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黄解毒通络汤治疗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2015-09-11金英花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茯苓通络受体

金英花等

[摘要] 目的 探讨三黄解毒通络汤治疗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加强糖尿病教育并予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黄解毒通络汤,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体重指数、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TC、TG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黄解毒通络汤治疗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三黄解毒通络汤;胰岛素抵抗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157-04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人数逐年增加,据2007~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达9240万,居世界首位[1]。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引起的疾病,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2-3]发现,湿热困脾型在2型糖尿病中所占比例较高,存在严重的IR。我们通过临床观察,也发现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IR及糖脂代谢紊乱,饮食、运动、二甲双胍片结合三黄解毒通络汤加减治疗此类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门诊或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6~70岁,平均(50.88±8.64)岁,病程1~12年,平均(5.40±2.62)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7~70岁,平均(51.58±8.63)岁,病程1~11年,平均(4.47±2.30)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WHO颁布)。②经4 周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良者。③未使用胰岛素治疗。④无肝肾功能异常,无酮症酸中毒;⑤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消渴病湿热困脾证[4],主证: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烦渴引饮,口苦口黏痰多;次证:形体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以上主证必备3项加次证2项,参照舌脉即可确诊。⑥病情分级:参照《实用内科学》[5]《临床糖尿病学》[6],血糖水平分轻、中、重3级,纳入病例为轻、中度者。轻度:空腹血糖(FBG)≤11. 1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 h PG)≤13. 9 mmol/L;中度:11. 1 mmol/L16.6 mmol/L和(或)2 h PG>19.4 mmol/L。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基础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合理饮食:建议选择低糖、低脂、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少吃油炸、辛辣食物;②适当运动:坚持进行散步、跳舞等中等强度运动,锻炼时间以三餐后半小时为宜,20~30 min/次,按个人体能而调控,不建议空腹运动。对照组患者在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基础上,用二甲双胍片(0.5 g,3次/d)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自拟方三黄解毒通络汤(黄连10 g、黄芩10 g、黄芪10 g、茯苓30 g、枳实15 g、土茯苓30 g、丹参30 g)加减,水煎服,日1剂,分3次口服。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采集临床资料,分为主症(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烦渴引饮,口苦口黏痰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次症(形体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根据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症分别记作0、2、4、6分;次症分别记作0、1、2、3分。比较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情况;根据身高、体重推算体重指数(BMI);日立生化分析仪检测FBG、2 h 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频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罗氏化学发光分析仪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IR指数(HOMA-IR=FINS×FPG/22.5)。这些指标治疗前后各测1次。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MI、生化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BMI、FBG、2 h PG、HbA1c、HOMA-IR、TC、T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改善BMI、FPG、2 h PG、HbA1c、FINS、HOMA-IR、TG、TC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围,多以三消辨治,但临床上看到很多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多表现为型体肥胖、身体困重、胸闷腹胀、口干口苦、大便黏腻、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湿热困脾的征象。此类患者多嗜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不足,内生痰浊湿邪,日久化热,湿热蕴结,阻滞经络,日久气滞血瘀,发生消渴肾病、消渴痹症等并发症。针对此类患者,在临床上立健脾祛湿、清热化痰、解毒通络之法,自拟三黄解毒通络汤,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君药;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茯苓健脾渗湿,土茯苓清热祛湿解毒,丹参活血化瘀通络,以上4味共为臣药;少佐甘温之黄芪益气健脾。本治法需因地制宜,广东位居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水,其特点一为炎热,热则耗气;二为潮湿,湿则碍脾,用药时多不耐寒凉,所以健脾基础上少佐黄芪以益气,甚者佐以少量温阳之品。东北气候寒冷干燥,居所温暖,体质多有内生郁热,湿热困脾型不宜使用黄芪等温燥之品。本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片结合三黄解毒通络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BMI,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IR,有效缓解期湿热困脾的临床症状,比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

目前认为,IR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许多分子参与了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处理,其功能缺陷导致信号传递障碍或功能下降可造成体内的IR。主要缺陷包括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下降、胰岛素信号传导异常、葡萄糖转运减少、葡萄糖磷酸化和糖原合成酶活性减弱等。同时,炎症也是导致IR的重要因素之一,炎症因子的信号传导与胰岛素受体后的信号通路存在交叉作用,非特异性炎症所产生的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传导通路,导致IR。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IL-6升高同时伴有IL-l升高的人更易发展为2 型糖尿病[7]。

目前临床上用于降糖并干预IR的药物主要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改善IR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周围组织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促进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增强酪氨酸激酶同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的表达,在受体水平增强外周组织和肝脏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IR。同时,二甲双胍可促进体重下降,亦有利于IR的逆转。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肥胖,IR明显,二甲双胍为治疗首选药物,但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血糖、血脂幅度有限,中医疗法有多靶点、整体治疗的优势,兼顾患者整体性和个体化治疗,已经在糖尿病的防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三黄解毒通络汤为中药复方,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方的君药为黄连、黄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成分为黄连素,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连素能改善IR,降低血糖,有效治疗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Lee等[8]利用IR与胰岛素受体两类动物模型证明,黄连素可能通过诱导3T3-L1 脂肪细胞和L6骨骼肌细胞AMPK磷酸化,改善模型动物的IR,提高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提示黄连素可能通过影响AMPK启动蛋白激酶通路改善IR。Yin等[9]通过对36 例新近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予以黄连素0.5 g,3次/d,可明显降低患者的FBG、1 h PG、TG水平。黄芩的主要成分为黄芩苷,研究表明[10],黄芩苷能降低大鼠血浆中TC、TG水平,改善大鼠高血糖症状。刘长山等[11]发现,黄芩苷可使大鼠TNF-α、瘦素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尿白蛋白降低,ISI升高,其作用与典型噻唑烷二酮类制剂罗格列酮相似。三黄解毒通络汤中茯苓、枳实、土茯苓、丹参为臣药。茯苓主要成分有茯苓多糖、茯苓素等。有试验证明,茯苓多糖可降低DM模型大鼠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示出降血糖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2]。李景辉等[13]试验证明,茯苓能降低大鼠的体重、胆固醇及TG 。有研究表明,枳实总黄酮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6)的表达来阻断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中的核因子κB (NF-κB) 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信号通路[14-16]。三黄解毒通络汤以黄芪为佐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黄芪多糖具有较强生物活性,可以促进3T3-L1 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及细胞分化,增加其PPAR-γ mRNA 的表达[17],提高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IRS-1、PI3-K水平,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18]。

综上所述,三黄解毒通络汤能有效改善IR,考虑与胰岛素受体后通路及炎症机制有关,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具体作用途径。

[参考文献]

[1]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郑姜钦,马坤,吕绍光.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8):1318-1320.

[3] 刘雅凝.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275-276.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3.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58.

[6]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233.

[7] Freeman DJ,Norrie J,Caslake MJ,et al.C-reactive protei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in the 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 Prevention Study[J].Diabetes,2002,51(5):1596-1600.

[8] Lee YS,Kim WS,Kim KH,et al.Berberine,a natural plant product,activat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with beneficial metabolic effects in diabetic and insulin-resistant states[J].Diabetes,2006,55(8):2256-2264.

[9] Yin J,Xing H,Ye J.Efficacy of berberin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Metabolism,2008,57(5):712-717.

[10] Waisundara VY,Siu SY,Hsu A,et al.Baicalin upregulates the genetic expression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 Type-2 diabetic Goto-Kakizaki rats[J].Life Sci,2011,88(23-24):1016-1025.

[11] 刘长山,王秀军,孙丽萍,等.黄芩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541-3542.

[12] 郑彩云.茯苓多糖抗糖尿病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12-13.

[13] 李景辉,李晶,任刚,等.茯苓及维生素B1,B2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体重及血脂影响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4-5.

[14] Kang SR,Park KI,Park HS,et al.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flavonoids isolated from Korea Citrus aurantium L. o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mouse macrophage RAW 264.7 cells by blocking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signalling pathways[J].Food Chem,2011,129(4):1721.

[15] Kim JA,Park HS,Kang SR,et al.Suppressive effect of flavonoids from Korean Citrus aurantium L. on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L6 skeletal muscle cells[J].Phytother Res,2012,26(12):1904-1912.

[16] Kim JA,Park HS,Park KI,et al.Proteome analysis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flavonoids isolated from Korean Citrus aurantium L. i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L6 rat skeletal muscle cells[J].Am J Chin Med,2013,41(4):901.

[17] 刘毅,王文健,陈伟华,等.黄芪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5(4):421-426.

[18] 张敬芳,王光浩.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1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44-2345.

(收稿日期:2015-05-08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茯苓通络受体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健脾安神话茯苓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Toll样受体: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