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问题“原型” 巧引解题思路

2015-09-11林朝顺

新课程·中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棱长球心棱锥

林朝顺

教材内容是高考试题的重要来源,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往往是经过命题者的加工,若能揭开其神秘面纱,找到其“原型”,便会豁然开朗,轻松找到解题思路.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总结常见的几种类型,以期抛砖引玉.

一、寻找不等关系“原型”,轻松破解不等式

例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

已知函数f(x)=ex-ln(x+m)

(1)设x=0是f(x)的极值点,求m,并讨论f(x)的单调性.

(2)当m≤2时,证明f(x)>0.

解析:(1)略.

(2)易证不等式ex≥x+1和ln(1+x)≤x,两个不等式都是等号当且仅当x=0时成立.所以ex≥x+1≥ln(1+x+1)=ln(x+2)≥ln(x+m).上式的第一个不等号和第二个不等号不会同时成立,所以当m≤2时,证明f(x)>0.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联想到微积分中常见的不等式——ex≥x+1,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x≥ln(1+x).

结论1:当a>1时,ax≥(lna)x+1,ax≥ln(1+ax)

结论2:当a>1时,ax>ln[ln(a)x+2]

解析:当a>1时,ax≥(lna)x+1,ax≥ln(1+ax),因此ax≥(lna)x+1

≥ln[1+(lna)x+1]=ln[2+(lna)x],以上式子的两个等号不会同时成立,所以结论2成立.

二、还原几何图形“原型”,揭开面纱的真相

例2.(福建省2013届高三第四次大联考)

已知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O-ABCD,各侧棱长都为2,底面面积为16,以O为球心,2半径作一个球,则这个球与四棱锥O-ABCD相交部分的体积是 .

解析:发现四棱锥O-ABCD是正方体的一部分.于是,以O为中心,以ABCD为一个面,把四棱锥O-ABCD补成一个正方体ABCD-EFGH,因为四棱锥O-ABCD的高是2,所以所作的球是正方体ABCD-EFGH的内切球.于是,所求的体积是正方体内切球体积的,所以这个球与四棱锥O-ABCD相交部分的体积是:×π×23=π

点评:很多几何图形是由我们熟悉的图形通过割补等变换得到,若能还原为我们熟悉的图形,必定会给解题带来方向。

结论1:已知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O-ABCD,各侧棱长都为2,底面面积为16,以O为球心,2为半径作一个球,则这个球与四棱锥O-ABCD相交部分的体积是64.

点评:所作的球是正方体ABCD-EFGH的外接球.

结论2:已知底面为正n(n=3,4,5)边形的正棱锥顶点为O,各侧棱长都为a,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h,以O为球心,h为半径作一个球,则这个球与正棱锥相交部分的体积是.

结论3:已知底面为正n(n=3,4,5)边形的正棱锥顶点为O,各侧棱长都为a,底面面积为b,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h,以O为球心,a为半径作一个球,则这个球与正棱锥相交部分的体积是.

点评:结论2、3中,把正n棱锥补成正多面体即可.

三、几点启示

1.注重教材,积累“原型”.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方法,很多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要引导学生重视教材,拓展教材,利用教材构造完整的知识体系,弄清各块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更高的层次把握和运用教材.

2.注重探究,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认识不同问题的本质属性。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训练,提升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从而能够对问题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

3.识别“原型”,转化问题.转化与化归是高中数学中的核心思想.是由“未知”通往“已知”的桥梁,利用化归思想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合理、可行的转化目标,明确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意义,其中,识别“原型”有时会给化归指明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王剑明.课本不等式应用三重境界[J].中学数学,2013(19).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棱长球心棱锥
巧用体积公式
直击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及半径
设出一个具体的数量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例说无交点线面角的求法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如何我解决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例析确定球心位置的策略
盘点以棱锥为背景的空间几何题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