; 巴林特小组; 护患互动; 质性研究

巴林特小组是由精神分析学家Michael Balint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伦敦创建。2006-2008年“Asia-Link”国际心身医学合作培训项目,将巴林特小组这一工作方法引入中国。巴林特小组的基本理论是“the doctor drug”[1],即医生对患者的倾听和关心可以起到类似药物的作用。

护士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良好的医疗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工作的繁重和服务对象的不理解非常容易导致护士心理上的不平衡[2]。巴林特小组的建立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3],提高沟通能力和工作能力并缓解职业压力[4]。我们尝试将巴林特小组引入护理工作中,根据扎根理论方法,采用质性研究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呈现触发事件,讨论与患者相关的情感体验、职业定位、同事协作等主题,试图解析目前综合医院心内科护患互动中护士的真实情感体验,澄清职业角色的要求,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促进职业化护患关系能力建设。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护理组共举办了6次心身技能培训暨巴林特小组活动,共计30名医护人员参与讨论,其中20人为课题组固定人员分次参与。由专门接受过组长培训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作为巴林特小组长。讨论的案例由组长邀请,在小组中自发产生。案例汇报者平均年龄(31.83±7.08)岁,均为女性;普通护士5人,主管护师1人。经过组员同意并分别对每次活动进行记录,包括案例细节及具体讨论的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后归纳记录成文,并结合每次活动护士的心得体会汇总一并作为本研究的转录资料。

1.2 巴林特小组方法 组长主导小组[5]通过适当澄清,以“棱镜效应”联结成员的相互作用,形成系统的观点。

巴林特小组工作流程:第一步,由组长询问小组成员谁愿意叙述一个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之间沟通互动的案例。第二步,描述与该患者的沟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困扰,其他成员可以询问相关细节问题,由案例报告者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回答。第三步,小组成员自由地表达他们对该沟通案例的感受和想象,以及在讨论过程中的想法改变,案例提供者仅仅是倾听。第四步,案例报告者总结发言,总结对自己触动最大的发言。最后由组长总结,结束本工作流程,并感谢案例报告者。

1.3 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小组长和协同小组长共计3位研究者通过共同讨论,对初始编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合原始资料,把编码进行归类,通过反复讨论比较达成共识;一些核心的概念类别进而整合为主题。明确每个主题名称并进行定义,撰写主题分析报告。有关巴林特小组案例呈现的核心冲突引发的讨论主题,是研究中重点关注的内容[6]。

2 结果

巴林特小组中案例报告的焦点是“感觉”与人际互动上,直接地关注护患关系,而不是病史和医学资料,这是至关重要的。巴林特小组参与者从心理学视角观察困难的护患关系,产生改变护患关系的新想法。

6次巴林特小组活动中共呈现6个临床案例。这些案例常常引发激烈的小组讨论,出现各种不同的观点。资料分析将案例和小组讨论的内容提炼为3类:①案例发生情境;②触发护士汇报案例的事件;③案例引发的讨论主题。见表1。

2.1 发生情境 案例发生的情境均来自护患沟通互动的过程。6个案例均属于护患关系讨论主题范畴。3个案例的负性情绪体验还来源于同事协作的困惑,还有2个案例是有关护士职业定位问题。

2.2 触发事件 案例呈现的触发冲突事件与伦理问题、价值观有关,可以归为 5类,即护患矛盾(6例)、价值观冲突(1例)、角色模糊(1例)、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1例)。

2.3 讨论主题 案例呈现后引发的讨论主要有3个主题:与护患沟通过程中情感体验、职业定位及同事协作。

2.3.1 与患者相关的情感体验 6个案例讨论涉及与患者有关的真实负性情绪体验。组长与组员找到了理解护患沟通失败的新视角,可以识别、理解和处理来自于自身及患者的复杂的情绪反应,从而更好地处理护患矛盾。在小组讨论中,大家非常热衷于分享自己沟通的经验,强调更重要的是学会发泄,有智慧地应对及换位思考。

2.3.2 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是2个案例涉及的讨论主题。工作中的成功体验、患者及同事的正性反馈、团队的协作精神对护士职业定位非常重要。在小组讨论中,护士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职业能力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2.3.3 同事协作 一般来说护士在与同事协作上并没有感到困难,但是仍有3个案例引发了此主题的讨论。护患关系的处理常有“困惑、孤立、无助”的体验;在护患矛盾发生之后,护士往往受到的是责难和攻击,而非理性的分析评价,并且缺乏同事和媒体足够的情感支持,很容易觉得“愤怒、挫败、倦怠”。这可能与中国人性格内向、自我管理严格及谨慎、认真等职业要求有关。如果能获得更多同伴理解与支持,进而可以缓解负性情绪。

3 讨论

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心内科护士巴林特小组案例进行质性分析,来解析护患互动中护士的真实情感体验。它坚持以培养良好的临床护理意识和护理态度为主导,与护理技能紧密结合,不仅获得高水平的护理临床培养模式,而且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7]。巴林特小组重点针对护患关系进行讨论,运用小组的动力理解护患关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通过详细地讨论这些案例,使小组成员有机会有新的观点和认识,这会帮助成员更好地理解患者和自己。

表1 心内科护士巴林特小组案例的发生情景、触发事件和讨论主题及其他

本课题所有案例是关于护患互动的讨论,案例呈现的触发事件常与护患互动中护士的强烈情感冲突和矛盾情感体验有关。有研究发现,中国特殊文化传统和历史造成中国人在面对巨大精神心理困难甚至创伤时,不愿意面对和接受而往往以躯体疾病的方式呈现[8]。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是最接近患者和家属的人,所承受的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压力最多。护士大多为年轻女性,对精神和心理创伤敏感性高、处理能力差。她们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很少有机会相互交流,特别是在与患者或家属交往过程中遇到冲突、困惑、不理解时,只能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巴林特小组作为一种良好的护士培养模式,不仅是社会对医学护理工作的切实要求,同时也是护理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切入点。

本研究案例小组讨论中也触及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较为极端的情况是本课题成员在课题实施期间辞职,因为付出与回报的失衡而放弃多年工作岗位,同时又因放弃护理岗位后又深感遗憾。不同年资、护龄的护士均面临这方面的困惑,这也说明相关护理教育和培训的匮乏,也提示在临床工作阶段需要继续进行职业化发展的相关培训。巴林特小组活动对职业角色要求的澄清及职业权限的讨论可以促进护士的职业化能力的成长。

基于巴林特小组案例讨论的形式深受欢迎,同时中国护士更愿意以讲述案例的方式来分析和梳理自己的情感,也更容易在案例讨论的形式中学习具体的沟通技巧,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同时也反馈巴林特小组创造了宽容、开放、真诚的氛围,帮助组员减少孤立和害羞的感觉,在小组中感受彼此之间的支持和肯定,更能容忍自己的弱点和失误,同时也增加了自我完善的勇气和动力。

本研究的案例讨论更多地感悟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这也体现共情能力的提升。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帮助护士认识到他们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特定的“盲点”。通过小组活动,使护士对自己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促使护士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去了解患者或家属的想法和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客观地分析和理解患者或家属的行为,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从而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点醒盲点”能够强化护士的直接经验,提高对沟通知识和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倾听不同个体对该案例的观点,有助于培养新护士的倾听能力;通过对案例细节的讨论,能很好地帮助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有助于护士自身的情绪处理和人格发展。同时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引导护士进行自我反思,并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从而不断调整和改善自身的行为,达到提高个人素质、促进个人成长的目的。

4 总结

目前巴林特小组活动在我院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仅是初步尝试应用,与当前的护理研究趋势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既注重护理服务效率的提高,又从人文关怀方面注重服务质量的改善,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医院社会形象,促进医疗卫生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寻求良好的护士培养模式和探讨和谐护患关系机制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题系列研究证实,在保密、信任、温暖、支持性的团体安全气氛中,巴林特小组作为注重提高医护人员倾听和共情的专业训练小组,可以帮助心内科护士更好地理解患者及家属的言行,客观分析相关事件,理解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特点,提升沟通

能力;更好地理解自己心理层面的问题,体察自己的言行对患方的影响,积极处理自身的情绪和发展人格。通过应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以新感受重新出发,换位思考,促进护理服务;以新视角点醒盲区,确保护理安全;以新思维客观分析,提升职业享受,从而有效提高护士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平衡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职业倦怠,促进职业化护患关系能力建设。

[1]Balint M.The doctor,his patient and the illness.Edinburgh:Churchill Livingstone,1964.

[2]于清,屈文妍,刘小冬.巴林特小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2,6:75-77.

[3]Johnson AH.The Balint Movement in America.Fam Med,2001,33:174-177.

[4]陈华.巴林特小组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457.

[5]梁红玉.应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提高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护理学杂志,2013,28:1-3.

[6]刘文娟,叶尘宇,陈华,等.综合医院医师巴林特小组案例的质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1-99.

[7]董建俐,李涛,伊静,等.借助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医学与哲学,2014,35:87-90.

[8]赵建平.巴林特小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7-39.

我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情况

我刊现行被以下四种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⑴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SciFinder Scholar W eb)来源期刊 检索自收费网站:https://scifinder.cas.org

⑵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Natural Science) 检索自免费网站:http:// search.proquest.com/

⑶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 检索自免费网站http://www.journals.indexcopernicus.com/passport.php?id=4255

⑷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收录期刊 检索自收费网站http://www.ulrichsweb.com/ulrichsweb/

Qualitative study of Balint group in cardiovascular cases

WANG Yi-bo*,ZENG Jun,HUANG Jie-ting,et al.*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epartment,Shanghai Huangp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hanghai 200002,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ntexts and triggers of cases presented in nurse Balint groups and to clarify the themes in the group discussions to interpret the negative experiences of nurses in nurse-patient interaction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o promote high-quality service in clinical nursing.MethodsIn Shanghai Huangp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ix nurse Balint sessions were organized as part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skills training and six cases were presented.A grounded theory-based approach with the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field notes was used.ResultsThree triggers for case narration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witnessing injustice and role confusion,which originated from three distinct contexts,patient encounters,confusing experiences in teamwork,tension between privacy and profession.Three main discussion themes could be identified.Conclusion It suggests that the feelings related to patients and to one′s own role as a nurse have been openly discussed in groups.The discussions often touch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on how to increase the job satisfa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building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Nurses in cardiovascularmedicine; Balint group; Nurse-patient interaction; Qualitative research

上海市黄浦区科技项目计划(项目编号:HKW201345)

200002 上海市,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心内科(王一波、曾军、黄劼婷、臧亚杰、吴隽、赵荣、王敏华、丁静芝、孙立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陈华)

10.3969/j.issn.1672-5301.2015.12.023

R473.5

B

1672-5301(2015)12-1147-04

2015-08-13)

猜你喜欢

巴林心内科护患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御苑印家俏巴林
巴林石收藏趣谈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巴林石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